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2例小儿伤寒临床分析结果,65%发生于学龄期,临床表现趋于不典型,64.28%有嗜酸性细胞降低或消失,肥达氏反应尤其是动态观察是诊断伤寒的可靠条件,其阳性率达100%。文中对本病早期诊断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近几年来,我县小儿伤寒发病率仍很高。2000年~2003年11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伤寒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124例伤寒。全部病例有持续高热。有96例(77.42%)出现消化道症状。89例(71.77%)有神经症状。具有主要体征者96例(77.42%)包括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性缓脉等。化验:白细胞<5000/mm~379例,肥达氏反应123例阳性。作者认为本组病例仍偏重及较典型。肥达氏反应仍可作为诊断本病的有力佐证。通过随访发现,部分病例“O”滴度增高持续1-3年。最后作者根据病程中PHA检测恢复期病人阳转增加(P<0.01)提示细胞介导免疫对伤寒感染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18例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东河 《黑龙江医学》2006,30(4):272-273
目的报道一起水源性暴发流行伤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3例伤寒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具有如下特征:全部为青少年;急起高热,以不规则热为主,腹痛;肝脾肿大较多,常见的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细菌培养伤寒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敏感;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结论部分伤寒病例临床表现已不典型,氟喹诺酮类仍为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伤寒误诊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静 《华夏医学》2007,20(1):138-139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以及玫瑰疹、相对缓脉。目前临床无典型表现的伤寒日渐增多,以致临床医师容易误诊。为减少误诊,笔者对本院1995年以来收治的26例伤寒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临床工作者发现伤寒患者的肥达氏反应阳性率下降,有的血培养阳性而肥达氏反应阴性,且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及肠杆菌与O、H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有些发热的非伤寒患者出现假阳性反应,以致许多人对肥达氏反应的诊断价值提出怀疑。本文根据近几年我院收治的经培养证实为伤寒  相似文献   

8.
9.
伤寒47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伤寒47例误诊原因分析,本组误诊率为42.7%,对非典型伤寒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不注意鉴别原发病和并发症,过于强调肥达氏试验阳性的诊断价值等,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以发热待查(FUO)收治的伤寒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对自1994~2005年收治的符合FUO标准并最终确诊为伤寒的1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青年多见,占82.4%;其中无1例完全具备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粒细胞减少等);肥达氏反应阳性率76.5%;血培养阳性率23.5%;所有病例均对喹诺酮类敏感。结论,典型的伤寒在FUO患者中罕见,需依据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加肥达氏反应及各种培养结果进行确诊。喹诺酮类为其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卢明秀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43-143
目的通过对一起水源性伤寒流行的总结分析,探讨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2010年,我县某高中爆发了伤寒流行,来我院就诊达56人,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为青少年,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高热、腹痛、便血及肝脾肿大为主,常见并发症有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肺炎等,肥达反应阳性,细菌培养示伤寒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二联抗菌药物治疗后本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随着抗菌素的大量使用,目前部分伤寒病例表现多不典型,但氟喹诺酮类药物仍是治疗伤寒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72~1985年住院的119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典型临床表现者较50年代减少;(2)氯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不降低肥达氏反应的效价;(3)“H”和“O”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4)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缩短热程。讨论了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肥达氏反应 (下称肥达氏 )对诊断伤寒虽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但在其它一些疾病中也可出现假阳性。本文就我院 1 993年 5月~ 1 996年 1 0月间收住的病毒性肝炎 73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 1 1例 ,急性细菌性痢疾 (菌痢 ) 6例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 2例 ,进行肥达氏检测 ,发现上述病例中也可出现一定比例的肥达氏阳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毒性肝炎 73例 ,男性43例 ,女性 30例 ,年龄 1岁~ 6 1岁 ,其中急性肝炎 43例 ,慢活肝 1 6例 ,慢迁肝 8例 ,重肝 6例。流脑 1 1例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1 3~ 6 1岁…  相似文献   

14.
伤寒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伤寒性肝炎14例,均无特殊临床表现,仅有肝功异常,GPT升高者达100%,其发生率为35%,可见为伤寒多见的并发症。本病预后良好,多随原发病治愈而恢复。其发生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作用的结果。经肝活检及免疫荧光检查,有人证明免疫复合物形成是肝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小儿伤寒22例临床分析南京下关区医院儿科蔡洪芝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柴伟栋关键词伤寒;肥达反应;儿童中图法分类号R725.11980年以来,本文作者观察了22例小儿伤寒,现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14岁,其...  相似文献   

17.
68例伤寒患者血清学肥达氏反应阳性,接受氟嗪酸治疗一疗程,取得98.5%的满意治疗效果。在没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基层医院,用肥达氏反应阳性或复查集价增高4倍以上来诊断伤寒是实用的。近年来对氯霉素耐药的伤寒菌株日益增多,第三代喹喏酮类抗菌素-氟嗪酸,因其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建议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伤寒的不典型临床表现逐渐增多,肥达氏反应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够理想,而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又偏低,故给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较大困难。为了探讨伤寒的临床变迁情况,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笔者等过去曾就此问题进行过初步探讨。现特对我院于1991~1993年间收治的全部临床确诊伤寒240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变迁与诊断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 1989~ 1999年通过血清肥达反应阳性 72例小儿伤寒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探讨小儿伤寒临床表现 ,肥达反应的评价及抗生素应用等问题。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72例中 ,男性 5 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6个月~ 12岁。农村患者 6 0例 ,城市患者 12例。有伤寒患者接触史 10例 ,大部分病儿有饮食不洁史。入院时病程 10天以内 2 0例 ,10~ 30天43例 ,大于 30天者 9例。临床表现 发热 39~ 40℃ 6 5例 ,热型多为稽留热。多数患儿有纳差、恶心、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少数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查体急性热病面容 ,相对缓脉 8…  相似文献   

20.
伤寒临床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