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较为罕见的卵巢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但也存在向恶性转化风险,可产生类固醇激素,特别是雄激素。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此类疾病。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非特异性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分析。探讨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较为罕见的卵巢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但也存在向恶性转化风险,可产生类固醇激素,特别是雄激素。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此类疾病。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非特异性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分析。探讨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一例仇晓菲王新允马鸿达赵凤云患者54岁,因绝经16个月、声音嘶哑、多毛1年入院。患者绝经3个月后开始长出胡须,面部、四肢和腹部体毛增多,阴毛和腋毛变粗变黑,声音嘶哑,喉结突出,乳腺萎缩。患者既往患高血压5年。身体检查:双侧肾上腺CT未...  相似文献   

4.
刘燕  孟建  刘薇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11):914-914
<正>患者,女,64岁,因"查体发现盆腔包块4天"于2011年1月3日入院。绝经15年,阴道无流血排液,无腹痛及下腹坠胀感。22岁结婚,G5P4L4。入院查体:T 36.5℃,P 84次/min,R 18次/min,BP:160/110mmHg。老年女性,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略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0×109/L,血红蛋白155 g/L,血小板2819/L。血清CA125:346.6U/ml(0~35 u/ml),泌乳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G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①临床分期及分型:FIGO分期ⅠA期15例(57.8%),ⅠC期5例(19.2%),ⅡB期3例(11.5%),ⅡC期1例(3.8%),ⅢB期2例(7.7%).高分化18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成年型GCT 23例,幼年型GCT 3例.②肿瘤特征:肿瘤大体上多为表面光滑,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仅1例呈囊性.肿瘤细胞由小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构成,核呈石榴子样,可见或多或少的纵形核沟及Call-Exner小体.③免疫组化表达:抑制素α(α-inhibin)表达阳性率94.1% (16/17),CD99表达阳性率92.3% (12/13),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率94.7%( 18/19).④治疗及随访:1例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5例均行手术治疗,联合化疗5例.随访1~6年,ⅢB期2例为中~低分化,肿瘤直径> 10 cm,已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GCT是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核沟是常见的组织学特征,Call-Exner小体是最常见的排列方式.免疫组化中α-inhibin、CD99和Vimentin是诊断GCT比较有意义的抗体.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卵巢类固醇瘤发生率很低,大约仅占卵巢肿瘤的1%,但病理非常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将该类肿瘤分为三种类型:间质黄体瘤、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睾丸型间质细胞瘤[1]。临床表明,了解卵巢类固醇瘤的临床特点并积极进行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取我院2014年收治的1例类固醇细胞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未婚,无性生活史,主因"发现盆  相似文献   

7.
卵巢无性细胞瘤1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卵巢无性细胞瘤临床与病理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术后存活13例(随访9~30年,均为临床Ⅰ期),术后1年内死亡4例(临床Ⅱ期2例,其中1例合并卵黄囊瘤,另1例合并梅格斯综合征,另临床Ⅲ期、Ⅳ期各1例),失访2例。结论 早期单纯型无性细胞瘤预后好,晚期混合型无性细胞瘤并临床分期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莱迪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2年至2009年诊治的15例卵巢支持莱迪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术前均未考虑本病,其中13例有男性化、女性化及去女性化表现.6例女性化表现患者同时合并雌激素相关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14例术中见大体肿瘤,1例因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本病.肿瘤高分化6例,中分化5例(含有网状及异型成分1例),低分化4例.2例低分化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分别误诊为卵巢癌及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其中3例实现生育.8例患者接受分期手术,其中1例术中发现肿瘤大网膜转移.15例中,9例中、低分化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随诊2 ~ 34年,14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低分化肿瘤治疗后4年复发.结论:支持莱迪细胞瘤难以及时诊断,患者的内分泌表现是提示本病的重要线索.预后良好,对于本病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但需注意低分化肿瘤的复发问题.  相似文献   

9.
17年来收治了卵巢颗粒细胞瘤病人19例。19例中颗粒细胞瘤14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5例。发病年龄9~71岁,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为多。临床表现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失调,尤其是绝经后出血为多,青春期前出现典型性早熟。本瘤有晚期复发,预后较好的特点。本组较正存活率为83.3%,5年存活率为78.5%。本文认为:肿瘤超出卵巢本身者,无论年龄大小或有否生育,均应行卵巢癌根治术,尽可能切除转移病灶,术后尽早辅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14岁,因"停经近2年,嗓音变粗1年余"于2006年3月2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求治.患者于2004年3月月经初潮,初潮后行经2次,间隔时间为28~45天,持续4~5天,量中无痛经,色暗红,于2004年5月行经后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无周期性腹痛及其他不适,未予诊治.1年前(2005年2月)其母发现其嗓音"变粗",并发现其喉结长大,曾间断于外院求治,但无明显治疗效果.患者平素体健,全身各系统无特殊病史,否认性生活史.  相似文献   

11.
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5年间收治的10例JGCT患者(JGCT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以同期随机(系统抽样法)选择的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患者10例作为对照(AGCT组)。结果JGCT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7~31岁,平均20.5岁,其中30岁以前发病者占90%;肿瘤直径为5.5~15.0cm,平均9.8cm;肿瘤细胞排列为结节状,伴含有黏液的滤泡结构,瘤细胞黄素化明显;细胞核呈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常见[3~5个/10高倍镜视野(HPF)],未见核沟和Call-Exner小体。AGCT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4~74岁,平均45.1岁,70%的患者40岁以后发病;肿瘤直径为5.0~21.0cm,平均11.7cm;肿瘤细胞排列为多样性,滤泡规则无黏液,细胞黄素化少见;细胞核呈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不多见(0~3个/10HPF),核沟和Call-Exner小体常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JGCT组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AGCT组患者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异型性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轻度与中~重度异型性细胞的p53、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p53蛋白分别为1/8和58%,PCNA蛋白分别为2/8和7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GCT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AGCT组患者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GCT患者与AGCT相比,其发病年龄较轻,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患者20岁,未婚未育.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B超发现右附件包块6天"于2009年3月3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2 4~5/30,经量少,无痛经,否认性生活史,近1年月经失去规律性,阴道反复不规则流血十余天至二十余天,最少.  相似文献   

13.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32岁,因"发现卵巢肿瘤1周"于2010年6月入院,半年前出现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缩短至15d,经期持续3~4d。1周前彩超检查提示卵巢肿瘤,现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患者结婚1年未避孕,  相似文献   

14.
卵巢含睾丸细胞瘤又称支持—间质细胞瘤,为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只个别病例恶性度较高。中国医大一院及北京妇产医院从1959年6月至1986年6月间共收治9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0—2010年间收治的2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良、恶性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各1例。2例患者均表现为闭经、男性化等特征,术中及病理所见均与已报道特点一致。良性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随访至今状况良好;而恶性患者虽经手术和化疗,10个月后仍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是罕见的卵巢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为恶性,可行化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归纳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A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病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案。结果 20例患者中,腹胀、腹痛7例,盆腔包块8例,阴道异常出血5例,雌激素升高者11例,疾病分期多为早期(Ⅰ期19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术后化疗。术后回访无复发。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对于阴道异常出血、腹部包块、腹胀腹痛、雌激素水平升高者考虑AGCT的可能。诊断需参考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注意与其他卵巢肿瘤的区别。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治复发率低,该疾病有远期复发特点,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及可能的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化疗、放疗在卵巢颗粒细胞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20年间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61岁,平均年龄38.4岁。随诊时间为1~14年,随访率为91.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version 8.0)进行数据分析,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20例,占87.0%,Ⅱ期1例,占4.3%,Ⅲ期2例,占8.7%,临床Ⅰ-Ⅲ期5年生存率在90%以上。病理切片分析,成年型20例,幼年型3例,幼年型患者1年生存率<50%。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复发率为34.8%,复发与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及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生存率高,局部复发,晚期复发。预后相关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初次手术方式。手术治疗仍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Ⅰc期以上,病理类型不良,肿瘤直径大于l0cm,则最好辅以化疗。放疗主要用于盆腔局部复发、手术难以切除或切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卵巢颗粒细胞瘤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7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5年及10年存活率。结果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及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但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I期病人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存活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临床分期是影响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I期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9.
卵巢颗粒细胞瘤(GCT)以多样化的生物学行为为特征,缺乏可靠的预后指标,公认的临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的19例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的病例资料,分析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肿瘤发病年龄29~77岁,直径2~17 cm;主诉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10例,腹胀1例,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FIGO分期均为Ⅰ期,形态结构多样;EMA、CgA、Syn均为阴性,Calretinin阳性率为94.7%,a-抑制素阳性率为89.5%;子宫内膜病变率为54.5%,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较为罕见,易伴发子宫内膜病变,组织形态多样,需与多种疾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