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后 Bax、Bcl- 2、细胞色素 C(Cyt C)和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 L onga法制备永久性大鼠 MCAO模型。低温组在缺血后立即给予贴敷式局部亚低温 (33℃ )治疗 2 h。在缺血后 2 h、6 h、12 h、2 4 h、3d、1w和 2 w取脑 ,进行 HE染色 ,并采用 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Bax、Bcl- 2、Cyt C和 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 2 h,脑梗死病灶周围区即出现 Bax、Bcl- 2、Cyt C和caspase- 3免疫阳性细胞 ,在缺血 2 4 h达到高峰 ,之后开始逐渐减低 ,但在 2 w时仍可见少量免疫阳性细胞。 Bax、CytC和 caspase- 3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均有表达 ,而 Bcl- 2主要表达于脑梗死周围区。与常温组相比 ,低温组 Bcl- 2表达显著增加 ,而 Bax、Cyt C和 caspase- 3显著减低。低温组 Bax/ Bcl- 2比值在 2 4 h达到最低。结论 亚低温能促进 Bcl-2表达 ,抑制 Bax、Cyt C和 caspase- 3表达 ,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关。亚低温可降低 Bax/ Bcl- 2比值 ,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Calpain、MAP-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常温脑损伤组(n=24)和亚低温脑损伤组(n=24)。亚低温脑损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即接受持续4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6h、12h、24h和72h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大鼠。荧光PCR、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皮质Calpain及MAP-2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损伤后12h及24h亚低温使Calpain mRNA表达增加(P〈0.05),伤后6h、12h、24h和72h亚低温均可减少Calpain蛋白的升高,伤后12h及72h尤其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基因转录均减少(P〈0.05);与常温脑损伤组比较,伤后6h、12h和24h亚低温可抑制MAP-2基因转录的下调,但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蛋白的表达均比同时间点常温组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Calpain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亚低温与MAP-2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低温(32~35℃)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C3表达的影响。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组根据观察时间点分为术后6h、1d、2d、3d、7d五个亚组。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应用冰袋降温的方法使亚低温组大鼠肛温10min内降至(33℃±1℃),维持低温6h后复温。假手术组和常温组大鼠保持肛温(37℃±0.5℃)。在各时间点采用神经缺陷评分对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取脑,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脑缺血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C3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清醒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清醒后均出现左侧Horner征及不同程度右侧前肢为重的偏瘫,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3d时最明显,7d时均有所减轻。除6h外各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常温组低(P〈0.05),各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损伤较常温组轻。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C3可见少许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于缺血后6h补体C3阳性细胞数均开始增加,至3d均达到高峰,到7d时C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C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时,缺血侧脑组织C3有表达,亚低温可使C3表达减少。亚低温可能通过降低C3的表达减轻补体级联反应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和Bcl-2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2h再灌注3h、6h、12h、24h、72h、7d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h。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HIF-1α和Bcl-2的表达。结果 (1)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P0.05);(2)HIF-1α的表达:再灌注3h表达显著增高,至24h左右达高峰,其后又随之下降,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与常温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Bcl-2的表达:再灌注3h增多,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P0.05),6h达高峰,其后又随之下降,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高于常温缺血组(P0.05)。结论 HIF-1α在脑缺血早期就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Bcl-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主要起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亚低温能增加Bcl-2的表达;能明显减轻缺血所致的损伤,并能明显抑制细胞调亡;对大鼠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亚低温(33℃)对短暂性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常温组、即刻亚低温组、延迟亚低温组和对照组,采用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尼氏体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元,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即刻亚低温可上调海马CA1、CA3区Bcl-2/Bax比值,减少细胞凋亡,延迟亚低温仅对CA3区有此作用。结论 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低温开始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自由基清除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又分为自由基组、钙离子组及联合干预组。对照组及各干预组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6 h、24 h、48 h、72 h及5 d组,每组各1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 mg/kg生理盐水及灌胃给服12 mg/kg淀粉,自由基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 mg/kg依达拉奉,钙离子组大鼠每日灌胃给服12 mg/kg尼莫地平,联合干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 mg/kg依达拉奉及灌胃给服12 mg/kg尼莫地平。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脑梗死面积、缺血半暗带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6 h,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缺血侧脑梗死面积、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及凋亡相关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缺血再灌注后48 h、72 h和5 d,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神经元数减少,梗死区面积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与自由基组及钙离子组比较,联合干预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变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自由基组与钙离子组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联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具有较好的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干预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缺血时间2h。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常温时大鼠脑温控制于36.5℃~37.5℃,肛温为35.9℃~36.9℃;亚低温时脑温维持于32.5℃~33.5℃,肛温为32.2℃~33.1℃。两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一再灌注及亚低温干预后2、6、24和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同时行三苯基氯化四唑(1TC)染色、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与TUNEL双重染色,从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 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小(P〈0.01),缺血灶周围脑皮质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增高(P〈0.01),而且神经元凋亡数量少(P〈0.01)。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的神经元细胞核中,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者。结论 亚低温干预治疗可促进缺血灶周围的脑皮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经侧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后,该基因对脑梗死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配为3组,每组45只.对照组为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空质粒两组.治疗组为脑室注射Bcl-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以改良线栓法制备短暂缺血2h脑梗死模型。每组分别于缺血后3、6、24、48、72h为时间点。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变化以及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MCAO后24、48、72h.梗死体积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6h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MCAO后24、48、72h。治疗组Bcl-2和BDNF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3、6h时间点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短暂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并可增加BDNF表达。上调BDNF表达所起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后bcl-2基因的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延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永久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亚低温治疗组(HT组)分为HT 2h组和HT 6h组,前者在pMCAO后2h给予亚低温(33±0.5℃)治疗22h,后者在pMCAO后6h给予亚低温(33±0.5℃)治疗18h.缺血对照组(NT组)在pMCAO后放置于室温(25℃).制备pMCAO模型过程中,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监测局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持续监测直肠温度.各组大鼠均于pMCAO后24h灌注取脑制备冰冻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Bcl-2、Bax、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NT组有3只大鼠死亡,亚低温治疗组无大鼠死亡.与NT组比较,HT组皮层缺血半暗带区域凋亡细胞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HT 6h组比较,HT 2h组皮层缺血半暗带区域凋亡细胞减少(P<0.05),但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Bcl-2/Bax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永久性脑缺血后延迟6h给予亚低温治疗18h仍然可以减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延迟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Bcl-2基因家族蛋白介导的线粒体依赖性Caspase激活途径,抑制Caspase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在脑缺血的治疗过程中,要尽早给予亚低温治疗,以保护更多的神经元和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Akt及NF-κB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0)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h、6h,再灌注4h、24h、72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min实施病灶倒亚低温持续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闾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NF—κBP65核内移明显降低(P〈0.01)。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表达,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低温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NF-κB表达及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常温组(37℃),轻度低温组(34℃),中度低温组(32℃),每组分缺血2,4,6,12小时共四个亚组。采用栓线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缺血2,4,6,12小时后置于常温操作台和冰毯机上,分别保持肛温为37±0.5℃,34±0.5℃和32±0.5℃12小时。在各自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其中三只作TTC染色,剩余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常温组相比,在缺血的各个时间点,除轻度低温组缺血6h外,两低温组的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随缺血时间的延续,常温组NF-κB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在缺血6小时达高峰,并持续升高:除轻度低温组缺血4h外,在其余各时间点,两低温组的NF-κB蛋白水平较常温组显著下降(P<0.01),且低温治疗使NF-κB蛋白表达高峰前移。结论:低温治疗组与常温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或P<0.01);低温治疗还显著抑制NF-κB的蛋白表达(P<0.01),使NF-κB蛋白表达高峰前移。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大鼠富含脯氨酸的Akt底物40(PRAS40)与磷酸化的PRAS40(pPRAS40)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脑缺血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后两组又分为缺血3 h、6 h、12 h、24 h、72 h、7 d亚组,每个亚组4只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 min实施脑部亚低温(32~33℃)并持续4 h。在相应时间点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RAS40及p-PRAS40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大鼠PRAS40和p-PRAS40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PRAS40在缺血12 h开始减少,至缺血72 h表达最低,亚低温组12h、24 h、72 h、7 d亚组与脑缺血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RAS40在缺血3 h开始减少,至缺血24 h表达最低,亚低温组3 h、6 h、12 h、24 h、72 h亚组与脑缺血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亚低温组各亚组均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均P0.05)。结论脑缺血大鼠PRAS40和pPRAS40表达减少;亚低温能延缓其表达减少。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Intraischemic mild hypothermia has been shown to attenuate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ing after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contrast, the capacity of mild hypothermia to provide a protective effect when administered postischemically has not been clearly defined for transient focal events such as occur in many types of stroke.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d this issue by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timing and duration of mild hypothermia on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 rat model of reversible focal ischemia. Sprague-Dawley rats (n = 45) were subjected to 3 h of focal neocortical ischemia by occluding reversibly on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both carotid arteries. Mild hypothermia was established after reperfusion and maintained for brief (1 h) or prolonged (21 h) periods.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24 or 48 h after ischemia.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32%) in the volume of infarction was obtained when hypothermia was established immediately after reperfusion and maintained for a prolonged (21 h) period. In contrast, immediate but brief (1 h) hypothermia did not reduce infarction volume. Delaying hypothermia until 30 min post reperfusion and maintaining it for 21 h reduced infarction volume by 22%; however, this effect did not achie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mild postischemic hypothermia is capable of protecting against cerebral injury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but that prolonged hypothermia is required to achieve this effect.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the window of therapeutic opportunity after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s rather brief and that critic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is form of ischemic injury remain activated over a rather lengthy postischemic interv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延迟时间窗再灌注的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缺血3 h组、缺血6 h组、缺血9 h组(每组各30只),分别在造模3 h、6 h和9 h后拔出线栓,使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各缺血组按照再灌注后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及亚低温持续时间分为常温、亚低温3 h和亚低温5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有10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大鼠在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脑,假手术组在术后24 h处死取脑,干-湿重法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缺血3 h组中3 h亚低温和5 h亚低温亚组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与缺血3 h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9%±2.44%vs82.16%±1.50%,P0.05;79.20%±1.55%vs 82.16%±1.50%,P0.05)。其余各缺血组中经过亚低温治疗的大鼠与常温亚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早期(3 h)再灌注的脑组织水肿,保护缺血脑组织,而对晚期(6 h和9 h)再灌注的缺血性脑水肿无论亚低温时间长短均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48h后各组大鼠脑组织学改变和HSP70及GFAP的表达。结果常温组大鼠脑皮质下神经元严重坏死,亚低温组皮质下神经元坏死严重程度明显较常温组轻,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坏死。常温组大鼠脑组织GFAP和HSP70阳性细胞较多,假手术组、亚低温组GFAP和HSP70阳性细胞少于常温组,假手术组偶见HSP70阳性细胞;图像分析显示,常温组大鼠脑组织GFAP、HSP70表达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和亚低温组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亚低温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脑组织HSP70及GFA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Akt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6 h再灌注4,24,72 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Survivin 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Akt、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Survivin表达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注损伤后HSP70mRNA、HSP70(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及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小时,再灌注损伤10小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HSP70mRNA、HSP70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亚低温组HSP70mRNA、HSP7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70mRNA、HSP70表达水平可能与其抗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不同时空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假手术 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 亚低温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PARP-1蛋白的表达与裂解。结果模型组PARP-1蛋白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再灌注24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再灌注72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的水平;模型组PARP-1蛋白出现裂解,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裂解逐渐增强。每一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模型 亚低温组PARP-1蛋白表达量和裂解片段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PARP-1的过度表达和裂解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亚低温可通过抑制PARP-1的过度表达及减少PARP-1的裂解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在急性脑缺血中对氨基酸和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状态下,急性脑缺血时皮质内四种氨基酸和自由基含量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7只,缺血组(手术后将其颞厂讥温度控制在36.5+-0.5℃)-缺血3h组,缺血3h分别再灌注1h、2h、3h组各7只;亚低温组(手术后将其颞肌温度控制在32.5±0.5℃)-缺血3h,缺血3h分别再灌注1h、2h、3h组各7只。动物模型参照Zealonga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并加以改进。结果比较缺血组和低温组,可见低温组缺血皮质内的谷氨酸(Glu)、天门冬安酸(Asp)、丙醛(MDA)的产生明显减少,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亦增加。结论亚低温状态下4种氨基酸含量及自由基系统的改变是其保护缺血神经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亚低温组、常温组脑缺血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常温组脑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至12h达高峰,24h后开始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2)亚低温组脑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3)常温组脑缺血2h后,神经细胞Caspase-3开始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h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至7d略高于假手术组;(4)亚低温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Caspase-3的表达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结论 脑缺血后,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Caspase-3基因在介导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亚低温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低温可能通过Caspase-3途径抵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