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骏运用行气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为神之使,又为血之帅。人以气为主,息息相运,连续不断。气盛则盈,气衰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乱。气病即气机的逆乱和功能的盛衰。脾胃为中焦枢纽,气病每多。如脾胃气滞可见脘腹痞满疼痛,脾胃气逆可致呕吐呃逆,痰气交阻可见噎膈反胃,抑或是脾胃虚弱者,亦多夹胃纳呆滞、气...  相似文献   

2.
以人体气机圆运动和脾胃与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关联为基础,阐述从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入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辨病邪之虚实,恢复中焦正常气机升降,则肺随胃降,咳嗽自平。脾胃乃后天之本,标本同治,治疗慢性咳嗽同时又可顾护后天之本,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改善患者体质,降低复发率,以提高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伤寒论》的相关条文,认为脾胃分治思想的提出虽以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贡献为大,但对脾胃分治思想析理之详及陈述理法方药之完备,当推《伤寒论》。《伤寒论》脾胃分治思想突出表现为:在六经辨证中通过将脾胃分属阳明、太阴两经,从生理上强调脏腑阴阳有别,病理上突出寒热虚实主证的不同;通过对阳明虚寒证的辨治,以与脾气虚寒证治相区别;脾胃同居中焦,脾寒胃热常常兼见同病,故分而兼顾,论病机强调寒热之分,遣方用药则又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4.
脾胃系统疾病,大多由中焦滞郁失畅所致,病机多为气机不畅,因脾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于经络则为络属关系。脾胃共成生化气血之功,以共同完成饮食消化,吸收及水谷精气之输布。脾胃之间阴阳相和,润燥相济,显示出其“升降相因”的气化关系。其生理相互联系,亦使病理相互影响,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调,清新之气不能上升,致使胃之受纳与和降受到影响,而见之脘腹胀满,  相似文献   

5.
宋本《伤寒论·平脉法》第32条论述了中焦虚寒的证候特点及寒气相抟累及少阴下焦的问题。因脾胃阳虚、升降失常,中焦寒邪并非一成不变滞留于中焦,还有上逆或下溜之势,因此分析中焦虚寒证,除立足于中焦脾胃的病位外,还应综合考虑阳气虚衰之程度、感受寒邪之轻重、水湿停聚之多少、病势发展之上下四方面。深入理解中焦寒邪的致病特点及中焦虚寒证候演变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窦炎是发生于胃窦部的慢性炎症,平调法为治疗中焦脾胃病变的常法,因脾胃失和,气机升降不调,寒热病邪稽留,气血运行被阻,邪正虚实夹杂,中焦失衡,故以平调法治之。  相似文献   

7.
从少阳病治疗宜忌、变证及用方三方面探析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少阳病的证治思想,为诊治少阳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认为少阳居于半表半里,外为荣卫,里为脏腑。若荣卫表气为风寒所伤则其气郁,表郁则里亦郁,使胆之相火不降、三焦相火不升,形成寒热往来之象,其热可传胃腑,其寒可传肝脏。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气机升降依赖中焦运动,脾胃中气不能斡旋气机则胆火更不降、三焦相火愈不升。治疗少阳病汗、下、温法皆不适宜,当重视和解以发挥少阳枢纽作用,重视补中以促进脾胃中轴运动,同时兼顾变证。小柴胡汤兼顾和解、补中,其合承气汤则能清胃腑热,合温木气药则能散肝寒,凡为少阳病衍变者,皆能以此方化裁。  相似文献   

8.
药对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焦脾胃具有腐熟水谷,吸收精微,进而将营养物质上输转送到全身的生理特点。病理上常因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将息失宜,致令中焦沤渍功能失常,使寒、热、食、湿、痰、瘀内蕴,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并存、阴虚夹湿、中虚气滞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合理应用药对,可增强功效。从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反类相制三方面对脾胃病常用药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之气又为太阳所摄,故心、肺、太阳皆主上焦。倘若上焦阳气不振,营卫不和,气化不行,则饮邪内停。故当以麻黄宣肺肃肺祛水饮,桂枝温通心阳散水饮,温通太阳化水饮,调和营卫蠲水饮。二、饮停中焦姜术和之中焦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主运化水谷,输布津液。若饮停中焦,肌肉者,则为脾胃乖戾,不得“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故也。故当以生姜温胃散水饮,干姜温脾化水饮,白术健脾运化水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三焦和肺络,疫疠(湿)由口鼻入,上焦先受,瘀浊内生,困阻肺络,疫邪传变迅速,可及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蕴结三焦.因此结合焦络理论"通三焦、补肾水、开玄络"的核心思想,认为三焦不通、肺络痹阻为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治则治法大抵以通利三焦、解毒通络为主,以祛湿为要.若邪犯上焦,则宣肺解毒;次入中焦,则化湿透...  相似文献   

11.
中庸是科学的哲学思想,不偏不倚,中正平衡是其精义。中医的科学性在于它有科学的哲学指导思想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是状态的治疗,所探求的是平衡、和谐的状态。二相契合。中焦脾胃是体现中医“整体”、“中庸”调治的切点,《金匮》方约而多验,后世推崇,择其于阴阳、上下、五脏皆病而治从中焦脾胃作为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2.
中焦脾胃为矛盾脏腑,且易受湿热矛盾病邪侵袭,故应遵循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治疗中焦病变应升降同施,燥润并用,并权衡湿热之轻重偏颇而选药组方,纠偏救弊,以恢复中焦矛盾平衡之常态。  相似文献   

13.
张镜人教授重视脾胃的经验程络新(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上海200000)主题词/中医师,/张镜人,健脾,和胃沪上张氏医学素负盛名,传至张镜人教授已十二载。张氏擅长治疗温病及内伤杂病,临床诊治,处处顾及脾胃中气,认为中焦脾胃乃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和则后...  相似文献   

14.
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氏,在治疗内伤杂病的过程中,认识到中焦脾胃在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实践,创立了脾胃内伤学说,为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说“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不能充,而诸病所由生也”;“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明确认识到“脾胃不足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  相似文献   

15.
中焦湿热证治三、湿困中焦【证候】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病机】本证为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中焦脾胃之湿浊,可因湿热直中,也可由膜原传归。湿中蕴热,故身热不扬。湿困于脾,气机失展,则见脘痞腹胀。脾胃升降失职,浊气上逆而见呕心欲吐。湿阻于内,故口不渴。若湿阻清阳,津液失布,则口渴,但多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湿邪下趋则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均为湿邪偏重之象。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胃肠炎     
郭振球(湖南中医学院)急性胃肠炎临床发病急骤,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泄泻次数频繁,大便水液浑浊呈草绿色、蛋花样或带粘膜样物质,有时可呈血水样,肠鸣音亢进,严重者可在短期内发生厥、脱和津液涸竭之证。急性胃肠炎的发生,多因病人中焦元气亏虚,暴伤风寒湿热毒邪,损伤脾气、胃肠,以致水液浑浊,下注肠道而成。脾胃居中焦,其气冲和,以化为事。胃气和则不呕,脾气化则无泄。湿胜则濡泻,脾胃气虚不能布液,水液留于中焦而化湿,一旦邪气暴乘肠胃,中焦“土制不及,则为注水”而成本病。然呕吐偏重者,有风、寒、湿、热之分。挟风则身热头晕;挟寒则喜热恶寒;挟湿则困重胀满;挟热则喜冷恶热。泄泻偏重者,一般泻黄腹痛者为湿;泻白腹痛者为寒;“暴泄,肛门迸迫,属  相似文献   

17.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主统血,主运化,胃主通降,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与胃相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人体气机失调、脾胃升降失常,是大部分脾胃病发病的主要病机。肝与心在脾胃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肝与心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的密切联系。肝与心在调节情志活动上的作用紧密相关。在临床上,甘教授主张在治疗脾胃病健脾和胃的同时重视肝心同治。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是不容忽视的治法。  相似文献   

18.
陈映山老先生是已故广东潮汕名老中医 ,躬耕杏林 5 0余载 ,医术精湛 ,每可起沉疴重疾 ,其中尤以治疗脾胃病经验最为丰富。陈老在治疗脾胃病时 ,强调动态治疗 ,用药时兼顾到脾胃本身的升降、寒热、阴阳、虚实及与其它脏腑之间的关系 ,每每收效颇佳。陈老认为脾胃处于中焦 ,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如因饮食、劳倦、六淫、七情等原因导致气机升降失序 ,则脾胃失调而致病。脾胃病的病机以纯虚纯实少见而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为多 ,因此症状表现常错综复杂。如可见胃中灼热 ,口气臭秽同时并见下利清谷 ,此胃热而肠寒也。此时如果一味清胃热而不顾肠…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辨治脾胃病时,尤重视"胃阳"理论。认为胃为阳腑,胃阳充足,则纳食传导功能正常。若胃阳虚衰,其辨证论治经验为:阳虚冷闭,宜温阳散寒降浊;阳微饮阻,需辛热通阳开浊;脾胃两虚,则理中焦温脾阳;肝风犯胃,采用苦降酸泻和阳;胃阳日薄,以通补胃阳为要;阳微气阻,则可调气活血止痛。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基于三焦分部理论来分析,其发病部位在肠,而其病因病机涉及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等相关脏腑,故临床表现为上焦有心慌心悸,中焦有腹痛腹泻,下焦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针灸治疗宜根据三焦辨证理论选取上、中、下三焦不同的穴位,采用针刺与艾灸的方法以宣通三焦,达到上焦调补心肺,中焦健运脾胃,下焦温肾固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