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蚊罗索虫是一种寄生于蚊类幼虫的索线虫,一般用体内方法进行大量培养。近来为了实验研究的需要,有人偶用体外培养技术。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体内试验包括控制宿主的饮食量和蛋白含量,确定营养不足对食蚊罗索虫寄生期发育的影响。实验方法:将埃及伊蚊1龄幼虫放入37×23×4cm的玻璃皿内与寄生前期线虫接触,两者比例为1:10~16/ml蒸馏水。感染后的蚊幼虫在27℃  相似文献   

2.
食蚊罗索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 Ross and Smith,1976)是一种专性寄生于蚊幼虫体内的索科线虫。自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等地发现该线虫以来,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证明是一种颇有前途的生物防制剂。198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期开发对象之一。但迄今为止,食蚊罗索虫的培养还只能采用体内培养的方法,即用寄生前期幼虫实验室感染蚊宿主幼虫,获得寄生后期幼虫。这种方法虽然不算复杂,但必需饲养蚊虫,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成蚊前期发育规律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按蛟和嗜人按蚊是我省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有关蚊虫成蚊前期发育规律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未见嗜人按蚊的资料.为此,我们在盯眙县马坝乡对当地中华和嗜人按蚊成故前期发育规律作了比较观察.材料与方法1 蚊虫 从马坝乡农家人帐内捕捉饱血按蚊,携回实验室单管饲养,待其产卵,以卵船面宽窄定种.用同批中华和嗜人按蚊卵作实验材料.2 实验室综合条件 温度26℃±3℃,相对湿度 75%±10%,每日用日光灯光照 12h,实验用PH7.2的隔夜井水,饲料为兔肝粉和酵母粉.3 卵期实验 将中华和嗜人按蚊卵在室内经胚胎发育30h,计数后分别置于孵育缸内孵化,每天定时记录1次孵化情况,连续观察10d.4 幼虫期实验 自孵化缸内挑出中华和嗜人按蚊一龄幼虫分别置入饲养盐内,加上底饲料(兔肝  相似文献   

4.
1980年我县蚊种调查时,发现尚阳、信磊两地采集的按蚊幼虫,体内有白色细长形线虫寄生。解剖四龄幼虫12只,线虫阳性8只,虫数1~5条/只。从蚊幼虫体内逸出之线虫,常扭结成团沉于饲养盆底部,移入湿沙盆后,能迅速钻入砂砾,并继续发育。 1981年7~9月间,又在我县的徐村、江湾等六个乡的7个村采集中华按蚊10批计776只,库蚊2  相似文献   

5.
广西凭祥一株食蟹猴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 1991年 10月在中越边境广西凭祥购买的 1只野生食蟹猴 ( M4 )体内发现的疟原虫。方法 :将疟原虫血传给健康的切脾熊猴 ( M6) ,在猴体内的疟原虫配子体在 64个 /10 0 WBC时 ,给大劣按蚊叮咬感染 ,确定孢子增殖期 ,当蚊唾腺发现子孢子时 ,阳性蚊叮咬健康的熊猴 ( M5)后第 8d开始采血观察 ,确定红前期的时间。血内发现疟原虫后开始每 4 h采血 1次的定时观察 ,确定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及红内期各期疟原虫形态特征。结果 :该株猴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为 11d,红前期为 8d,红内期的裂体增殖周期为 4 8h。早晚期滋养体与人间日疟原虫形态相似 ,被晚期滋养体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阿米巴样活动明显 ,可见薛氏小点 ,成熟的裂殖体内通常可见裂殖子 10— 15个。结论 :试验结果证实 ,该株猴疟原虫为食蟹猴疟原虫并定名为 CVH株 ( Plasmodiumcynomolgi CVH)。  相似文献   

6.
已证明食蚊索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感染的蚊种有13属89种。寄生期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仅见Gordan等(1974)的报告。我们于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7.
囊虫病是猪绦虫幼虫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人吞食染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后,六钩蚴卵在十二指肠内脱囊逸出,钻入肠壁血管并散布至全身。因而任何器官均可累及,但幼虫在神经鞘内的寄生甚为少见,本文遇到一例尺神经鞘内有猪囊尾蚴的病例,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索科线虫是节肢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寄生于蚋科的已知有67种。感染前期幼虫钻入生活于溪流中的蚋幼虫体内,在那里获取生活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发育至成虫大小。当该虫从蚋幼虫或成虫的腹部钻出时,导致宿主的死亡。钻出宿主的虫体在水中蜕皮,发育成不食的成虫,交配产卵。各地的蚋幼虫都有很高的索虫感染率,这表明它有可能成为一种生物防治剂。因而,作者在加拿大纽芬兰岛靠近圣约翰的Avalon Peninsula东部地区作了十多年观  相似文献   

9.
已证实异尖亚科中的异尖线虫属和海豹线虫属线虫可使人类致病。以异尖线虫属所致疾病为多。上述成虫为海中哺乳动物吞食后,钻入胃粘膜表层,其卵随粪便排出,在海水中成熟并孵化成有鞘的第二期幼虫,小甲壳类吞食后,在体腔内蜕皮形成包囊,鱼类再吞食甲壳类,幼虫在内脏或肌肉内再形成包囊,其他鱼可再吞食上述鱼而感染,在鱼类中多次重复吞食的传播过程中幼虫可长至3cm,仅当适宜终宿主进食感染鱼或鱿鱼时,幼虫可继续发育,钻入胃粘膜而完成它的生活史。人进食生鱼后,异尖线虫幼虫可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但不发展为成虫;也可寄生于胃肠道,产生症状,并可引起宿主反应,其临床表现随寄生部位与时间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在实验室条件下成虫前期各阶段发育时间的相互关系。在基本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中华按蚊孵化率为79.48%,嗜人按蚊为8.52%,卵期发育时间,中华按蚊平均为2.16天,嗜人按蚊平均为16.27天。中华按蚊幼虫期发育所需时间的长短受卵期发育时间的影响,而嗜人按蚊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在实验室条件下成虫前期各阶段发育时间的相互关系。在基本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中华按蚊孵化率为79.48%,嗜人按蚊为8.52%,卵期发育时间,中华按蚊平均为2.16天,嗜人按蚊平均为16.27天。中华按蚊幼虫期发育所需时间的长短受卵期发育时间的影响,而嗜人按蚊无明显无关。  相似文献   

12.
异尖线虫和异尖线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尖线虫的第3期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人因摄食含有活幼虫的鱼肉或鱼内脏而感染,称为异尖线虫病。据Van Thiel等(1960)报告,Straub于1955年首次在荷兰发现本病,他从生吃鲱鱼后引起肠梗阻而作剖腹术患者的肠切除标本内,发现了钻入粘膜内的幼虫,后经鉴定为异尖线虫幼虫。异尖线虫虽不能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但它的幼虫引起的内脏幼虫移行症(V.L.M.),是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于食蚊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能否在污水池内的致乏库蚊幼虫体内寄生和发育,以确定该种线虫是否能防制该种库蚊孳生,在太平洋佛罗里达岛的一个污水处理站内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室试验:取污水池内的污水用去氯的清水稀释成浓度为100、50、25和0%(即100%清水),然后各取200毫升分别置于400毫升玻璃器内,并各放入300条令期为1~6小时的感染期R.c.和25条1~2期的致乏库蚊幼虫,使两者比例为12∶1),置于26C下饲养。7天后每组各取15条4令的致乏库蚊幼虫,在显微镜下检查库蚊幼虫体内有无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我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在发育时间上的差异。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相同的饲养方法,分别观察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孵化率、蛹化率和羽化率。结果江苏、四川、广东嗜人按蚊卵期平均为2.22、3.11、3.28d,卵孵化率分别为72.0%、56.0%、81.0%(P<0.01);幼虫期平均为8.44、6.76d和10.75d(P<0.05),蛹化率分别为94.4%、98.2%和90.1%;蛹期平均为1.78、1.78d和1.77d,羽化率均为100.0%。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在发育时间上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否会导致生态学上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淡水螺可作为许多寄生吸虫的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如血吸虫对人类有重要影响。由于寄生虫只能在一定的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因此它们之间具高度特异性。即使在适合的宿主内,吸虫与螺之间的相容性也存在差异。寄生虫与螺间的相容性主要由控制螺抗性有关的控制寄生虫感染的基因决定。虽然寄生虫可以钻入螺,但产生尾蚴过程中要在宿主体内的存活及成熟,尾蚴逸出的峰值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研究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 (Bacillus thuringrensis var. israelesis, Bti) 对蚊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方法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 分别测定淡色库蚊和埃及伊蚊幼虫取食Bti后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 结果 结果 Bti对蚊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均产生影响。蚊幼虫在Bti处理后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增强又迅速下降、 后期持续抑制; 羧酸酯酶活性上升后迅速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Bti影响较小, 前期受到抑制后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3种酶活性与Bti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 结论 Bti可显著影响蚊幼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人体十二指肠钩虫一般由感染性幼虫钻入皮肤或被吞食而感染。Schad等1980年8月在美国寄生虫学会55届年会上提出了第3个可能的感染途径。他们未能建立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的仓鼠和猪的动物模型,但发现经口进入动物体内的幼虫能够移往这些异常宿主的肌肉内生存。给家畜、家禽饲以不同数量的幼虫后,除10鸡外,计有小牛1只、  相似文献   

18.
中华按蚊发育繁殖规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室驯化的福州地区第19代中华按蚊为实验材料,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观察该蚊的生活周期,研究其发育繁殖规律。 投卵1500个,2~5d依次孵化出1036、140、42和8个,平均孵化时间2.21d,卵期存活率81.3%。观察幼虫1220只,第8d开始化蛹,14d全部蛹化,蛹化率87.8%,幼虫期平均发育时间为10.41d.观察蛹1071只,24h内羽化292只,24~48h羽化756只,羽化率97.8%,蛹期平均发育时间为1.72d,  相似文献   

19.
双氢青蒿对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qinghaosu,DQHS)对约氏疟原虫在斯氏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受染疟原虫小鼠一次性经口灌喂不同浓度DQHS药液后,供蚊虫吸血,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对照组和用药组的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DQHS对疟原虫配子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配子体成熟程度和用药剂量不同有关。未成熟配子体对药物较敏感;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卵囊和子孢子的阳性率和密度随之逐渐下降;但180mg或240mg/kg用药组对子孢子密度的影响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电镜观察60mg/kg作用16h后,用药组的蚊胃上卵囊(12d-13d解剖蚊),出现膜受损,甚至胞质空泡化。120mg/kg药量对蚊体内3日龄卵囊作用16h,卵囊仍继续发育,比较对照组和用药组的卵囊和子孢子密度, 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 > 0. 05) ; 两组卵囊超微结构形态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DQHS 影响约氏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而减少蚊媒传播, 但对蚊体内子孢子增殖期不起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有的食蟹猴疟原虫的生物学特征及株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虫株具有下列特征。红外期:形态不规则,第7天胞质内出现液泡、分叶,第8天成熟,同一天末即可在外周血内找到原虫。复发率为62.5%。红内期:喜入侵晚期网织红细胞(Ⅳ期),血传感染持续期可长达7年以上。孢子增殖期:在大劣按蚊、斯氏按蚊及雷氏按蚊体内都能完成孢子增殖:在雷氏按蚊体内发育不良,胃壁上黑孢子形成率可高达42.3%;在大劣按蚊体内,卵囊圆形或椭圆,其最大径未超过60μm者:子孢子最早可于7.5天进腺。根据上述特点,与该疟原虫的各株进行比较,初步认为本虫株可能属于柬埔寨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