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时-效关系.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皮下种植后形成的瘤块剪成1 mm3组织块再移植至36只裸鼠皮下,待皮下移植瘤直径达0.8~1 cm时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荷瘤对照组、光敏剂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 2 mg/kg体重)、光动力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 2 mg/kg体重,48 h后予激光照射),每组12只.每周2次测量肿瘤大小,3周后取瘤称瘤重,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结果 PDT组治疗后第6天瘤体积为(0.24±0.15)cm3,显著小于荷瘤对照组的(0.43±0.18)cm3和光敏剂组的(0.39±0.15)cm3(P<0.05),并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更加显著.但治疗后15 d起,PDT组移植瘤体积又开始增大.治疗21 d后,PDT组瘤重为(0.69±0.23)g,显著小于荷瘤对照组的(1.65 ±0.21)g和光敏剂组的(1.62±0.12)g(P<0.05).PDT组抑瘤率为58.18%,显著高于光敏剂组的1.80%(P<0.05).结论 PDT对胰腺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起效快,但单用疗效维持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0.1、1、10、100 nmol/L胰岛素处理PANC1.噻唑蓝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PCR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及HIF-1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胰岛素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ANC1细胞的增殖,上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100 nmol/L胰岛素干预4d,PANC1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1.196±0.014比1.157±0.013,P<0.05);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量显著增加[(141.0±2.1)个比(89.0±1.4)个,P<0.05];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1.139±0.020比0.598 ±0.013,P<0.05),但HIF-1α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VEG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1.011±0.023比0.627±0.013,P >0.05),VEGF mRNA表达亦显著上调(0.970±0.016比0.350±0.013,P<0.05).结论 高胰岛素微环境可诱导PANC1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HIF-1α及VEGF的表达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曲娟  陆伟 《肝脏》2011,16(6):467-470
目的 探讨photosan-光动力疗法(PDT)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的人HepG2肝癌细胞,以photosan为光敏剂、半导体激光器(波长630 nm)为光源进行激光照射,在不同浓度光敏剂经不同剂量的光照后,用MTT法测定PDT后HepG2肝癌细胞的残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的分化状态对ALA产生的内源性光敏剂PpIX累积水平的影响,及对PDT的应答敏感程度.方法:以高分化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和低分化食管鳞癌细胞KYSE-70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ALA处理后细胞内PpIX的浓度;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红光和蓝光对细胞进行照射处理,MTS法测定PDT对细胞的光毒毒性;TdT-流式细胞法测定PDT诱导的凋亡水平,并观察凋亡细胞的胞核形态.结果:高分化KYSE-450细胞比低分化KYSE-70细胞具有更强的PpIX合成或累积水平,两者PpIX绝对浓度值在高于0.5mmol/LALA时差异显著(315.2±88.3vs156.9±79.2,P<0.05);虽然高分化细胞PpIX产量高于低分化细胞,但无论是红光PDT还是蓝光PDT,其敏感性均明显差于低分化细胞,光剂量为3.6J/cm2(红光)和0.16J/cm2(蓝光)时,两者细胞存活率有极显著差异(88.0±7.4vs25.2±4.9,红光;97.4±7.3vs40.8±4.2,蓝光;P<0.01);KYSE-450凋亡率(12.5%)亦低于KYSE-70(23.2%),细胞主要以坏死方式为主.结论:食管鳞癌细胞的分化影响了内源性光敏剂PpIX的细胞内水平;PDT效应并不单纯依赖于细胞内的光敏剂含量,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如分化状态也影响了PDT的效果;高分化细胞部分通过抑制凋亡抵制了PDT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环巴明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方法 应用0.5、1、2、5、10 μmol/L环巴明处理胰腺癌PANC1干细胞、PANC1贴壁细胞和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H6C7细胞24、48、72 h.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Smo及Gli1 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10 μmol/L环巴明处理72 h后,PANC1干细胞、PANC1细胞和H6C7细胞的Smo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83、2.61;Glil mRNA为57.27、26.35、1;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85±13.69)%、(8.53±4.43)%、(43.55±28.98)%.与PANC1细胞比较,PANC1干细胞的Smo、Gli1 mRNA表达显著增加,生长抑制率亦显著增强(P值<0.05或<0.01).经10 μmol/L环巴明处理72 h,PANC1干细胞G1期比例从(67.41±6.35)%显著降至(36.53±6.03)%(P<0.05),细胞凋亡率从(10.95±5.68)%降至(5.73±1.42)%(P>0.05);PANC1细胞G1期比例从(67.64±6.88)%显著降至(53.13±1.10)%(P<0.05),细胞凋亡率从(12.08±4.12)%降至(5.66±1.33)%(P>0.05);而H6C7细胞的G1期比例及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 环巴明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可抑制PANC1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6.
吉西他滨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毒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 成功造模胰腺癌裸鼠60只,均分为5组:对照组、光敏剂组(光敏素2 mg/kg,腹腔内注射)、化学治疗组(吉西他滨50 mg/kg,腹腔内注射)、光动力组(光敏素2 mg/kg,腹腔内注射+激光照射)和联合治疗组(吉西他滨50 mg/kg+光敏素2 mg/kg+激光照射).光动力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光敏素注射48 h后激光照射(630 nm,120 J/cm2),照射时间为20 min;联合治疗组在激光照射前1 h及照射后第3、6、9天腹腔内注射吉西他滨,共4次;化学治疗组吉西他滨剂量、时间与联合治疗组相同.每周2次测虽肿瘤大小,术后21 d处死所有裸鼠,计算瘤体体积,分析各组时一效关系、抑瘤率以及治疗前、后裸鼠体重变化.结果 对照组、光敏剂组和化学治疗组各时段肿瘤体积随时间延长而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光动力组治疗后第6、9、12、15、18和21天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和光敏剂组(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第18和21天肿瘤体积明显较光动力组小(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和光动力组瘤重分别为(0.29±0.20)g和(0.69±0.23)g,联合治疗组瘤重明显低于光动力组(P<0.05);以上两组瘤重均比对照组、光敏剂组和化学治疗组低[(1.65±0.21)、(1.62±0.12)和(1.37±0.19)g,P<0.05].联合治疗组和光动力组抑瘤率分别为82.42%和5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两组抑瘤率均高于光敏剂组和化学治疗组(1.80%和17.00%,P<0.05).结论 PDT能抑制小鼠胰腺癌生长,但维持时间较短;吉西他滨联合PDT能显著抑制小鼠胰腺癌生长,且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光动力疗法(PD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关于PDT在体内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以量子点-RGD(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移植瘤裸鼠的治疗效应。方法:合成QDs-RGD探针,制备胰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术观察QDs-RGD、QDs探针注射入模型裸鼠体内1、5、10、24 h后的显影情况。取40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单纯光照组(激光630 nm,120 J/cm2,持续照射20 min);PDT组(QDs-RGD 0.5 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50 mg/kg);联合治疗组(QDs-RGD 0.5 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50 mg/kg)。第18 d处死全部裸鼠,取出瘤体,称重并测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QDs-RGD注射1 h后,肿瘤显影逐渐清晰,注射5 h后显影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弱。QDs于瘤体附近的聚集浓度明显低于QDs-RGD,注射10 h后肿瘤部位已无显影。PDT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光照组(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又显著低于PDT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对照组与单纯光照组间、PDT组与吉西他滨组间瘤重、瘤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吉西他滨组、PD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0.5%、43.5%、37.1%。结论:以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用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CpG ODN2216处理后胰腺癌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癌PANC1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CpG ODN2216处理后PANC1细胞对不同浓度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胰腺癌PANC1细胞高表达TLR9蛋白.CpG ODN2216±吉西他滨组的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0.28 ±0.13) mg/L,吉西他滨组PANC1细胞的IC5o为(1.23±0.14) 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1、1、10 mg/L吉西他滨干预经CpGODN2216处理的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4.1±1.3)%、(43.5±2.7)%、(76.3±2.5)%、(95.3±2.2)%;干预未经CpG ODN2216处理的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4.5±0.9)%、(23.5±1.1)%、(44.8±1.4)%、(63.6±1.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TLR9激动剂CpG ODN2216能增加人胰腺癌细胞PANC1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花姜酮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3.75、7.5、15、30、60μg/ml的花姜酮处理PANC1细胞,以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磷酸化STAT1(p-STAT1)、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花姜酮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的生长,15 μg/ml花姜酮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2.8±2.72)%,并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达14.2%;同时,PANC1细胞p-STAT1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0.654±0.048对0.074±0.011,0.577±0.044对0.218±0.027,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162±0.029对0.459±0.034,P<0.05).结论 花姜酮可能通过上调STAT1活性,升高Bax/Bcl-2比率,从而诱导PANC1细胞的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携带p53基因的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的导入能否增加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化疗药物5-FU、丝裂霉素(MMC)和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单独应用及与CNHK600-p53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杀伤效应。结果PANC1在5-FU浓度为400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4.2)%,MMC浓度为1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41±1.9)%,EPI浓度为10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1.8)%。转入CNHK600-p53(MOI=0.625)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PANC1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9±5.3)%、(60±2.3)%和(75±1.5)%。当MOI值为0.3125、0.625、1.25时,CNHK600-p53组和Ad-p53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7±2.5)%、(30±3.7)%、(61±4.3)%和(4±2.7)%、(5±3.5)%、(16±4.5)%。结论单用CNHK600-p53效果优于Ad-p53,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应用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移植至裸鼠皮下制备皮下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康莱特1组,激光照射前一天开始从尾静脉注射康莱特注射液1.25 g/kg体重,连续10 d;康莱特2组,同上法注射康莱特注射液2.5 g/kg体重;光动力(PDT)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 2 mg/kg体重,48 h后予激光照射;联合1组,治疗方法采用康莱特1组+PDT组;联合2组,治疗方法为康莱特2组+PDT组.每组10只.每周2次测量肿瘤大小.PDT后14 d处死动物,取瘤块称重,计箅抑瘤率.结果 对照组、康莱特1组、康莱特2组、PDT组、联合1组和联合2组治疗后14 d的瘤体积分别为(550.08±52.46)mm3、(519.71±46.44)mm3、(405.29±38.67)mm3、(199.27±37.37)mm3、(107.47±14.13)mm3和(75.58±12.53)mm3;瘤重分别为(0.82±0.08)g、(0.77±0.06)g、(0.61±0.06)g、(0.41±0.05)g、(0.28±0.04)g和(0.16±0.04)g.2个联合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联合1组抑瘤率从PDT组的50%上升到65.9%,联合2组上升到80.5%.结论 康莱特与PDT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移植瘤体积,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负载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裂解产物(tumor lysate,TL)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经卡介苗(CGB)活化后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体外抗胰腺癌效应.方法 应用rhGM-CSF和rhIL-4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DC,用TL负载DC,并用CGB促其成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a、CD83、CD86及HLA-DR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2p70含量.CCK-8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以及活化淋巴细胞对PANCl、PaTu8988及SCG7901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CGB活化负载TL的DC后,CD83和CD86阳性率分别从(3.7±0.3)%和(38.6±5.0)%显著增加至(16.5±0.6)%和(76.5±2.5)%(P<0.05);DC分泌的IL-12p70和TNF-α量分别从(20.18±2.06)pg/ml和(61.38±1.19)pg/ml显著增加至(62.48±3.80)pg/ml和(592.53±17.96)pg/ml(P<0.01);DC与自体混合淋巴细胞以1∶100、1∶50、1∶10、1∶5的比例共培养,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从(3.90±1.41)%、(4.07±0.40)%、(3.39±1.05)%、(2.82±0.39)%显著增加至(55.38±3.58)%、(75.00±2.54)%、(77.07±3.40)%、(99.07±2.40)%(P<0.01);DC活化淋巴细胞对PANC1细胞的杀伤率在效靶比为1∶5、1∶10、1∶20、1∶50时分别可达(71.73±0.46)%、(49.44±0.98)%、(31.76±2.77)%、(19.03±3.04)%,但对PaTu8988和SCG7901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降低.结论经CGB活化的胰腺癌DC疫苗成熟度增加,体外表现出高效特异的抗胰腺癌细胞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PGE1)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GE1组.PGE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PGE1 20μ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次/d,共10 d,比较两组造影前、造影后48 h、5d血肌酐(Scr)、尿素(BUN)、胱抑素C(CysC)水平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结果 造影后48 h、5dScr、BUN、Cys C等在PGE1组分别为(113.92±54.89)μmmol/L、(7.85±4.05)mmol/L、(1.38±0.34)mg/L和(86.72±35.26)μmmol/L、(6.61±3.09 )mmol/L、(1.29±0.29)mg/L优于对照组(129.22±50.18)μmmol/L、(9.26±3.95) mmol/L、(1.56±0.23)mg/L和(109.83±31.76)μmmol/L、(8.07±3.11)mmol/L、(1.37±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造影剂剂量与BUN、Scr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5; r=0.82,P<0.01).结论 PGE1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Jagged1基因,观察细胞VEGF、Angiopoietin2、bFGF、MMP9的分泌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靶向Jagged1的siRNA、对照siRNA(c-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1,实时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Jagge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angiopoietin2、bFGF、MMP9的分泌量,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SW1990和PANC1细胞均高表达Jagged1基因.15 nmol/L Jagged1 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72 h后,SW1990、PANC1细胞的Jagged1 mRNA表达被抑制,分别为c-siRNA组的(59.62 ±2.75)%和(76.96 ±6.16)%,Jagged1蛋白表达几乎完全被抑制.SW1990、PANC1细胞的VEGF分泌量均较c-siRNA组显著减少[(867.93±58.69) pg/ml比(1516.24±37.58)pg/ml,(951.13±120.49) pg/ml比(1413.68±33.56) pg/ml,P<0.05],但angiopoietin2、bFGF、MMP9蛋白分泌无明显变化.另外,Jagged1 siRNA转染后,SW1990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为c-siRNA组的(52.26 ±4.85)% (P< 0.05);PANCI细胞为c-siRNA组的(59.75±4.91)%(P<0.05).转染后的SW1990和PANC1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5.25±5.56)、(57.50±8.58)个,较c-siRNA组的( 122.25±11.09)、(112.00±12.52)个显著减少(P<0.05).结论 人胰腺癌细胞高表达Jagged1,沉默Jagged1基因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VEGF的产生和分泌,并且可降低癌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细胞损伤、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CHB、LC患者血清TGF-β1.肝活检29例,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肝内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CHB轻、中、重度、LC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144.3±57.1)mg/L、(394.5±107.7)mg/L、(508.3±133.3)mg/L、(579.4±225.1)mg/L.依次升高(P<0.01或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95.3±34.1)mg/L(P<0.01).(2)血清TGF-β1与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GF-β1升高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含量的增长呈同步性(P<0.01或P<0.05).(3)ALT>160U/L组、SB>85.5μmol/L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异常和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 TGF-β1在CHB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血清TGF-β1的检测可用于CHB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 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鼠80只,C57BL/6小鼠20只,均为8~9周龄.将apoE基因敲除鼠分为2、6周模型对照组各10只和药物治疗组各30只,C57BL/6小鼠分为2、6周正常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每日1次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剂量分别为1、5 mg/kg和20 mg/kg;药物处理满2周或6周时,心内穿刺取血,并收获小鼠主动脉.结果 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5 mg/kg和20 mg/kg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明显下降,2周时为(480.7±35.3)mmol/L和(371.5±27.1)mmol/L,6周时为(400.1±37.6)mmol/L和(305.0±19.3)mmol/L,与相应模型对照组[2周(675.0±42.0)mmol/L和6周(660.0±44.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20 mg/kg治疗2周后,主动脉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2.24±0.72)%和(3.76±2.53)%(P<0.05);6周后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1.94±0.40)%和(3.95±2.61)%(P<0.01).瑞舒伐他汀还可抑制小鼠主动脉细胞色素b245(P22phox)表达和活性氧物质产生,两者表达模型对照组分别为(3.22±1.53)%和(4.75±2.62)μg/L,瑞舒伐他汀20 mg/kg治疗6周后,分别为(1.41±0.72)%和(2.72±0.8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斑蝥素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CFPAC-1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斑蝥素处理PANC1、CFPAC-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化学法检测caspase活性;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斑蝥素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CFPAC-1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10μmol/L斑蝥素处理细胞72 h,PANC1、CFPA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分别达(52.95 +6.34)%和(71.21 +6.30)%。处理24h,PANC1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分别从7.35%增加到24.89%、6.36%增加到17.73%;CFPAC-1细胞从6.39%增加到24.70%、9.21%增加到12.58%(P值均<0.01)。PANC1细胞的caspase 8和caspase9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55.8±11.5)%和(194.6±14.7)%;CFPAC-1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82.5±24.3)%和(215.8±12.2)%(P值均<0.01)。促凋亡基因TNF-α、TRAILR1、TRAILR2、Bad、Bak和Bid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结论 斑蝥素通过激活Caspase、上调促凋亡基因及下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