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热病100例,并设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200例随机分为黄栀花组100例,双黄连组100例。黄栀花口服液组中男61例,女39例;双黄连口服液组男58例,女42例;两组年龄均在25~14岁之间,两组病程、病情、体  相似文献   

2.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1999年9月,我们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热病50例,并设健儿清解液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随机分为黄栀花组50例,健儿清解液组50例。黄栀花组中男31例,女19例;健儿清解液组男26例,女24例;两组年龄均在2.5~14岁之间,两组病程、病情、体温、证候等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符合小儿外感热病(卫气俱热病)诊断标准。1.2 给药方法与疗程黄栀花组:2~3岁1次5mL;4~6岁1次10mL;7~10岁1次15mL;11岁以上1次20mL,均是1日3次。健儿清解液组:2~3岁1次5mL;4~6岁1次10mL,7~10岁1…  相似文献   

3.
我院儿科于1998年9月~1999年8月应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5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4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6岁。治疗组就诊时发热伴腮腺肿痛27例,单纯腮腺肿痛23例,5例伴呕吐,2例头痛。2组年龄及临床症状大致相仿。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黄栀花口服液,剂量为2~3岁1次5mL,4~6岁1次10mL,7~10岁1次15mL,11岁以上1次20mL,均1日3次;对照组:口服板蓝根冲剂,2~3岁1次3g,4~6岁1次6g,7~14岁1次12g,均1日3次口服。两组在服药期间均不应用其他抗病毒及退热药物,…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黄栀花口服液组(治疗组):男48例,女32例。青霉素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两组年龄均为1~14岁儿童,都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流涕、咽充血、扁桃体Ⅰ~Ⅲ度红肿等典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为(58~11)×109L-1、中性06~07,起病均3d以内。12 观察方法治疗组用黄栀花口服液,1~3岁每次5mL,4~6岁每次10mL,7~10岁每次15mL,11岁以上每次20mL,均1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青霉素40万U~80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疗程均为3d。两组同时观察体温、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及精神、食…  相似文献   

5.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应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 10 6例取得较好疗效 ,并与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 10 6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 ,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2 12例小儿肺炎患者均为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病人 ,按随机数码表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 10 6例 ,男 74例 ,女 32例 ;年龄 2~13岁 ,平均 5 5岁 ,病程 3~ 10d ,平均 6 5d ;对照组10 6例 ,男 70例 ,女 36例 ;年龄 2 5~ 10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2~ 8d ,平均 5 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体温及临床症状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资料具…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近二年来对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 ,以苦参碱注射液治疗 40例 (治疗组 ) ,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 40例作为对照组。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  80例 ,均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组40例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6~ 60岁 ,平均 3 8.67岁 ;病程 1~ 1 0年 ,平均 2 .2 5年。对照组 40例 ,男 3 0例 ,女1 0例 ;年龄 1 6~ 60岁 ,平均 3 7.6岁 ;病程 1~ 1 0年 ,平均2 .8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的治疗前 1~ 6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方法 治疗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院自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1月用西米替丁与仙人掌联合治疗该病 4 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共 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和治疗组 4 2例。对照组中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4~ 16岁 ,平均 8 2岁 ;治疗组中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3~ 2 4岁 ,平均 8 5岁。 72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病程均在 4 8小时内 ,未经任何治疗前来我院就诊。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程具有均衡性。1 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热 ,双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感染科2016.02-2017.10收治的各类急慢性肝炎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肝炎治疗常规进行相关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按疗程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血液学检验、影像学检查报告结果以及两组患者的好转治愈率。结果 (1)两组病员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口苦、乏力、腹胀及右季肋部隐痛不适等症状和体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口苦5例,腹胀3例,乏力4例,右季肋部隐痛不适6例;对照组患者口苦12例,腹胀11例,乏力17例,右季肋部隐痛不适19例。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员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病员肝功能检验中AST、ALT、TBIL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6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保温、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治疗.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 mL,每日3次,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82.5%;黄疸消退时间(5.2±1.5)d,短于对照组(7.6±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 将经皮胆红素≥226μmol/L的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连服4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1 d后经皮胆红素开始下降,对照组2 d后开始下降,同一天两组值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茵栀黄者.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 1 0 %~ 1 5 % ( 1) 。我们将SAH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脑脊液置换方法 ,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5 6例我院住院SAH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 0例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9~ 65岁 ,平均 5 2 .4岁。对照组 2 6例中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3 1~ 68岁 ,平均 5 5 .2岁。两组患者均有头痛、恶心、呕…  相似文献   

12.
黄栀花口服液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药学专家颜正华教授经验方。我们应用此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60例,随机分为黄栀花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迪康感冒组30例,男15例,女15例。两组病程、...  相似文献   

13.
党改娥  闫琴  王淑霞 《吉林医学》2011,(9):1729-1729
目的:探讨分析蒲地蓝口服液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蒲地蓝口服液口服,两组持续治疗5~7 d,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起效快、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茵栀黄口服液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对照组(33例)和茵栀黄口服液组(35例).茵栀黄口服液组入组后即开始药物治疗,并持续5天,对照组停母乳3-5天,比较治疗前、治疗72小时和治疗完成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72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茵栀黄口服液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母乳性黄疸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产后发热是产科临床上的常见症状 ,其主要原因是产褥感染和产后感冒等。笔者自 1998年 11月~ 1999年 11月采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产后发热 6 2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产科产后发热病人 12 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黄栀花口服液组 6 2例 ,其中产褥感染者 18例 ,产后感冒者 4 4例。清热解毒口服液 (新乡市中心医院药厂生产的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口服剂型 ,其主要药物成分是石膏、金银花、生地、连翘、栀子、黄芩、板蓝根等 )组 6 2例 ,其中产褥感染者 15例 ,产后感冒者 4 7例。两组病例其病程、发热程度等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预防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g G抗A(抗B)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17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1组为茵栀黄口服液组64例,2组为茵陈蒿汤组56例,3组为西药组50例;茵栀黄口服液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茵陈蒿汤组口服茵陈蒿汤,西药组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静滴、维生素E口服;观察3组降低抗体效价的效率、新生儿溶血指标、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黄疸开始时间、黄疸程度等。结果总有效率茵栀黄口服液组为89.06%,茵陈蒿汤组为82.14%,西药组为64.00%,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茵陈蒿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与茵陈蒿汤组新生儿脐血总胆红素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预防孕期母儿血型不合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茵栀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在生后第二天,即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100例生后未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新生儿退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应用能减少新生儿黄疸,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培菲康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对分析其对T细胞亚群的具体影响。方法将240例黄疸新生儿纳入本研究,依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和T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P0.05)。结论对黄疸新生儿予以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其T细胞亚群状态,逐渐增强新生儿患者的免疫功能,可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后3个月生存率及胆道再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胆道再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予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剖宫产、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有效缓解患者肝脏损伤,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