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证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临床上各科都较常见。本病的发生,以风、火、痰、虚四者为主因,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所见,对本症的治疗归纳为八个证型,现分述于下,希同道指正。1眩晕的证治11肝火上炎型:证见眩晕头痛,面赤目红,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或弦滑有?..  相似文献   

2.
眩为眼花缭乱,晕为头脑昏旋,眩与晕同时出现者谓眩晕。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状。现代医学的周围性、中枢性、外伤性、椎基底动性及功能性疾病中均可出现。中医学中将眩晕一症概括为虚、实二型。实证以风、火、痰、湿、瘀为主证;虚证以气、血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以视物不清、主观感觉旋转无法正常站立为主的临床常见症状。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中医认为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五大病因所致,五大病因在临床中往往同时伴随两种及以上病因同时发病,其中以本虚标实类最为常见。针灸是治疗眩晕的有效手段,体针配合头针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比单纯使用体针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体针配合头针治疗本虚标实类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眩晕证为临床所常见,笔者诊治本证,宗辨证论治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收到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证论治治疗眩晕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期对临床眩晕的治疗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治疗不同证型眩晕验案3则,结合平素跟师随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病因病机、辨证重点、用方特色等方面探索连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和经验。[结果]连教授认为眩晕临床多见肝风上扰、气血亏虚、中气下陷3种证型,其辨证重点主要在于两手关脉之表现。所选3则医案,分别代表上述3种证型。肝风上扰者治以平肝息风、清火化痰、养血活血,气血亏虚者治以补益气血,中气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均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连教授强调,眩晕患者多虚实兼夹,实者以风、火、痰、瘀为主,虚者以气虚、血虚为多,治疗时则应全面把握眩晕的病因病机,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从多角度入手治疗眩晕。[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眩晕,突出关脉的辨证意义,并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分3型论治,临床疗效颇佳,其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活血利水法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病因病机复杂 ,临床上多将其归于风、火、痰、虚四个方面。故治疗上相应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补虚法。笔者随邵念方教授在临床上观察 ,若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活血利水法治疗眩晕可明显增加临床疗效。1 活血利水法应用于眩晕治疗的病理基础眩晕的发生 ,可归于虚实两方面 ,虚者可见于阴虚、血少、精亏 ,实者可见于肝火、痰浊等。1 .1 肝阴不足 ,肝阳上扰 素体肾精不足 ,水不涵木 ,或长期忧思郁怒 ,肝郁化火 ,暗耗肝阴 ,均可致风阳内动 ,上扰清空 ,发为眩晕。且肝气郁不能调血 ,则气滞血瘀 ;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 ,气血随之…  相似文献   

7.
郭伟 《中外健康文摘》2007,4(5):163-163
眩晕症,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患,中医对这一病症往往责之风、火、痰、虚、瘀等,其临床所见往往是虚实错杂,其病机以虚者居多,《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症,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参照文献报道,近年来我们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症,屡治屡验,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李氏内科治疗眩晕病临证经验,提高中医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归纳前人对眩晕病的认识,通过门诊跟师抄方,分析典型医案,总结李氏内科辨证施治经验,并以2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李氏认为眩晕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饮食不节、过劳、情志内伤等致脾肾亏虚,虚风内动。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强调补虚为主。临床治以健脾补肾、敛肝熄风、活血化瘀,以自拟"眩晕六味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所举医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证实拟法拟方有效,施治经验切实可行。[结论]李氏内科从"虚"论治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萍青主任认为产后缺乳究其病机,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有虚实之分,但临床上以虚者多见。治疗时分别采取虚者补之,实者疏之。虚者当以养血益气为主,佐以通络下乳;实者当疏肝理气,佐以通络下乳。临床中重视灵活辨证,整体调治,注意产后多虚多瘀,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并注意调摄产妇情绪,加强饮食营养等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金桥先生 ,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的几点经验 ,供同道参考。1 分阶段辨证施治治疗中风病痰热证型中风病痰热证型 ,是临床较常见的一个类型 ,王先生认为 ,本病临床病情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从辨证施治角度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为第一阶段 ,此时多表现为邪实 ,以痰热腑实为主 ;急性期后期及恢复期早期为第二阶段 ,因为邪实渐去 ,本虚渐显 ,此为虚实夹杂阶段 ,实邪以未尽之痰邪为主 ,虚为阴阳之本虚 ;恢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为第三阶段 ,此时以虚为主 ,又可因虚致实 ,虚以气虚、脾 ,肾虚为主 ,实…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主症心胸部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属中医之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病机为虚实央杂。虚者气阴两虚,阳气虚弱;实者气滞、血瘀、痰浊内阻。笔者认为其病在心肾,治疗以益气滋肾温阳化瘀为主,佐以活血通络、理气宽胸,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一症一般属于上实下虚者居多,而病机主要在于肝肾虚亏,风阳上冒所致,但亦有因风、因火、因痰、因湿者。故临床上最常见到虚实夹杂之证,如见证或为阴虚肝风内动,或因血少则脑失濡养,或精亏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此外中气虚弱,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导致本病发生。在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临床疾病,同时眩晕也是多种西医疾病的常见症状。本文从中医理论对眩晕病的认识出发,结合于白莉教授临床治疗眩晕病的经验进行归纳分析,试从风、虚、瘀、痰、火五个角度入手辨析论治眩晕病,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从肾论治老年性眩晕病为切入点,整理林慧娟教授从肾论治老年性眩晕病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了林教授的辨治经验,认为老年性眩晕病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宜从肾论治,调补阴阳,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举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补虚泻实原则是针灸临床中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补虚即扶正,泻实即祛邪。《素问·通评虚实论》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虚者宜补,实者宜泻。《灵枢·经脉》日“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是针对虚、实两证制定的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陈华德教授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陈教授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家相关论述,对陈教授有关肝阳上亢型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针灸诊治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经验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陈教授认为肝阳上亢型眩晕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属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基于治病求本的理论,采用体针加耳尖放血的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验案显示,患者行10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陈华德教授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每每取得较好的疗效,因其具有价廉、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且标本兼治的特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临床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7.
眩晕证治     
眩晕既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疾病的病名.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历代医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 ·口问>篇"上气不足";<丹溪心法·头眩>篇"无痰不作眩",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眩运>"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以治虚为先,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多以内伤、虚证为主.今介绍颈性眩晕、内耳眩晕、高血压性眩晕、低血压性眩晕、贫血性眩晕,其他原因所致眩晕,在此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18.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认为本症的病因有:1.外邪致病;2.因虚致病;3.与肝有关;<诸病源候论>说"风头眩者,由血气虚." 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医学入门>对<内经>上盛下虚立论做了进一步阐发,认为"下虚者,气血也;上盛者,痰湿风火也."尤在经则倡综合立论,主张水亏于下,风动于上,饮积于中,病非一端,可见眩晕病机复杂,前贤论粹,各有阐发,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眩晕不外虚实二端,实者多见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所致,本文不予论及,虚者皆以"气血论治"治之可也.本文既以气血论治眩晕症,在治疗上注重清阳不升健脾气,心悸不宁养心血,髓海不足补肾气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谈痰浊眩晕的病机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时间短,就其症状病理而言,又多虚少实,治疗效果亦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痰浊所致的眩晕,疗效更为缓慢。本人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较多,故将点滴体会呈述于后:1 关于眩晕的病名 “眩”与“晕”字本身即指表现在眼视物昏花,双影模糊和头部昏蒙,不能持立的两个部位同时发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医疗体系的完善,临床辅助技术的成熟,肺部小结节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然而肺部小结节的治疗却不尽完善,仍需要广大医学者进一步研究。中医在肺部小结节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中医上讲,肺部小结节属本虚标实之证,肺为虚,瘀为实,故以补肺活血为治疗原则,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肺部小结节,这为肺部小结节的治疗拓宽了思路,值得引起广大医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