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以及与生存期的影响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3例乳腺癌手术至发现孤立性肺转移的时间在6~170个月之间,中位时间为50个月;乳腺癌肺转移患者术后2、3、5年的存活人数为31例(93.9%)、26例(78.8%)、6例(18.2%)。从肺转移切除术至患者病情再次进展的中位时间为30个月(4~70个月);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肺转移术后至患者病情再次进展(PFS)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肺转移术后进行化疗与否、乳腺癌原发肿痛的大小以及脉管是否有瘤栓(P〈0.05);而肺转移术后化疗与否、原发肿瘤至肺转移时间和患者肺转移术后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外科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术后进行全身治疗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超滤技术在成人体外循环手术中对患者术后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风湿性瓣膜病拟行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超滤组(Ⅰ组)和非超滤组(Ⅱ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心功能分级、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CPB前,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肺静态顺应性及呼吸指数,分析改良超滤技术应用成人体外循环术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肺顺应性(Cstat)、呼吸指数(RI)在CPB前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PB前相比,两组患者CPB停止后即刻Cstat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逐渐回升;与Ⅱ组相比,Ⅰ组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 Cstat均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B前相比,两组患者CPB停止后即刻RI有明显上升(P〈0.05),手术后逐渐下降;与II组相比,Ⅰ组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改良超滤技术应用成人体外循环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肺的顺应性及降低呼吸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采取全肺切除术治疗。结果 80例患者均行全肺切除术,缓解77例(96.25%)、部分缓解3例(3.75%),术后1年生存率76例(95%)、3年生存率65例(81.25%),术后2例发生肺感染。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肺切除是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的一种可选择性术式。  相似文献   

4.
纪林林  李鑫  朱建平  任帅  孙大强 《天津医药》2018,46(12):1308-1309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手术中保留下肺韧带是否可以减少术后持续咳嗽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依纳入标准选取拟行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手术肺癌患者10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下肺韧带组(保留组)和松解下肺韧带组(松解组)各50例,其中行左肺上叶切除37例,右肺上叶切除6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肺部残腔率。应用莱斯特咳嗽量表中文版(LCQ-MC)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评价患者术后持续性咳嗽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组患者左肺或右肺残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行左肺手术的患者中,术后生理、心理、社会维度的LCQ评分均较术前加重,但术后2组间LC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行右肺手术的患者中,保留组患者术后生理、心理维度的 LCQ 评分均优于松解组,咳嗽情况有所减轻(P <0.05)。结论 保留下肺韧带对左肺上叶切除术后持续性咳嗽的改善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减少右肺上叶切除术后持续性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70岁)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手术治疗高龄(≥70岁)肺癌患者355例,术后全部在ICU用多功能生命监护仪连续监护72h以上。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23例,发生率为62.8%。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4.5%(172/231),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者的45.2%(56/124)(P〈0.05)。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8%(43/49),明显高于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和剖胸探查术后的58.1%(178/306)(P〈0.05)。术前有重度吸烟史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8.4%(156/199),明显高于非重度吸烟史者的43%(67/156)(P〈0.05)。术前有心血管病史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2.2%(190/263),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者的38%(35/92)(P〈0.05)。结论术前有心电图异常、有心血管病史、有重度吸烟史及行全肺切除是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率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尘肺患者全肺大容量灌洗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静脉复合麻醉在全肺大容量灌洗中的应用。方法60例0^+~Ⅱ期尘肺患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术中左侧单肺通气,右侧用温生理盐水(37℃)灌洗,1周后同法行左肺灌洗术。结果60例双腔支气管静脉麻醉、灌洗顺利,监测生命征平稳,PaO2和SpO2在单肺通气至灌洗结束(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自觉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结论尘肺患者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采用双腔支气管静脉复合麻醉,只要麻醉操作、管理正确,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合并COPD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VATS治疗继发于COPD的自发性气胸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操作要点及部分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 min,平均出血量为67.3 ml,术后前3 d胸液引流总量为650~1 700 ml,术后胸管留置平均时间为7.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7 d。临床治愈78例(98.73%),术后肺持续漏气23例(29.11%),肺部感染42例(53.16%),死亡1例(1.60%)。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持续性肺漏气和肺部感染是COPD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VATS治疗合并COPD的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适当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5(19-77)岁。手术切口均选择三孔法,共肺段动脉、静脉使用推结器套线结扎或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段支气管及段间平面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17例患者成功施行了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较少。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示肺癌5例,肺转移瘤2例,良性疾病10例,(其中肺结核5例,支气管扩张3例,炎性假瘤1例,慢性肺脓肿1例)。平均手术时间155(85-250)min,平均出血量160(40-610)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2(2-9)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5-11)d。结论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部分Ia期肺癌或者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迫振荡肺阻力测定技术研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肺阻力变化规律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成年患者30例,行芬太尼静脉全麻,用CUSTO VITM肺功能仪以4Hz振荡频率测定术前常规(坐位)、仰卧位、机械通气(IPPV)、开胸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前、CPB中、CPB后关心包前、关胸前、关胸后及术终等10个时间点的相位角(Phi)参数值。结果:术中4HzPhi在200~300范围,该相位角参数受不同手术和转流时间的影响:风心病组CPB后至术终各时间点均低于先心病组(P〈0.05)。与IPPV比较。术终4HzPhi均与之呈正相关(P〈0.05);与CPB前比较,CPB后4HzPhi先心病组呈正相关(P〈0.05),而风心病组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围麻醉期Phi的连续监测可以了解患者肺阻力变化,指导对某些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0.
喻东亮  詹锋  周琼  徐建军 《江西医药》2005,40(7):373-37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组织损伤的相关炎性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非CPB全麻开胸手术病人为对照组(n=10)和常规CPB手术病人为研究组n=20),研究组、对照组在手术切皮前、术中1h、术后1h采桡动脉血测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superoxide.dismutase(SOD)值。研究组还在建立CPB、主动脉开放后15min、30min还分别采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数量。取对照组2例、研究组5例病人少量肺组织行病理活检。结果研究组TNF-α、IL-6、IL-8、SOD术中1h,术后1h测值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同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min CPB手术研究组右心房血中性粒细胞数值明显高于左心房值(P〈0.05).肺组织活检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肺损害相关炎性因素显著升高。亦是造成肺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FF)易患因素。方法对术后发生ARFF的老年肺癌患者53例进行了“肺癌术后发生ARFF常见易患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组按1:2随机选择同期术后未发生ARFF的同龄、同病患者106例,比较问卷中各类观察指标。结果ARFF组的平均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吸烟指数、术前低肺功能、大病灶、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COPD史、高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不全、大病灶以及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补液量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更较易发生ARFF。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南通安琪)和Univent导管应用于胸科单肺通气(ODe—hmgventilation,OLV)手术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80例胸科拟行OLV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G组和U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G组置入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U组置入Univent导管,分别经纤支镜将封堵套囊定位至患侧支气管行OLV。比较两组患者的套囊定位时间、术中套囊移位次数、OLV期间平均气道压、患肺塌陷时间、隔离效果及术后气道损伤状况。结果:两纽套囊定位时间、术中套囊移位次数、患侧肺塌陷时间及隔离效果相似,但单肺通气期间平均气道压G组较U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气道纤支镜检查显示损伤程度相似(P〉0.05)。结论:在胸科单肺通气手术围术期,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与Univent导管均可顺利安全实施OLV技术。套囊定位时间与移位次数、患肺塌陷时间及隔离效果相似,但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组OLV期间气道压较低,两组患者气道损伤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3.
14.
段正伟  刘云霏 《上海医药》2022,(23):49-51+67
目的:分析肺血管阻力对围手术期心脏移植中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终末期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A组21例(术前肺血管阻力<3.5 Wood单位)和B组25例(术前肺血管阻力≥3.5 Wood单位),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A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并行时间少于B组;术后72 h右心室直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中度及以上的比例低于B组(P <0.05)。结论 :围手术期心脏移植中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不全与肺血管阻力的大小密切相关,肺血管阻力较高者(≥3.5 Wood单位)在手术过程中需较长的体位循环时间和并行时间以确保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给予小剂量呋塞米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换气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呋塞米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75例。F组于手术结束前0.5 h静脉推注呋塞米0.1 mg·kg-1,C组于手术前0.5 h静脉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0.1 mL·kg-1。记录患者术后2 h和24 h动脉血气氧分压、氧合指数、电解质水平、肺部并发症情况及30天内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后2 h及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 < 0.05),术后K+、Na+、Ca2+及Cl-水平、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0天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麻期间给予小剂量呋塞米(0.1 mg·kg-1)可以改善胸腔镜下肺切除患者术后24 h内肺换气功能,但并不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30天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在胸腔镜下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研究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调整定位,对照组采用以往临床最常用的双肺听诊法、气道压力变化法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波形法调整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术中行单肺通气,监测项目包括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5导联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对比2组患者血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尿量、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为(95±27)ml、(130±66)ml、(566±81)ml、(132±47)min、(95±34)min;对照组分别为(220±35)ml、(260±67)ml、(580±75)ml、(130±33)min、(113±27)min,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单肺通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仅1例术中出现低氧血症.对照组患者单肺通气过程中,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研究组单肺通气5 min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8±7)mmHg(1 mmHg=0.133 kPa)、(134±26)mmHg、(34.7±2.4)mmHg、(97.5±1.4)%;单肺通气15 min分别为(77±7)mmHg、(122±28)mmHg、(35.2±2.4)mmHg、(98.1±0.7)%.对照组单肺通气5 min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7±7)mmHg、(113±27)mmHg、(35.7±2.2)mmHg、(93.6±3.6)%,单肺通气15 min分别为(76±7)mmHg、(106±24)mmHg、(36.6±2.2)mmHg、(90.5±6.3)%.对照组单肺通气5、15 min动脉血氧分压与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拔管后均无再次气管插管.术后随访患者3 d,2组共有7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有9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准确定位,使双肺隔离满意,有效避免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纤维支气管镜可直视观察,方便快捷,适用于双腔气管插管对位.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致肺毛细血管损伤及防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冯文会(综述)李功宋(审校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使心脏外科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机体带来损伤。其中,肺脏损伤在临床中较常见,有时非常严重。在该技术应用的早期,病人术后常出现致命...  相似文献   

18.
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Tei指数检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26例,房缺患者52例,所有病例术前和术后15d检测右室Tei指数。结果右室Tei指数:术前肺高压组(0.51±0.06)最大,其次为无肺高压组(0.38±0.04),对照组最小(0.38±0.0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高压组比术前降低(0.41±0.05)(P〈0.05),无肺高压组为(0.40±0.21),与术前比较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缺及术后右室功能发生变化,Tei指数是评价房缺患者右室功能简便而准确的超声方法,为临床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近期死亡原因,以期加强围术期处理,提高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931例肺切除后近期死亡的35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本组患者死因的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于术后24小时者11例(31.43%),术后2-7天者17例(48.57%),7例(20%)系术后8-14天发生,1例(2.86%),死于术中,11例(31.43%)于术后48小时内死亡,10例(28.57%)于术后3-7天死亡,7天(20.00%),手术后8-14天死亡,6例(17.14%)于术后15-30天死亡。死因分别为急性呼吸衰竭11例,应激性溃疡8例,急性心肌梗死5天,失血性休克3例,颅内转移3例,气管胸膜痰3例,为走神经反射亢进1例,颅内出血1例,结论:急生呼吸衰竭、应激性溃疡和急性心肌梗死是肺切除术后近期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轻患者肺工除术后的死亡原因则主要是失血性休克,颅内转移及支气管胸膜瘘,因此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术期处理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各种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余娇  谢芬  魏鹤群  李晓莉 《江西医药》2022,(6):582-583+586
目的 探讨快速肺康复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非小细胞肺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45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肺康复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肺康复护士,由患者—家属—护士联动下配合进行快速肺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的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一天、术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前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肺功能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前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肺康复能有效提高NSCLC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