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Rv2450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以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原核表达的Rv2450蛋白免疫小鼠(10只)3次,每次间隔2周。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末次免疫完成后4周,处死3只免疫小鼠并分离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PD(2μg/孔)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悬液中IFN-γ、IL-10及IL-12的水平。结果:Rv2450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为1∶3200,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3.76±0.19。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10及IL-12的含量,分别为(1740±19)ng/L、(678±15)ng/L、(469±13)ng/L,均高于各组的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Rv2450有可能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2.
观察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Flt3L及pCCL5对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诱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促进作用。将pFlt3L及pCCL5分别用脂质体的方法转染Hep G2细胞,然后采用骨髓细胞增殖及趋化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上清Flt3L及CCL5两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将pFlt3L和pCCL5两种重组质粒单独或联合使用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4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骨髓细胞增殖及趋化实验证实了Flt3L及CCL5均有生物学活性。pFlt3L和pCCL5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提高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量(P<0.05或P<0.01),IL-4表达水平在各组无显著区别(P>0.05),Flt3L+CCL5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Flt3L和pCCL5表达质粒联用可显著促进小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对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霉酚酸(MPA)或与抗B7-1单克隆抗体联用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建立T细胞反应系统,BrdU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RT-PCR及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50 μmol/L MPA能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2)MPA可抑制IL-2、IFN-γ表达,增强IL-10表达。IL-2蛋白表达水平在MPA 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2.73 ng/L±14.64 ng/L vs 99.70 ng/L±9.15 ng/L,P<0.01);IFN-γ蛋白表达水平在MP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87 ng/L±4.22 ng/L vs 82.42 ng/L±25.55 ng/L,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明显增强IL-10表达水平(770.95 ng/L±126.85 ng/L vs 545.71 ng/L±22.45 ng/L,P<0.05);联用抗B7-1单抗能加强此效应(941.90 ng/L±56.61 ng/L vs 770.95 ng/L±126.85 ng/L,P<0.05)。(3)IL-2、IFN-γ mRNA表达量在MPA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4±0.10 vs 1.17±0.15,0.52±0.05 vs 0.75±0.12,P<0.01);IL-10 mRNA表达水平在MPA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但与抗B7-1单抗联用后,其表达水平高于单用MPA组(1.28±0.06 vs 0.84±0.09,P<0.01)。 结论: MPA可改变细胞因子表达谱,促使Th1亚群向Th2亚群偏移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联用抗B7-1单抗可能有一定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ESAT6-CFP10融合蛋白诱导的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能力。方法:用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条的ES-AT6-CFP10融合蛋白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免疫小鼠。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CFP)作为抗原,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末次免疫后,取部分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用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后,以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检测免疫小鼠IFN-γ和IL-2水平及脾细胞杀伤效应。另一部分免疫的BALB/c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周后计数脾脏中的细菌数。结果:ESAT6-CFP1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为1∶6400。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为1.90±0.1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0.90±0.15);IFN-γ和IL-2的含量分别为1.792±19ng/L和0.211±11ng/L,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但不及BCG免疫组;同时融合蛋白诱导的脾细胞杀伤率为36%。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51±0.13)相比较,融和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对攻击感染后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显著作用(细菌负荷为5.24±0.15,P<0.05),但与BCG免疫组相比脾脏中细菌负荷减少甚微。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可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有HIV-1核心蛋白gag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PCR方法从1例HIV感染者中扩增出gag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GAG。接种小鼠后,检测其抗体及抗体亚类,并对小鼠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采用3H-TdR法、ELISPOT方法和51Cr释放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性、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重组质粒体外表达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5×103。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IgG2a与IgG的比例显著高于IgG1与IgG的比例;T淋巴细胞体外经ConA刺激后SI达到160.67,显著高于对照组(14.04,P<0.05);产生IFN-γ的CD8+T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特异杀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GAG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而且ELISPOT方法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与51Cr释放法一致,提示可用此法对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免疫优势抗原Ag85A的DNA疫苗,分析其加强免疫后提高卡介苗(BCG)初免小鼠的抗结核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以Mtb毒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g85A抗原编码的结构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其DNA疫苗;接着,将纯化后的该DNA疫苗加强免疫BCG初免小鼠2针,以BCG和DNA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免疫8周后无菌分离脾淋巴细胞,分别应用IFN-γ ELISPOT和多因子胞内流式细胞术(intracellular staining)分析免疫小鼠的Mtb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免疫水平与分泌IFN-γ/TNF-α/IL-2的多功能CD4+T细胞频率及其强度以及CD8+T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与BCG免疫及DNA单独免疫组相比,Ag85A DNA加强免疫不仅能显著提高小鼠IFN-γ+TNF-α+IL-2+多功能T细胞,IFN-γ+IL-2+、IL-2+TNF-α+双功能T细胞与IL-2+单功能T细胞的频率以及IL-2的分泌能力,还能显著诱导小鼠产生更多分泌IFN-γ和IL-2的CD8+T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Mtb免疫优势抗原Ag85A的DNA疫苗并分析了其免疫原性,证实了BCG初免-DNA加强的免疫策略可同时显著增强实验小鼠的Mtb抗原特异性CD4+T和CD8+T细胞应答水平,有利于提高BCG的免疫原性,为增强BCG逐渐下降的抗结核保护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核酸疫苗,并观察其诱导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法将核酸疫苗(pcDNA3.1MOMP)或对照空质粒(pcDNA3.1)注射于4~6周龄小鼠后腿股四头肌,每次剂量为100mg。间隔2周加强免疫2次。末次免疫后,ELISA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及小鼠血清中抗MOMP水平;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小鼠接种核酸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抗体最高滴度达1∶1024,培养上清液中IFNγ达(532.0±45.4)pg/mL;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为3.94±0.25,其抗原特异性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核酸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转基因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ICOS信号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极化的影响.方法 1.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ICOS转基因(ICOS-Trangenic,ICOS-Tg)小鼠及其野生型对照(WT)小鼠脾细胞CD4+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在不同时期的表达趋势及特征;2.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悬液中干扰素(IFN)-γ、IL-21、IL-23、IL-17的水平;结果1.野生型RA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ICOS的表达水平从4w到12w为上升趋势(%)(4 W:6.5 ±1.0;7 W:13.2±1.3;12 W:23.5±:2.1);ICOS-Tg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三期同样呈上升趋势(%)(4W:8.2±0.9;7W:17.2±1.5;12W:31.6 ±3.0),但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各期均表达上调(均P<0.05);2.野生型小鼠IFN-γ从4W开始表达上升,7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趋势相同但表达在各期呈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W~20 W均P<0.05);野生型小鼠的IL-21、IL-23及IL-17的表达于4周上升,12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三者的各期表达趋势相同但呈上调趋势(IL-21和IL-17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小鼠在其致病过程中共刺激信号ICOS呈上调表达;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其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呈显著下调趋势;Tfh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17则均显著上调表达.Tfh细胞及其作用因子很可能参与了RA的免疫应答,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ARS S DNA疫苗经不同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次数,所诱导的免疫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 C57BL/6小鼠经肌肉和皮下途径初次或加强免疫SARS S DNA疫苗,取其脾和肺淋巴细胞经S抗原多肽刺激以后,应用ELISA、ELISPOT和FACS等检测诱导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情况。结果肌肉初次免疫后产生IFN-γ的量较低(均值脾:2.7 pg/ml;肺:68.9 pg/ml),加强免疫2次或3次后IFN-γ水平明显提高(脾:809.2~1398.7 pg/ml;肺:202.3~534.6 pg/ml),与初次免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P<0.001,肺P<0.05)。皮下二次免疫后IFN-γ产生量为54.3~106.1 pg/ml,但三次免疫后IFN-γ量显著提高均值达到729.1 pg/ml与对照组比较P<0.05。二次免疫后抗原特异性阳性细胞的频率肌肉免疫(188个/2×105细胞)高于皮下免疫(57个/2×105细胞),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3次后2种免疫途径可诱导数量相当的特异性阳性细胞(169~198个/2×105细胞,P>0.05)。S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亚群以分泌IL-2为主,而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IFN-γ为主。结论经肌肉和皮下2种途径注射SARS S DNA疫苗免疫后,均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诱导免疫应答明显强于初次免疫;肌肉免疫两次或皮下免疫三次后可达最佳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原核表达的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免疫哌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体外用抗原再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值指数.ELISA方法检测淋巴淋巴细胞悬液中IFN-γ、IL-10和IL-12产生水平.另一部分免疫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周后,计数脾脏细菌负荷数.结果: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128 000,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2.10±0.12),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90±0.21).ELISA方法检测Rpf结构域多肽免疫组IFN-γ,IL-10和IL-12水平为(1 126±36) ng/L,(368±13)ng/L和(289±14)ng/L,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64±0.13)相比较,Rpf结构域多肽免疫的BALB/c小鼠,对攻击感染后抗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明显作用(细菌负荷为5.03±0.11,P<0.05).结论:藤黄微球菌Rpf结构域多肽有可能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GM-CSF和IL-4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DCs,流式细胞仪测定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分别用ELISA、ELISPOT、MTT法测定HCC患者和健康人的DCs分泌IL-12;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GM-CSF和IL-4能成功地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DCs。HCC患者DCs的CD86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91.7% vs83.5%, P<0.05)。HCC患者DCs分泌IL-12与健康者差异不显著[(324.6±171.0)ng/L vs(436.5±142.7)ng/L, P>0.05],接受内毒素LPS刺激后,差异更明显[(478.6±142.7)ng/L vs(630.0±151.9)ng/L, P<0.05]。DCs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FN-γ 的量在HCC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133.4±51.2)103U/L vs (183.0± 60.2)103U/L, P<0.05],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在HCC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2.3±0.7 vs3.5±0.8, P<0.01)。CTL杀伤实验表明,当效靶比为 10∶〖KG-*2〗1 和 20∶〖KG-*2〗1 时,HCC组的CTL对肝癌细胞Hep G2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结论: HCC患者DCs功能和T淋巴细胞功能低于健康者,HCC患者DCs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亦明显低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激素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DCs)对哮喘DCs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T辅助细胞1(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哮喘组和健康组外周血,分别常规培养和加入地塞米松培养至成熟DCs。将2组常规培养和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常规培养或地塞米松培养成熟DCs的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哮喘组常规培养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5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其IFN-γ含量较健康组有减少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上清液中IL-5水平低于常规培养组(P<0.01)。无论哮喘组或健康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均低于未用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P<0.01)。2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s均部分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诱导的DCs表型CD83上调(P<0.01),而上调了CD14的表达(P<0.01)。结论: 哮喘患者常规培养的DCs与同种自体T细胞共培养后呈Th2型反应,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s可使Th2型反应减弱,其机制可能与地塞米松影响DCs的分化、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μg/L)和rhIL-4(20 μg/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100 mg/L天然的或氧化修饰的LDL孵育72 h后,采用透射电镜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FITC-dextran检测DC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h1/Th2 (IL-12/IL-2)细胞因子的浓度。 结果: ox-LDL可诱导DC形成泡沫细胞,而天然的LDL无此作用。经ox-LDL处理的DC吞噬作用明显弱于天然的LDL,而对T细胞增殖作用却明显强于天然的LDL;可明显上调CD80(72.4±9.6 vs 89.5±10.1, P<0.01), CD86(67.2±8.8 vs 80.2±11.6, P<0.01), HLA-DR(80.6±9.8 vs 86.6±10.8, P<0.01) 和CD1a(40.2±10.3 vs 60.2±9.3, P<0.01)的表达,明显促进DC细胞因子IL-12[(44.3±8.9)ng/L vs (65.1±10.4)ng/L, P<0.05]的分泌,但却降低IL-2[(43.6±7.8)ng/L vs (10.0±4.5)ng/L, P<0.01]。 结论: DC可通过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后者与成熟DC的功能相似,说明DC可能是泡沫细胞新的来源,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FTY720是一种1-磷酸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受体拮抗剂。为阐明FTY720抑制炎症反应的机理,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TY720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脾脏细胞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射适当剂量的FTY720可削弱LPS所引起的TLR4表达水平增强(FTY720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LR4+细胞构成比分别为6.7%±1.5%和38.6%±3.1%,P<0.01),并可消除LPS刺激所引起的外周血TNF-α、IFN-γ和IL-12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高(FTY720组血清TNF-α、IFN-γ和IL-12浓度分别为(72±22)ng/ml、(46±21)ng/ml和(19±4)ng/ml,LPS组分别为(300±75)ng/ml、(175±35)ng/ml和(50±8)ng/ml,均为P<0.01)。相反,FTY720组血清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7±3)ng/ml和(7±2)ng/ml,无显著性差异。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可观察到一致的结果。这些发现提示,FTY720可能通过抑制LPS/TLR4信息转导通路,下调TNF-α、IFN-γ和IL-12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DCM模型,随机分为PTX组(n=10)和DCM组(n=10),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10)。PTX组给予PTX 25 mg·kg-1·d-1, ip,其它2组给予生理盐水ip,共30 d。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水平,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并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 PTX组血浆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DCM组(P<0.01和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10高于DCM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PTX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DCM组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比值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TX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DCM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DCM组(P<0.01)。结论: PTX对DCM大鼠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明显作用,并可延缓心室重构,改进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理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对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心肌细胞效应的调制作用及其信号途径。方法: 采用酶解分离的成鼠心室肌细胞模型,用视频跟踪系统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幅度、最大收缩速度和最大舒张速度(±dL/dtmax);以Fura-2/AM为钙探针,用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检测心肌[Ca2+]i的变化。结果: ① ISO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和±dL/dtmax,2×103 U/L的IL-2预处理15 min对心肌细胞的收缩没有影响,但是使心肌细胞对ISO的反应明显降低;② ISO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心肌细胞的钙瞬态值,EC50为(0.12±0.01)μmol/L。2×103U/L的IL-2预处理15 min对心肌细胞的钙瞬态值没有影响,但是使心肌细胞对ISO的反应曲线显著降低,EC50为(0.44±0.06)μmol/L;③ 20 mg/L CTX预处理12 h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钙瞬态值,2×103 U/L 的IL-2处理5 min可显著降低钙瞬态值;④ Forskolin显著增加单个心肌细胞的钙瞬态值,IL-2 2×103 U/L预处理15 min后,forskolin增加钙瞬态值的最大效应降低。结论: 生理浓度的IL-2 (2×103 U/L)能够显著抑制ISO对单个分离心肌细胞的正性肌力作用和钙瞬态值增高作用。IL-2的调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Gs蛋白,降低AC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丝瓜络对高脂血症小鼠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丝瓜络(RLF)对高脂血症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血脂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饲料中补充丝瓜络粉剂喂养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按Trizol法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DL-R mRNA的表达,观察其在正常、高脂和给药3种条件下的差异。结果:(1)高脂组小鼠的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71±0.82)和(3.99±1.12)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TC(2.31±0.21)mmol/L和LDL-C(1.72±0.28)mmol/L(P<0.01),而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的TC分别为(3.65±0.28)mmol/L、(3.94±0.65)mmol/L和LDL-C分别为(2.74±0.54)mmol/L、(3.00±0.23)mmol/L,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减弱(P<0.01);与高脂组比较,高脂+丝瓜络组、高脂+血脂康组小鼠肝脏LDL-R mRNA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 丝瓜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且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的LDL-R 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张梅  刘超  刘翠萍  覃又文  董凌燕 《现代免疫学》2005,25(3):248-250,252
分别将游离胰岛和微囊化胰岛移植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及腹腔内,在实验终点取各组大鼠脾细胞,采用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含量,观察胰岛移植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的应答能力。结果表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和游离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6周和(6.6±2.07)d。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的刺激指数(S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游离胰岛移植组SI和IL-2、IFN-γ活性显著高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可见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化胰岛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在体外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体系中表现为免疫低应答性,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的意义。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组和雷帕霉素(RPM)处理组。分别于注射LPS后6、12、24、48和72 h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测定血浆LP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IL-6水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检测BEC内磷酸化STAT3(p- STAT3)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EC增殖。结果:大鼠注射LPS后6 h血浆LPS水平最高[(318±115) EU/L],48 h接近control组水平[(29±11) EU/L];IL-6 水平于注射LPS后12 h达峰值[(653.4±168.8) ng/g蛋白],72 h接近control组水平[(249.4±50.7)ng/g蛋白],LPS组BEC内p-STAT3的表达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44,P<0.05);BEC增殖指数在12 h明显增加[(5.2±0.5)%],24 h达到峰值[(12.8±3.0)%],72 h接近control组水平[(4.2%±0.6%)];给予RPM明显减轻LPS诱导的细胞STAT3活化和BEC增殖。结论:LPS刺激导致肝组织IL-6分泌增加,后者可能通过STAT3介导BE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