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世强  王文怀  郑煜晖 《中国校医》2012,26(4):251-252,254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4月至2011年7月对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获得4~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2.5 min。术中出血量为70~400 mL,平均96.4 mL。扶双拐下地时间为4~21 d,平均10.7 d。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1周。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局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髋内外翻等畸形、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按Sande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24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髓内钉内固定组),并与同期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动力髋螺钉手术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随访1年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髓内钉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18.9±3.2)d、(54.6±6.3) min、(146.7±32.2) ml、(44.0±9.0) ml和(22.6±2.9)d,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手术组的(24.7±2.4)d、(99.6±9.4) min、(436.0±34.7) ml、(407.0±53.0) ml和(38.5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Harris评分髓内钉内固定组为(89.3±4.9)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组的(8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总体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所有患者均经胫骨结节骨牵引、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1.5)个月.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损坏、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髋内翻及其他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3.3%(14/15).结论 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周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防切割、防旋转、并发症少.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适合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Richard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例经Richard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和全身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4h坐起,8-10w扶拐下床活动,骨折均愈合。结论采用Richard钉治疗固定坚强、有利于骨折愈合,能早期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周围骨折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全部愈合,并发症少,下肢功能恢复好.结论 重建钉是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关林  李长虎  李金永  黄敏 《中国校医》2010,24(3):165-166,168
目的评价解型髋动力锁定钢板(anatomical dynamic hip lock nickdclad,ADHL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骨转子部骨折作切开复位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4个月~2年半随访,全部病例骨折达骨性愈合,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枫板治疗股骨转予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防旋转能力强,术后恢复快,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优良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孙涛 《健康大视野》2006,14(8):23-23
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即术后72h开始:指导患者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及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结果 50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在3~8个月内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6%。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39例,33例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内固定,6例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 39例病人中36例随访3-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4)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手术简单微创、固定牢固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老年IT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Kuderna 评分优31例,良20例,可2例,优良率为96.2%(51/53);对照组优28例,良14例,可11例,优良率为79.2%(42/5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18.29±74.26)ml比(425.16±82.52)ml、(47.45±12.57) min比(61.99±13.62) min、(6.77±1.16)周比(8.28±1.2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1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观察组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治疗老年ITF,可以明显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潘焕生 《现代保健》2011,(17):35-36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使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对采用闭合穿钉或小切口复位穿钉手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问为7个月,髋膝关节活动良好,无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股骨重建钉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且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刘冰山  王晓  张永乐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59-1660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作4~20月随访.结果 经随访证实60例全部骨性愈合.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法评定:优52例,良6例,差2例,疗效满意.结论 动力髁螺钉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和逆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自2001年1月-2007年6月期间治疗失败病例12例,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Ⅳ级1例,Ⅲ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失败后8例获再次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8例获重行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呈畸形愈合,2例死亡。结论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容易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与非手术治疗不重视、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内固定的选择及操作技术不当、术后护理及指导功能不恰当等外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69例(371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A型骨折146侧(39.4%),B型骨折75侧(20.2%),C型骨折150侧(40.4%).非手术治疗88侧(非手术组),手术治疗283侧(手术组),其中使用钢板螺钉系统185侧,逆行髓内钉98侧.结果 根据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非手术组HSS评分[(68.3±10.3)分]低于手术组[(86.3±11.5)分](P=0.0000);A型骨折HSS评分[(93.2±13.6)分]优于B型和C型骨折[分别为(87.4±12.2)、(81.6±13.1)分](P=0.0021).采用钢板螺钉系统的病例治疗后HSS评分[(89.8±12.6)分]优于逆行髓内钉[(86.3±13.8)分](P=0.0324).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和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式,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选择钢板螺钉系统、微创内固定系统或髓内钉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其中闭合复位28例,切开复位3例。结果2例术后3个月内死于非内植物相关原因,另29例获5-28(14.2±7.5)个月随访,其中26例患肢基本恢复到伤前功能,3例较伤前减退。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1.9±1.6)周。1例术后早期出现大腿近端疼痛,1例肺部感染。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85.8±5.4)分。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问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2002--2009年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6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将164例患者分为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组(DHS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组)。结果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低于DH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4.4%,PFN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5%,差异有显著性(x2=9.127。P〈0.05)。DHS组有15例(15.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髋关节功能障碍,PFN组仅1例(1.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2.25,P〈0.05)。结论DHS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效果;采用PFN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01/2005-12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25例,AO/ASIF分类A型14例,B型4例,C型11例。结果随访时间9月5年,平均2年,获得随访结果者29例,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良好,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月,平均4.5月,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22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至伤前水平;7例膝关节活动度接近伤前水平,待取出内固定。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的较满意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术,比较不同骨折类型、骨质疏松与否及股骨头钉尖顶距(TAD)大小不同患者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结果17例内固定失败。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TAD大的患者Gamma钉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高。结论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TAD太大均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Fixion PF(A组,22例)、PFN(B组,20例)及DHS(C组,25例)内固定手术治疗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B、C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xion PF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十分适宜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