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晓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35-35,3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即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ET-1和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分析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调节血脂异常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效益.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Wiley、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6月.筛选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调节血脂异常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位研究者进行独立的文献评价和交叉核对,对文献报道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服用氟伐他汀者684例,服用阿托伐他汀者2 208例.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TC和TG水平的作用明显优于氟伐他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3、23.32、5.50,P<0.000 01);而对HDL-C水平的影响两种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P=0.31).阿托伐他汀提高疗效增加总费用低于氟伐他汀.结论 阿托伐他汀调节LDL-C、TC、TG的作用较氟伐他汀更强,而升高HDL-C的作用二者无明显差异,且阿托伐他汀经济学效应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性评价瑞舒伐他汀(RSV)与阿托伐他汀(ATV)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RSV与ATV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2003—2013年。根据Jadad评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5软件。结果共纳入1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L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9,95%CI-9.3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1.29,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LDL-C、TG、TC的疗效和AE发生率方面无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2月,选择就诊我院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A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干预前后两组BNP的差异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B型尿钠肽(BNP)和心功能无明显差异,干预后BNP以及心功能指标LVEDV,LVESD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B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波  李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3):288-288,29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40rag晚1次,4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伐他汀20mg晚1次,44例),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及12周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再次非死亡性心肌梗死)和再住院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1个月的死亡率(6.8%,16%,P〈0.05),12周的死亡和再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复合发生率(11.4%,25%,P〈0.05),心绞痛发生率(13.6%,27.2%,P〈0.05),再住院率(15.9%,29.5%,P〈0.05)均显著降低,无心肌病和严重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他汀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能减少12周的死亡率和减少缺血相关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78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血脂指标,在TC和LDL-C指标方面,观察组经治疗后其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CRP、FMD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升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建议临床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04-107+1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VIP、CBM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计患者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下调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水平药效优于阿托伐他汀(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相关指标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C(3.12±0.78) mmol/L和LDL-C(1.48±0.4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TC(3.94±0.79)mmol/L和LDL-C(2.39±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几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方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降血脂、通畅血管及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脑血管疾病致死及致残发生的几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瑞舒伐他汀类效果较阿托伐他汀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CHD)的严重类型,而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伴高血脂CHD患者的病死率、病残率和其他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降脂药物对于血脂正常的CHD患者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武智晓  黎明江 《海南医学》2012,23(1):132-134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参阅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计算机检索的2006-2011年公开发表的文章,结合文献追溯和手工检索的方法,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对所采用的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WMD 7.92,95%CI(2.58,4.28),P<0.000 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比较,WMD 4.55,95%CI(-3.76,-1.49),P<0.000 01;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比较,WMD 6.74,95%CI(-1.28,-0.70),P<0.000 01;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比较,WMD 11.04,95%CI(33.92,48.56),P<0.000 01;6 min步行距离比较,WMD 6.32,95%CI(41.12,78.07),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心肌重塑,提高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服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并辨证加用中药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时cTnI及CK—MB的峰值浓度,发病至峰值时间、恢复正常时间,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患者梗死后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TnI、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增加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发生事件以及治疗前后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心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3.04%、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G、TC水平,升高HDL—C水平,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补充维生素E预防心肌梗死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所有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同时追索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5年5月。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标准的各个研究进行分析及数据合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包括87 296例人群(其中试验组43 647例,对照组43 649例),由方法学质量评价得出,各研究间基线相似,Jadad评分显示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2,Ι2=6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补充维生素E与安慰剂比较,心肌梗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 CI(0.82,1.08),P=0.39]。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分别为RR=1.01,95%CI(0.94,1.08),P=0.74;RR=0.97,95%CI(0.86,1.09),P=0.58;RR=0.91,95%CI(0.76,1.09),P=0.31;RR=0.88,95%CI(0.73,1.07),P=0.19;RR=0.90,95%CI(0.72,1.12),P=0.34,剔除任意一项研究后对Meta分析结果没有逆转作用。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的发表偏倚较小,结果可信。 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尚无证据认为补充维生素E能预防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56例AMI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Ⅰ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 =28)与Ⅱ组(阿托伐他汀40mg/d,n =28),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患者血脂、血浆CT-1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观察AMI后CT-1的变化及其与hs-CRP的相关性,同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结果 AMI患者血浆CT-1、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36.2±51.5 pg/mL vs 43.6±10.6 pg/mL,P<0.01;29.12±9.83 ng/mL vs8.76±3.45 ng/mL,P <0.01)且血浆CT-1水平与hs-CRP成正相关(r=0.732,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血浆CT-1及hs-CRP水平均下降(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Ⅱ组血浆CT-1、hs-CRP、TC、LDL-C水平下降较Ⅰ组更明显(P<0.0]1)结论 AMI患者血浆CT-1、hs-CRP浓度明显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并与AMI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抗炎作用外,CT-1可能是其非降脂作用的又一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13-115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文献11篇,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文献间不存在异质性,森林图结果显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疗法.[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A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UK组和r-Sak组,各100例。r-Sak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r-Sak 10 mg,UK组给予UK 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判断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r-Sak组胸痛症状缓解率、再通率、总有效率均高于U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ak组死亡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Sak治疗AMI的效果优于UK,再开通率高,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低,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在心电图监测下,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冠脉再通44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24例,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肺炎或脓毒症的效果,为他汀类药物治疗肺炎或脓毒症提供相关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应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5年1月31日发表的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分别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进行检索结果汇总,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有9项研究共1227例患者纳入研究。①共纳入6项研究对住院期间死亡率进行Meta分析,他汀类药物较对照组未能降低肺炎或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R)=0.83,95%CI(0.63,1.08),P=0.17。②共纳入7项研究对机械通气及入住ICU的需求进行Meta分析,他汀类药物较对照组在改善细菌感染患者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方面未见明显效果;RR=0.99,95%CI(0.96,1.03),P=0.62。③共纳入4项研究对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Meta分析,与安慰剂组比较,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CRP水平;均数差(MD)=-8.30mg·L-1,95%CI(-12.13,-4.47),P<0.0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不能降低肺炎或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或入住ICU次数,但可以降低肺炎或脓毒症患者的CRP水平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历史对待新生儿是十分野蛮的,对待有缺陷的新生儿更是如此.医学的进步使无数过去必死的有缺陷新生儿存活下来,但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却非常复杂.笔者将从新生儿的本体论地位及道德地位入手,进而分析有缺陷新生儿的道德地位,解决我们该如何处置有缺陷新生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