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形成蛋白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mRNA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岩 Tipo  GL 《中华创伤杂志》1996,12(6):353-355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及发挥作用方式.方法:在建立兔颌骨骨折愈合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间分别检测BMP表达产物和BMP2mRNA转录水平.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由受创伤的骨基质释放的BMP在骨膜及骨断端骨髓中的骨诱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受到诱导刺激的细胞在分化为具有成骨及成软骨能力的细胞的同时,也具有合成及分泌BMP的能力,这种能力保证了正常骨组织的形成.结论: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BMP骨诱导贯穿于骨折愈合整个过程,BMP在骨折愈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开展胶原对骨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折愈合的过程是组织修复中甚为独特的一种,它的修复不是瘢痕形成,而是骨折愈合后恢复骨的原有模式。骨折修复为完全性骨再生。目前许多学者对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分期,大致可分为冲击、诱导、炎症、软骨痴、硬骨痴、改塑6个阶段。其组织学过程表现为血肿、炎症、骨膜反应、软骨形成、软骨内成骨及骨改塑。在骨修复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物学调节机制,大量细胞因子在不同骨折修复阶段即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实骨折修复的复杂过程是在"诱导成骨"和"传导成骨"的机制下完成的。80年代末,引导性组织再生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形成在骨…  相似文献   

3.
自1965年Urist首先发现脱钙骨基质具有骨诱导能力以来,人们已陆续发现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这些细胞生长因子多为活性蛋白质或多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增加矿化物质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TGFβ1的基因表达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骨生长愈合中的组织细胞来源、作用方式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建立颌骨骨折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与骨组织关系较为密切的BMP2和TGFβ1mRNA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表达.结果:处于分化状态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内BMP2mRNA的水平较高,处于功能活跃期的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内TGFβ1mRNA的水平较高.BMP2的基因表达水平在骨折愈合的膜内成骨阶段较高;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骨折愈合的软骨形成期和软骨骨化阶段较高.结论: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与BMP的合成有关,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与TGFβ的合成有关.BMP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系分化,而TGFβ则主要在骨折愈合后期调节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合成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18只家兔分6组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分离股骨内侧髁一骨软骨块,再放回原位后制成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第2、5、10、15、23、30天摄取X线正侧位平片,并行MRI轴位T1WI,矢状位T1WI、T2WI、D(N)WI、梯度回波FLASH准T2WI检查,于每次检查后处死一组动物行病理检查,分析MRI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软骨块与股骨髁交界面的变化规律:第2天,交界面在各序列呈低信号,对应病理改变为交界面主要是血肿;第5、10天,交界面呈长T1、T2信号,病理结果主要为机化血肿性肉芽组织;第15天,交界面T2值缩短,病理示肉芽组织向纤维组织过渡;第23、30天,交界面在MR各序列均呈低信号,病理为纤维骨痂和骨性骨痂。②15只膝关节骨软骨块在MR各序列均呈中等信号,病理学检查提示骨软骨块内有少量骨细胞坏死,形成空骨陷窝,轻度炎性细胞浸润,骨髓内有水肿。3例T1WI为高信号,梯度回波FLASH准T2WI呈低信号,其余序列呈等信号,病理示骨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增多。结论:骨软骨损伤的愈合过程中交界面要经历血肿形成、肉芽组织吸收和血肿机化、纤维组织和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几个阶段,与之相应,MRI T2WI也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T1WI一直呈低信号。大多数骨软骨块MRI各序列均呈等信号,病理改变轻微。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注射骨形态生成蛋白治疗股骨骨折骨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皮穿刺骨折端注入骨形态生成蛋白(BMP),治疗4例股骨骨折术后5~6个月骨延迟愈合。结果显示骨折均顺利愈合,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骨形成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生长因子,与胚胎发育及细胞的分化有关。本研究利用免疫表型分析技术检测了40例造釉细胞瘤及正常牙胚中骨形成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发现,正常牙胚及造釉细胞瘤中均含丰富的转化生长因子β,尤以造釉细胞瘤显著;牙胚的造釉细胞、造牙本质细胞、牙乳头细胞均含有丰富的骨形成蛋白,但造釉细胞瘤中骨形成蛋白的检测均为阴性。说明造釉细胞瘤中转化生长因子过量表达,骨形成蛋白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预后差。募集的巨噬细胞极化为促炎M1型巨噬细胞及抑炎M2型巨噬细胞,两种亚型的动态平衡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和预后。但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严重影响骨折愈合。研究表明,通过一些生物学方法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如生物医用仿生材料和外泌体携载miRNA治疗等,可有效改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减少骨吸收,促进成骨分化,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因此,笔者从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及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等方面,就巨噬细胞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远期疗效。方法 从1984年至1994年用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共96例,其中采用手术植入治疗骨不连38例,经皮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37例及骨不连21例。结果 9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年,平均7.5年。脱钙骨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37例中,骨折愈合35例,2例胚骨骨折未愈合,愈合率94.6%;脱钙骨注射治疗骨折骨不连21例中,骨折愈合17例,4例未发生愈合,其中胫骨3例、肱骨1例,愈合率81.0%,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脱钙骨基质移植治疗骨不连38例中,36例愈合,2例胫骨下1/3骨折未发生愈合,愈合率94.7%。结论 脱钙骨基质无论是采用注射移植还是手术方法移植,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达到自体骨移植的疗效。同时,脱钙骨基质的制备经过脱水、脱脂、脱钙、照射消毒等处理,比其他骨移植安全,免疫性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平时和战时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损伤为膝关节的常见损伤,采用软组织自体、异体或人工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修复损伤日益增多。术后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时间及愈合程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促进膝关节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繁多,其中运用的生物治疗技术包括生长因子、干细胞、自体骨膜、富血小板血浆等,基因转染作为较新的治疗手段也有报道。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雌激素在内的新型物质在基础实验中被证实有促腱骨愈合作用。现有生物治疗技术研究多为基础研究,大规模临床应用尚待时日。本文就促进膝关节腱骨愈合的生物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明显加快,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机体大环境以及局部小环境的多层面、多途径调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的参与,是骨折愈合的基础。本文通过综合近年相关研究进展,回顾分析神经损伤特别是颅脑外伤后对骨折相关生长因子、即刻早期基因的影响,探讨神经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成年雄性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制作桡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这和BMP、TGF-β和bF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1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GSH钉术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1例股骨髁上骨折行GSH钉术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病例共10例的原因,予以动力性固定,脉冲电磁场,更换内固定和植骨等综合治疗。结果骨延迟愈合8例,经动力性固定和脉冲电磁场治疗,8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0周。骨不连2例,经更换内固定后扩髓植骨、动力性固定、脉冲电磁场和注射自体红骨髓治疗,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8周。结论导致GSH钉术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主要为术中对骨膜的损伤过大,内固定选择不当,术后功能锻炼失控和植骨不完善所致,根据主要的原因,需要采用动力性固定,脉冲电磁场和扩髓植骨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移植促进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只大白兔进行了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实验侧注入骨髓1.5ml,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1.5ml,分别进行了放射学检查、同位素扫描、骨痂重量测定及组织学的动态观测,证实自体红骨髓有促进骨愈合的肯定效果,可使实验动物的骨愈合提前2周以上.文中还对自体红骨髓促进骨愈合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2007年9月收治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或者畸形愈合10例,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治疗,骨不连端在术后16~40周得到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家兔34只,双侧尺骨中段人工锯断,造成2mm骨缺损。左侧(药物侧)于术中当时及术后每隔3天注射“促骨愈合素”0.5ml,15天停药,右侧(对照侧)不注药。术后1~8周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注药侧骨痂、骨小梁、钙盐等的出现及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侧。经两家医院协作治疗13例新鲜骨折和15例骨不连病人,结果满意。证实骨折端注射“促骨愈合素”能促进新鲜骨折愈合,缩短疗程,对骨不连可获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骨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骨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对异体骨植骨愈合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异体骨植骨术后骨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9例骨肿瘤进行异体骨植骨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高压氧组41例,采用异体骨植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异体骨植骨。观察2组术后切口的炎症反应、肿胀消退时间、引流量,并利用X线片观察骨折线模糊时间、消失时间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高压氧组切口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肿胀消退时间减少了2d,引流量减少约28%,骨折愈合提前了约3个月,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地减轻异体骨植骨术后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出血及感染,促进了骨愈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免疫细胞与创面愈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玉林 《人民军医》2001,44(1):20-21
创面可引发严重的感染 ,甚至死亡 ,因此 ,迅速封闭创面是创 (烧 )伤外科治疗的重要问题。研究和认识创面愈合的客观规律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创面愈合是医学领域最古老的课题之一 ,也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创面愈合过程一般可分为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和组织重塑期三个阶段。整个愈合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细胞 (修复细胞和免疫细胞 )和因子 (生长因子等 )参与的协调过程。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 ,人们很少关注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 ,血小板能释放多种活性物质 ,并启动创面愈合 :释放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生长因子在参与骨组织的生长和愈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体内外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生长因子不仅参与增生阶段骨组织的增殖和基质的形成,而且还对骨组织的愈合与改建有重要的影响。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由2个多肽,2类受体和至少6种结合蛋白组成,IGF多肽由IGF-l和IGF-l组成,H者分别由70和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皆在75kD左右[’]。骨组织中IGF含量很高,约为10mol/kg,主要由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分泌。在胚胎时期,除哨齿类动物外各类动物骨中IGF-!的含量告高于IGF-l,人骨基质中IGF-1约为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