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罗索线虫对常见蚊虫的感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经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已知四川罗索线虫分布于川南、川北和川东等地,它的自然宿主除中华按蚊外.还有巨型按蚊暗缨亚种(Anophelesgigas baileyi),为了进一步了解它的宿主范围,选择了数种常见蚊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现将初步结  相似文献   

2.
食蚊罗索虫是一种寄生于蚊类幼虫的索线虫,一般用体内方法进行大量培养。近来为了实验研究的需要,有人偶用体外培养技术。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体内试验包括控制宿主的饮食量和蛋白含量,确定营养不足对食蚊罗索虫寄生期发育的影响。实验方法:将埃及伊蚊1龄幼虫放入37×23×4cm的玻璃皿内与寄生前期线虫接触,两者比例为1:10~16/ml蒸馏水。感染后的蚊幼虫在27℃  相似文献   

3.
食蚊索线虫     
生物防制是灭蚊综合措施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国外在生物防制方面研究有了一些进展。食蚊索线虫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蚊虫生物防制剂。现择要介绍一篇有关“食蚊索线虫”综合报道的主要内容,以供国内开展生物防制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食蚊罗索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 Ross and Smith,1976)是一种专性寄生于蚊幼虫体内的索科线虫。自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等地发现该线虫以来,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证明是一种颇有前途的生物防制剂。198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期开发对象之一。但迄今为止,食蚊罗索虫的培养还只能采用体内培养的方法,即用寄生前期幼虫实验室感染蚊宿主幼虫,获得寄生后期幼虫。这种方法虽然不算复杂,但必需饲养蚊虫,需要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1971年夏起在美国路易斯安那释放奈氏线虫(Reesimermis nielseni)处理孳生地,直到1974年冬,尽可能地逐周抽样检查,每个样品随机捞捕50条幼虫,按蚊种和龄期分别解剖检查感染线虫情况;必要时,对幼龄幼虫保持到可加鉴别。有时孳生地因缺少幼虫或缺水而采不到样品。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底为低温季节,不利于线虫的  相似文献   

6.
Petersen等曾于1977年进行了食蚊索线虫防制白魔按蚊幼虫的试验。在7周内先后11次共释放寄生前索线虫幼虫393×10~6条,在处理后检查按蚊幼虫的线虫感染率为58%。试验结束后,幼虫数比试验开始时减少了94%。本文作者也于1977年和1978年在萨尔瓦多滨海地区的按蚊孳生地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释放的寄生前索线虫幼虫先经定量计数,而后运送至现场。初试的现场有洪水留下的积水、路边水坑、池塘和沼泽等,均查明有白魔按蚊孳生。水体中植被密度从少至中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于食蚊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能否在污水池内的致乏库蚊幼虫体内寄生和发育,以确定该种线虫是否能防制该种库蚊孳生,在太平洋佛罗里达岛的一个污水处理站内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室试验:取污水池内的污水用去氯的清水稀释成浓度为100、50、25和0%(即100%清水),然后各取200毫升分别置于400毫升玻璃器内,并各放入300条令期为1~6小时的感染期R.c.和25条1~2期的致乏库蚊幼虫,使两者比例为12∶1),置于26C下饲养。7天后每组各取15条4令的致乏库蚊幼虫,在显微镜下检查库蚊幼虫体内有无线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现场试验证明食蚊罗索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具有良好的灭蚊作用。但所见报告一般都限于近期效果观察。作者为了观察其远期效果,于1982~1984年在美国加州中部地区的稻田  相似文献   

9.
以往在半永久及永久性水体中释放奈氏索科线虫的实验中,线虫在蚊类幼虫中的寄生率很高,并曾有发现多种蚊种自然感染该种线虫的报道。本文作者在路易斯安那选择潮水与涨后形成的2类孳生场所,包括6处露天牧场和多草的地区以及11处林区内的孳生地,面积为200~600平方呎之间进行试验。将培养7~8周含有线虫成虫和虫卵的15克湿沙土,撒布在有草和其他有机物质,无水而潮湿的孳生场所。在每次潮水上涨后24小时或更长时间,采集蚊类幼虫,用显微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型蚊虫将为虫媒病防制开辟新的途径。尽管释放这种昆虫尚需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和解决伦理方面的问题,但本文作者仍乐观地认为在人类控制虫媒病的持久战中,该技术将发挥其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遗传防制具有特异性强、 环境友好、 快速高效的特点, 在蚊防制中已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但既往偏见和误解 阻碍了其推广与应用。为重新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一方法, 本文综述了遗传防制在蚊虫防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使用杀幼虫化学药物来防制媒介蚊虫并非总是可行的。本文讨论了使用微孢子虫,特别是Edhazardiaaedis作为生物防制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世界卫生组织丝虫病专家委员会于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在日内瓦开会,1984年发表该委员会第4次技术报告“淋巴丝虫病(Lymphatic Filartasis)”一册。现将其中有关蚊媒部分,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湖南郴州蚊幼虫中发现一种新的罗索线虫,命名为郴州罗索线虫(Romanomermi,chen-zhouensis Fu,1987),实验证明可寄生于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凶小库蚊、贪食库蚊等蚊幼虫。检查多批成虫时,偶见一条雌雄同体虫体,同时可  相似文献   

17.
油类和化学杀虫剂防制致乏库蚊和在其他污水中孳生的蚊虫无效,促使设计一种新技术以克服这一重要问题。本文作者应用一种二氧化碳“毛毡”,夹带一种可形成泡沫的在水中不溶解的表面活化稳定剂,用苏打-水型(Soda-water type)装置使其产生泡沫,在较大范围应用时则用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使产生泡沫。泡沫液是表面活化剂(30%)煤油溶液,在水中的比例为1∶600。1克稳定剂产生的1升泡沫即可覆盖1平方米水的表面。泡沫的厚度约为1厘米,2~3天后逐渐分散为  相似文献   

18.
遗传防制系利用一些遗传缺陷,丧失生殖力以防制蚊虫的方法。一般办法是把带有遗传缺陷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种群中。释放雄蚊的数量,应比自然界正常的雄蚊数量大得多(9:1),方能以优势取得与自然界雌蚊交配的机会,使自然种群子代,渗入遗传缺陷的蚊虫,从而降低种群的繁殖能力,达到消灭的目的。遗传防制是在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后的一种防制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遗传防制可作为一种选择的方法来使用。如在蚊类的幼虫或成虫,可由于它们的行为特性或技术困难的原因而不受杀虫剂的影响时,遗传防制将比一般常用方法更为有效。又如在一个种群由于其他原因(生态学、干旱季节、杀虫剂)数量降到5%或1%的低水平时,释放不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介绍了防制蚊虫的天敌,包括巨吻蚊(Toxorhynchites)和吞食蚊虫幼虫的鱼类,以及原生动物、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5种病原体。巨吻蚊的幼虫孳生在树洞及人工的容器里,对蚊虫幼虫具有捕食性。对于已知的57种不叮咬人的成蚊,防制蚊虫的报道则极少。吞食蚊虫幼虫的鱼类早已用于防制蚊虫,至今还在应用,最普遍的是柳条鱼(Gambusia affinis)、花鳉鱼(Poecilia reticu-lata),它们在池塘里都很容易大量放养。鲤  相似文献   

20.
[幼虫防制] 双硫磷(Abate)是较广泛介主要孳生地(稻田)进行了杀灭稻田蚊类幼地使用于防制蚊类幼虫的有机磷类杀虫剂。虫的实验。用的剂型有1%的砂粒剂和50%Hazrati(1971)使用双硫磷对伊朗的传疟媒乳化剂,每公顷施砂粒剂10和15公斤,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