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白血病中黏蛋白1(MUC1)基因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预后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白血病患者42例和非血液恶性疾病患者或正常人24例的骨髓中MUC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的表达率(43.3 %)显著高于对照组(8.3 %)(P<0.01),慢性白血病MUC1基因的表达率(54.5 %)亦高于对照组(8.3 %)(P<0.05)。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16.7 %)低于阴性表达者的完全缓解率(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完全缓解(CR)患者10例中检测出MUC1基因表达5例。结论 MUC1基因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各种类型、亚型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辅助白血病的诊断,MUC1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法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较常规血细胞形态学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为白血病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p73基因mRNA失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4例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73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了p73 mRNA失表达与化疗的反应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儿童ALL患者中p73 mRNA失表达率达26.5%(9/34),且与诱导缓解治疗的反应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结论 p73m RNA失表达在小儿ALL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73 mRNA检测对评估儿童ALL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8例初发AML、32例初发ALL、40例AML-完全缓解(CR)、28例ALL-CR患者及31例同期三系增生活跃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建立WT1基因在各组间的表达阈值,以WT1拷贝数/ABL拷贝数×100%表示W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初发AML患者与对照组间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80%(3.550%~48.500%)比0.026%(0~0.240%),Z=-7.74,P<0.0001]。AML-CR患者[0.102%(0~5.380%)]与初发AML患者间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4,P<0.0001)。此外,WT1基因表达高于阈值(20.880%)的AML患者第1个疗程CR率为60.7%(17/28),而表达低的患者为76.7%(23/30)。AML患者复发时WT1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初发ALL患者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0.350%(0.021%~10.780%)]升高(Z=-2.58,P<0.05),但与ALL-CR患者[0.038%(0~2.800%)]相比,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WT1基因在AML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其可能成为AML患者预后评估及MRD监测的有效指标,但并不适用于ALL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Aven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检测55例儿童ALL患者Ave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11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年龄≥10岁的ALL患者,Aven的表达明显高于年龄<10岁者,复发患者Aven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均显示Aven的高表达为儿童ALL不利的预后因素。结论 Aven在儿童ALL中异常表达,且为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的实验室和临床特点研究。方法 以多重 RT-PCR方法对98例AML进行MLL基因重排检测,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对其中10例MLL基因重排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98例AML中MLL基因重排者10例(10.2 %),其中2例MLL/AF6,2例MLL/AF9,1例MLL/AF17、1例 MLI/ELL,2例MLL/AFl0, 2例dup11q23。MLL 基因重排患者中7例为M5,2例为M4,1例为M2。其中3例有CD10或CD22淋巴系抗原表达。10例MLL 基因重排患者中8例接受治疗,6例获得完全缓解,监测相应的MLL 基因重排发现,持续阴性者可长期存活,持续阳性者很快复发,阳性者经强化治疗后可转阴。结论 多重 RT-PCR是临床检测 MLL基因重排较为精确和灵敏的方法,MLL基因重排的监测在AML在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urvivin和B7-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64例AL患者Survivin和B7-1 mRNA的表达水平,14例健康人为对照,K562、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 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健康对照,且在初治AL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缓解后Survivin表达下降,复发时表达水平升高;同时患者B7-1基因的表达率于对照组没有差异,但半定量后的表达水平明显较正常低,且初发和缓解患者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初治AL患者中Survivin阳性患者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 Survivin和B7-1基因表达的紊乱可能在AL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AL复发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急性髓系、淋巴细胞白血病66例患者WT1基因进行检测,并比较髓系各亚型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观察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程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病程与WT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66例患者中,87.5 %(14/1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76.0 %(38/5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髓系各亚型中,M3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亚型(与M1、M2、M4、M5相比,P值分别为0.040、0.007、0.006、0.010)。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完全缓解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8)及复发组(P=0.003),其滴度的再次升高可提前1.5个月预测复发。WT1基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预后相关,WT1基因转阴的患者较持续表达及一度下降后再次上升的患者预后好。结论 WT1基因在AL患者中的表达可代表微小残留病灶,急性髓系白血病各亚型中M3表达水平相对较低,W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程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基于TaqMan探针的RT-PCR技术检测119例AL患者骨髓中PRAME mRNA的表达,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9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2例,并与FLT3 mRNA的表达相比较。结果 AML患者PRAME阳性表达为50例(51.5 %),ALL患者PRAME阳性表达为8例(36.4 %)。11例健康对照及17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有5 例PRAME mRNA 呈微量表达。AL患者中AML 33例和ALL 5例患者PRAME和FLT3均阳性,AML 17例和ALL 3例患者PRAME阳性而FLT3阴性。短期观察,9例PRAME、FLT3均阳性的患者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PRAME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 PRAME基因在AL中阳性表达,其有望成为AL微小残留监测的标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降钙素基因(CT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25例ANLL患者中18例检测到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率72%,而且实验的敏感性至少达到10-3水平,结论CT基因高度甲基化较普遍地存在于ANLL,可作为AN-LL恶性细胞的分子标志,用于ANLL患者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以利于预测复发、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2.
bcl-2、bax和mdrl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探讨 bcl- 2基因、bax基因和 m drl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检测了 5 6例 AL 患者的 bcl- 2、bax和 mdrl基因表达。结果 :bcl- 2和 mdrl基因低表达及 bax基因高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CR)高 ,bcl- 2 /bax比值 <0 .6患者的 CR率更明显高于 >1.2者 (P<0 .0 0 1)。结论 :bcl- 2、m dr1及 bax基因表达是 AL 相对预后不良因素 ,bcl/bax比值更是决定 AL 预后好坏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对1例疑难病人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指标与临床相结合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确诊1例罕见的Ph-/bcr+CML早期慢性期-红血病兼患淋巴瘤。结论该病例为十分罕见的多能干细胞克隆恶性增生疾病的多重癌罹患。其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发现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法检测57例AML患者单个核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7例AML患者不同程度表达bcl—2基因,范围从0—98%,其中初治组的阳性率为46.2%(24/52),缓解组的阳性率为40.7%(11/27),难治复发组的阳性率为100%(15/15);难治复发组与初治组及缓解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AML各亚型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析发现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阴性组缓解率(76.2%)显著高于阳性组(42.1%)(P<0.05)。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对AML的预后有重要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应用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了65例AL患者骨髓细胞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P基因的表达。以MRP/β2M评价MRP的表达水平,将MRP/β2M≥0.3表达为MRP+。结果发现复发难治组MRP的平均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最高,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长期生存组的MRP平均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长期生存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初治组MRP+病例与MRP-病例的首次完全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未观察到MRP表达水平与FAB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初治急性白血病p170表达的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患者p170的表达率,结果发现:难治与复发组p170的表达率(30.98±14.23%)明显高于初治敏感组(16.47±1.4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p170的高表达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方法建立了定量检测MDR1表达水平的方法,并对165例205份血液及骨髓细胞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了RT-PCR方法是一项敏感、特异及适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GMP-140与vW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改变。检测血浆GMP-140和vWF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的了解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71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的流式细胞术,对71例A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71例AL患者以系列专一型表达为主,同时亦存在抗原交叉表达、不表达特异性抗原及混合型等情况。AL患者CD34和HLA蛳DR表达分别占56.3 %和61.9 %,M3患者均不表达HLA蛳DR。My+ALL患者完全缓解(CR)率(60.0 %)低于My - ALL患者CR率(80.6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4 ALL与CD蛳34 ALL患者缓解率基本相同;CD+34 AML患者CR率(58.3 %)明显低于CD蛳34 AML患者CR率(88.9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结合FAB分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部分免疫表型特征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志新  陈维中 《中国癌症杂志》1999,9(3):209-210,215
目的 研究p16 基因产物在NSCLC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64 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及配对淋巴结标本p16 蛋白表达。 结果 肺癌组织p16 蛋白表达缺失率达488% (31/64),516 % 呈阳性表达(33/64) ,阳性表达中很可能存在突变蛋白。p16 蛋白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p16 蛋白表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P< 005) 。在转移淋巴结中,4286% p16 蛋白阳性。 结论 p16 基因产物的异常表达与NSCLC 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它在NSCLC 中可能属于迟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