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对宫颈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6例宫颈癌病例的术前MRI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宫颈癌组织MRI表现为宫颈区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大部分呈中等不均匀强化,部分中心坏死区无强化。术前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6%(29/36)。[结论]MRI是评价宫颈癌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胃癌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阐述了胃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价值、具体操作、影像学表现、术前分期及限度。动态增强T1加权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是胃癌的基本成像方法。胃癌的MRI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局部软组织肿块、癌性溃疡。胃癌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稍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两种类型。MRI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65%-100%。  相似文献   

3.
着重阐述了胃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价值、具体操作、影像学表现、术前分期及限度.动态增强T1加权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是胃癌的基本成像方法.胃癌的MRI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局部软组织肿块、癌性溃疡.胃癌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稍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两种类型.MRI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65%~1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结果]18例病变位于幕上,3例病变位于幕下。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DWI呈稍高或高信号,瘤周水肿较明显。CT和MRI增强扫描肿块均较明显强化,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少见。[结论]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虽具有多样、重叠性,在部位、形态、信号或密度改变及强化形式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其影像鉴别分析,在术前作出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幕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SF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1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例(4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单发病灶,均宽基底与脑膜相连,2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凸面,1例跨右侧小脑幕上下生长,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最大径范围约4.1~5.2 cm,5例边界均清楚,4例呈浅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肿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3例T2WI病灶内见片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内见囊变,2例病灶内见迂曲血管,4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脑脊液环绕征象。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幕下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幕下肿块呈浅分叶状并具有脑外肿瘤的征象,CT上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明显强化,T2WI病灶内见低信号区及迂曲血管影时,可考虑诊断该病,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术前诊断良性病变10例,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诊断为炎性假瘤者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T2WI上3例呈低信号,5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仅1例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见强化,强化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强化程度平衡期较静脉期略轻。强化方式多样,偏心性或周边不均匀环行强化。或呈间隔样强化,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诊断IPL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肝脏炎性假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张雷  范林音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84-887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子宫肉瘤MRI资料,分析病灶部位、浸润深度、信号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表现,DWI图信号表现,是否存在出血、坏死或囊变。[结果 ]肿瘤多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多数位于宫体(90%),浸润子宫肌层。病灶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所有病例肿瘤实质均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并呈持续强化特点。出血及坏死、囊变多见。7例(32%)强化幅度达到或超过子宫肌层,15例(68%)可见网格状强化。9例(40%)病例可见明显强化区内条索状低信号影,呈"漩涡征"。DW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子宫肉瘤MRI表现出一定特点,其T2WI信号及动脉增强方式对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结合DWI有助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术前诊断良性病变10例,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诊断为炎性假瘤者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T2WI上3例呈低信号,5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仅1例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见强化,强化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强化程度平衡期较静脉期略轻,强化方式多样,偏心性或周边不均匀环行强化,或呈间隔样强化,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诊断IPL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肝脏炎性假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不同部位SB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胸椎3例、腰椎2例、颅骨2例、肋骨1例,其中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胸椎转移瘤、胸椎结核、腰椎淋巴瘤、颅骨脑膜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膨胀性改变及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病灶均表现为椎体压缩变扁,CT呈等/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稍高信号,其中2例呈典型"微脑征"。2例颅骨病灶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混杂高信号。肋骨病灶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不同部位SBP均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病灶及软组织肿块均一强化。"微脑征"为脊柱SBP特异性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足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手足部GCTTS患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25例手足部GCTTS中,局限型20例,弥漫型5例,所有病例均可见软组织肿块紧贴或包绕肌腱生长,其中5例可见邻近骨质侵蚀。病灶信号与正常骨胳肌相比,T1WI上19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表现多样化,9例呈混杂信号,6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6例呈低信号;12例增强扫描后,9例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手足GCTTS以局限型多见,MRI上表现有特征性,MRI检查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评估诊断宫颈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宫颈癌复发患者,均行盆腔的MRI轴位T1WI、T2WI、SPIR以及GD-DTPA增强扫描后T1WI轴位、矢状位扫描。在不同序列MRI图像上观察复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326例病人中出现复发36例,发生率为11%。25例宫颈癌手术后复发病例,MRI可见在阴道残端或盆腔内出现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肿块侵及一侧输尿管,其上方输尿管扩张积水。11例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病例,MRI可见宫颈较前明显增厚,肿块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可见肿块侵及膀胱壁。结论:由于MRI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分辨率,MRI成像已成为宫颈癌手术前后或放化疗前后检查和随访最重要的手段,它能够准确判断宫颈癌临床分期,并且可以早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在评估宫颈癌复发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判断垂体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肿瘤质地与MRI 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以及强化的情况。结果垂体瘤的硬度与MRI T1WI像信号高低无关(P>0.05),与T2WI像信号高低有关(P<0.05)。垂体瘤质地与是否明显强化无关(P>0.05),而对于T2WI呈低信号者,明显强化者较乏强化者质地硬(P<0.05)。结论垂体腺瘤质地较硬在T2WI多表现为低信号,反之则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垂体瘤中,明显强化的肿瘤质地硬韧的可能性较大;腺瘤质地与T1WI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磁共振成像(MRI)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对脑膜瘤与胶质瘤鉴别诊断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方法 按设计的统一标准,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或脑膜瘤患者114例,其中脑膜瘤患者50例,胶质瘤患者64例。在入院常规检查基础上,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血清VEGF、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检查。采用协变量(T2WI、VEGF)影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回归分析,完成鉴别诊断准确度评价。结果 VEGF对胶质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91.34 %;在考虑边缘清晰度等因素后,根据MRI T2WI信号特征,采用MRI与VEGF联合检测的分层鉴别诊断。根据临床意义,MRI检查T2WI为等信号时,VEGF鉴别诊断准确度更高,ROC曲线下面积为97.62 %,而低信号时为90.00 %,高信号时为88.34 %。结论 根据MRI T2WI信号特征联合检测VEGF含量,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可以提高对脑膜瘤与胶质瘤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多形性腺瘤和沃辛瘤是腮腺最常见的两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MRI平扫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因含黏液其信号高于脑脊液;如发生坏死、囊变,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肿瘤有纤维包膜,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沃辛瘤(腺淋巴瘤)内上皮成分嗜酸性并具有淋巴组织及密集排列的细胞核,故T2WI多以低信号为主,且信号均匀居多,可作为与混合瘤的鉴别点。本文研究发现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在MRI成像上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癌3.0 T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癌的3.0T 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 乳腺癌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深浅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模糊,并见毛刺征。DWI像: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97±0.22)×10-3 mm2/s。动态增强示:不均匀强化,多呈斑点状、条片状或团状,部分病灶周围血管影增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Ⅲ型)曲线29例(80.6%);平台型(Ⅱ型)型曲线5例(13.9%); 流入型(Ⅰ型)曲线2例(5.5%)。36例中34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 乳腺癌具有一定MRI表现特征,结合3.0T 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晓云  甄鑫  张强  徐晓燕 《癌症进展》2018,16(3):299-301,30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4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包括23例胃淋巴瘤和18例肠道淋巴瘤;同时选取32例胃间质瘤患者和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胃淋巴瘤与胃间质瘤、肠道淋巴瘤与结肠癌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CT扫描显示,大部分浸润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黏膜完整,胃壁不规则增厚且多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常规增强扫描后,胃黏膜明显强化.MRI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在T1WI上多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或等信号.胃淋巴瘤门静脉期平均CT值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为(65.02±21.15)Hu和(0.81±0.10)×10-3cm2/s,均低于胃间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和胃间质瘤的发病部位(胃窦、胃体、胃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淋巴瘤CT扫描显示,肠道管腔狭窄或扩张,肠道管壁增厚且多呈等密度影;常规增强扫描后,增厚肠道管壁均匀强化,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肠道淋巴瘤平均ADC值为(0.89±0.17)×10-3cm2/s,低于结肠癌的(1.27±0.32)×10-3c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CT值及ADC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9月到2013年12月诊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230例,都给予了病理与MRI诊断,手术方式均为肿瘤刮除术,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在MRI表现中,230例患者病变中心性生长129例,偏心性101例;T1WI低或呈中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环完整180例,无水肿8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9.6%,总体优良率为90.9%。相关性分析显示,MRI影像学中的T2WI信号特征、软组织肿块形成、信号环完整性、病变生长特征与肿瘤复发和总体优良率有关(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可通过MRI诊断获得早期诊断,肿瘤刮除术的术后功能恢复比较好,复发率比较低,MRI的相关影像学特征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检查特点及应用。方法对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9例单发,4例多发,共有病灶21个。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而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