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伤寒论》中理论,对部分咳嗽从少阳论治进行探讨,分析少阳病机特点为枢机不利,易化火邪,影响津液代谢,并针对病机分析四逆散,论述其治当在少阳。治疗少阳咳嗽,少火被郁,郁之轻者,发于外致咳则用小柴胡汤加减;郁之重者,发于内致咳则用四逆散加减。 相似文献
2.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少阳提纲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的第一条(第263条),即少阳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篇共有原文十条,主要介绍了少阳病的脉证、禁忌、转归等。对治疗和证候等方面的介绍极为简略,造成了后世对少阳病的争议较多,其中对少阳病提纲的争议更使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5.
6.
孙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4)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阳病治法临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凤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54-55
少阳病是病邪侵袭少阳半表半里,影响少火敷布与枢机运转而出现的少火被郁与枢机不利的病变。《伤寒论》中对少阳病的治疗提出“和枢机,解郁热”,方用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通过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对感冒、胆囊炎、胆道感染、顽固性失眠、痢疾、产后发热、牙痛的治疗,分析少阳病的症状和病机,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的方药分析,突出了少阳病的治疗以“清”为主,即清解少阳。 相似文献
8.
学习《伤寒论》中少阳证,找出“耳眩晕”与少阳证病因病机联系,复习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令中医,,临床药物治疗耳眩晕验案,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从少阳证治疗耳眩晕的机理,为耳眩晕中医治疗提供不同思路,尝试根据经典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探索以中医方法研究中医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6):321-323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1):1-4
对于大柴胡汤,其组成当以有大黄为是,而其作用重在清泄少阳之邪热,非重在通腑,所以其主治证并不要强调“便秘”,其所治之下利证并不是热结旁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补出少阳邪热兼有太阴虚寒,对于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和如何应用仲景方都很有启迪;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抓住“胸满烦惊”,其在治疗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大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对于少阳病传变的条文,不能囿于少阳病,重在领会其以脉证为凭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顾胃气思想在预防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伤寒论》原文及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阳明少阳同病(包括阳明少阳合病与阳明少阳并病)理论进行探讨。指出论治阳明少阳合病强调阳明病与少阳经的相关性或少阳病与阳明经的相关性,阳明少阳并病则侧重少阳病传变至阳明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阳明少阳合病虽然是两经同时发病,但阳明、少阳两经病变程度不同且有主次之分,治疗时有治重阳明与治重少阳之分。阳明少阳并病是少阳病传变过程中尚未完全传至阳明经的阶段,有两经证候并见的特点,治疗上遵循先后论治或同时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少阳与少阴均主枢,二者存在直接联系,这明确反映在《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少阴与少阳主时的顺序连接上。结合《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所论,推知此阴中之阴即是少阴,阴中之阳便是少阳,二者枢机相系,一气贯通,而有阴阳之别。二者主枢的紧密联系,可以用于解读《伤寒论》148条中少阳表里见证与少阴证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明确四逆散居于少阴篇中的意义:小柴胡汤与四逆散的根本区别在于少阳主阳枢以和解表里之半,少阴主阴枢以升降阴阳之势,主持有表里、阴阳、深浅层次之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张仲景善用芍药,在《伤寒论》113方中,配有芍药的竞达30方之多,遍及三阴三阳六经诸证。其配伍之精心,运用之灵活,是后人无法比拟的。然纵观《伤寒论》全书,芍药的功用笔者认为可概括为通调营血、通利水饮两大方面。本文就此略举汤证浅谈之。 相似文献
15.
16.
郭子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4)
《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的理法方药是针对哪一类疾病的?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再认识的必要。翻开《伤寒论讲义》,开宗明义第一句:“《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书。”但“……详于寒而略于温”,主张把《伤寒论》和《温病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具有独特经方理论体系的著作,论中很少涉及脏腑经络之说,而《脉经》是以脏腑经络辨证的理论体系,与《伤寒论》不是相同的理论体系,故不能用《脉经》之"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来解释《伤寒论》之促脉,而要从《伤寒论》原文精神探求.通观全论的基础上,认为《伤寒论》之促脉当为寸脉浮、关以下沉之象,其主病当为津液有所伤之表不解而已. 相似文献
18.
承气汤作为仲景泄热攻下法的代表,用于胃肠道邪热积滞与气机之调理,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脾胃系统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明确标本,分清缓急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其首创之苦寒泻下法,对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有指导性的作用,尤其对温病学派治法和用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爱青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悸,即跳动感,可发生于心、胃脘部、腹部等处,其节律与心跳相符。《伤寒论》按其部位不同分别称作心悸、心下悸、脐下悸。无论何种悸,其基本病机均是心脏受到了各种病因的扰动,破坏了心阴心阳、心气心血的平衡。根据《伤寒论》中悸证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类。1 虚证心悸虚证心悸的病因,主要是气血阴阳之不足,心神失于温养所致。如原文64条指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论述了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心阳不足,空虚无主,故心悸不宁。又如原文102条指出:“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指患者…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之脾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1)
《伤寒论》重视脾胃的观点,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而且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辨治,均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后世医家如张子和、李东垣、叶天士等的脾胃学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鉴此,探讨《伤寒论》的脾胃观,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