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迎平  韩玮  魏玉杰 《医学综述》2013,19(11):2048-2051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在个体间具有很大差异,氯吡格雷抵抗是指血小板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或无反应,同时,氯吡格雷抵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方案,该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机制以及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其中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广泛使用的药物,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但临床上部分患者使用后卒中复发率却无明显降低,这类患者对氯吡格雷表现为低反应甚至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R)。现阶段,临床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义,通过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给予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实现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与负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聚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担任着尤为关键的角色。但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有部分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无反应或低反应,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大大增加,这种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被称为"氯吡格雷抵抗"。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发生机制及检测手段,和目前可能代替氯吡格雷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常规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已获益显著,但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仍有发生,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从而增加了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风险。部分冠心病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性低或者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氯吡格雷抵抗与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本文将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氯吡格雷的代谢、抗血小板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及术后治疗与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辛平  陈灿 《医学综述》2007,13(15):1171-1173
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在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它可以有效降低动脉内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的危险。然而,大约30%患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存在疗效差异性,呈无反应性或半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许多因素在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如:氯吡格雷剂量不足,药物药物的反应,基因多态性等。本文就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定义、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芹  肖践明 《医学综述》2009,15(9):1405-1407
临床已确立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保护作用,因为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它可以有效降低动脉内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的危险,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即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较多因素在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如氯吡格雷剂量不足、药物药物的反应、基因多态性等。本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即描述服用氯吡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本文对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可能发生的机制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内需通过CYP450酶的转变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动脉内及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由于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起关键作用的CYP2C19酶存在基因多态性,使部分患者产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高,抗血小板作用减弱,增加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氯毗格雷低反应的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受益,但有少数患者并未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出现氯吡格雷抵抗(低或无反应性).通过简述氯吡格雷的作用与益处,以及临床心血管血栓事件,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作用机制、治疗、处理措施,为研究氯吡格雷抵抗的预防、治疗及早期识别,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姚依群 《医学综述》2014,(9):1635-1638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后存在抵抗现象而仍有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明确抵抗的机制将使患者受益。氯吡格雷抵抗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认为基因多态性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文主要从氯吡格雷的吸收、活化和作用受体三方面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它是一种药物前体,经小肠内吸收和肝脏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物后通过阻断血小板膜P2Y2受体与ADP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服用患者都同等受益,近年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等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吸收、转化特点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在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吴艳 《当代医学》2013,(35):126-126,16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缺血性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前后差值分组,第1组差值≤10%(氯吡格雷抵抗组),第2组差值介于10%~20%,第3组差值≥20%。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5d有13%的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期内,第1组有37.5%的患者发生心脏缺血性事件。第2组有1例患者(3.5%)出现脑梗死,第3组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部分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患者对氯吡格雷抵抗可能增加术后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或减低动脉血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药物基因组学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政策法规机构、临床学术团体以及个体化医疗研究机构等都提出对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的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药物治疗之一,它在改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以及减少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对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存在抵抗,导致术后桥血管狭窄及MACE事件的发生率增高,这种抵抗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而第三代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不受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有专家共识推荐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确定双抗治疗方案,那么依据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否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将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等几方面进行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给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情况及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服用维持量75 mg/d,B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负荷量600 mg,后服用维持量150 mg/d。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3 d采用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于介入手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3 d分别抽取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①B组的CR发生率低于A组(P<0.05)。②两组中发生CR者血小板抑制率均低于氯吡格雷反应正常者,而B组在氯吡格雷反应正常及发生CR的情况下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A组(P<0.05)。③两组中发生CR者术后24 h及术后3 d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药物反应正常者,而B组在药物反应正常及发生CR的情况下均较A组更有效降低血清hs-CRP、P-选择素水平(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相对于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d,给予负荷量600 mg+维持量150 mg/d的氯吡格雷可减少CR的发生率,并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