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4—12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与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术后24 h、术后48 h舒适度评分,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可以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方式用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选取18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均经胃镜病理确诊,按年龄分层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短TEAS组、长TEAS组(n=60)。3组均常规诱导,其中短TEAS组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TEAS; 长TEAS组从麻醉诱导前1 h开始至手术结束后30 min持续TEAS,并于术后2 d内,每隔8 h间断行TEAS 30 min。刺激部位为双侧足三里与内关。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 h(T1)、8 h(T2)、16 h(T3)、24 h(T4)、36 h(T5)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 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的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结果 短TEAS组、长TEAS组术后4,8 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长TEAS组术后4 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短TEAS组(P<0.05); 长TEAS组术后4,8 h 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短TEAS组及长TEAS组首次肠鸣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 长TEAS组与其他2组比较,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PONV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 结论 TEAS复合全麻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剂量,缩短胃癌根治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的时间。围术期TEAS可较术中TEAS更有效地减少术后初期疼痛,减少PONV的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更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0例,对照组2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25例采用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残余量及留置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第一次自主排尿后尿残余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缩短。结论:TEAS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厚朴排气合剂用于促进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实施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厚朴排气合剂50 ml,术后6、12 h胃管注入.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50 ml术后6、12h胃管注入.比较2组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2%VS88.4%,P<0.01).结论 厚朴排气合剂对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橼酸其沙比利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8例因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胆囊炎、胆囊结石、胃癌、结直肠癌等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3.89±12.78)h,首次排便时间(58.14±12.34)h,恶心呕吐及腹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9.3%和3.1%,并发症发生率为5.0%,平均住院天数为12.7d;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9.12±19.65)h,排便时间(70.34±21.03)h,恶心呕吐及腹胀的发生率分别15.0%和10.0%,总并:发症发生率22.5%,平均住院天数10.3 d。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显著提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应用枸橼酸莫沙比利可以行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三里注射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胃复安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次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胃动素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辅以足三里注射胃复安治疗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效防止术后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液排气汤对妇科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240例在我科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症半根治术及附件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术后6 h开始服用自拟增液排气汤,1剂/d;对照组术后6 h开始服用温开水.对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按开腹附件手术、开腹子宫手术、腹腔镜下附件手术、腹腔镜下子宫手术、开腹子宫手术术后使用麻醉泵不同类分别进行统计,各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腹痛、腹胀的发生率治疗组为6.7 %,对照组为60.0 %.结论 增液排气汤可明显促进妇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周少宇 《当代医学》2013,(19):76-77
目的探讨全程吸入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7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全程吸入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和围手术期变量差异。结果全程吸入麻醉组患者应答后1h、应答后6h和应答后12h均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相应时点的评分(P<0.05),但是,在应答后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全程吸入麻醉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和低血压发生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少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P<0.05)。结论全程吸入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是,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耳穴埋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方法将104例行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联合耳穴埋豆干预。比较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等不良反应、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24 h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埋豆能够显著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42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硬外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异氟醚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4例。分时段监测血浆胃动素变化,观察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并记录术后住院日。结果:①3组病人胃动素术毕均较术前、术后24h,48h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其中C组术毕时胃动素明显高于A,B两组(P<0.05)。②术后6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术后6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术后3组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方法不会影响LC手术围术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的恢复及术后住院日的长短;硬膜外复合全麻及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A组和开腹B组各50例,均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开腹组较腹腔镜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 h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4 2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 (A组 ) ,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 (B组 ) ,异氟醚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 (C组 ) ,每组14例。分时段监测血浆胃动素变化 ,观察术后 4 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并记录术后住院日。结果 :① 3组病人胃动素术毕均较术前、术后 2 4h ,4 8h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后 4 8h恢复到术前水平 ;其中C组术毕时胃动素明显高于A ,B两组 (P <0 .0 5 )。②术后 6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 ,B两组 (P <0 .0 5 ) ,术后6h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术后 3组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不同的麻醉方法不会影响LC手术围术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的恢复及术后住院日的长短 ;硬膜外复合全麻及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复安对腹腔镜阑尾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7月四川省色达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复安。以胃肠功能如首次闻及肠鸣音、肛门首次排气排便等作为观察指标,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胃复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胃复安可加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6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术后24 h,两组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能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11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给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组56例给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拔管后1h、3h、24h MMSE评分及术后即刻、术后1h、3h、24h OA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有效缩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恢复快,对认知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杨焕杰  刘家放 《医学综述》2008,14(21):3347-3348
目的观察电针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静吸复合全麻下LC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排气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开始排气时间为(15±8)h,对照组(32±18)h,两组平均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1,P<0.01)。结论针刺法能加快老年LC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全麻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入室后于双侧内关和足三里贴电极刺激片并连接穴位电刺激仪,行穴位电刺30 min;Ⅱ组患者入室后,在和Ⅰ组相同部位贴电极刺激片,但不连接穴位电刺激仪,静置30 min。2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相同。Ⅰ组持续电刺激至缝皮结束,Ⅱ组整个术程未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内2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肩部疼痛、恶心呕吐(PONV)的例数;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Ⅰ组术后48 h内心律失常、肩部疼痛、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Ⅱ组(P0.05,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减少或缩短腹腔镜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辅助穴位贴敷治疗能够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轻术后腹痛、腹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干预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麻醉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全身麻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0 min电针刺激双侧内关和足三里穴。观察患者术后6、24、48、72 h时间段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程度评分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比较患者术后电解质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评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血钾、血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明显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预防术后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20.
观察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法在悬吊式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与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