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治的37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病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病率(15.3%)显著低于对照组(44.4%)(P〈0.05)。结论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常见,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术后发病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引发肺栓塞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术后发病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引发肺栓塞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5%~7%。。中牟县人民医院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通过对30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删措施,并对8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程瑾璇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30-131,13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患者下肢深静脉内血液流通受阻出现凝结致使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并发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并发症可形成致死性肺栓塞(PTE)。该病发症起病急,容易误诊而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患者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患下肢DVT,20万人死于肺栓塞(PE)。下肢DVT除了在急性期能导致PE、股青肿等急性重症并发症,远期还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Kahn等报道高达40%的下肢DVT患者远期可发展为PT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柳林县人民医院骨科共诊治的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通过溶栓和抗凝治疗15d后肢体消肿,肢体变软,通过复查B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血流通畅,均未行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比较常见,应通过综合预防措施能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是术后常见近期并发症之一,栓子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者可致患者猝死[1-2]。许涛等[3]研究显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1%,该类患者约42.8%发生肺栓塞。因此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超声检查对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及时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刚  杨勇  王建华  高斌礼  李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67-306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D-0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PLT)变化。结果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下肢肿胀和疼痛,男性常多于女性,静脉血栓左下肢多于右下肢。治疗前后D-D、INR、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属隐蔽性临床征象,容易延误早期治疗。应积极预防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我科对15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抗凝血药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精心的专科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 DVT)是骨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髋关节损伤的患者由于处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受限,下肢血液流动缓慢的状态,常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4]。本研究通过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对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见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及髋部周围骨折的病例。由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逐渐提高,对于由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可怕后果的重视,临床医护人员已开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出相应的预防、护理观察及对应的治疗。现就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lmmbosis,DVT)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占深静脉血栓的90%以上,而神经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在24%左右.DVT是病死率极高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2ism,PE)的基础疾病。故预防DVT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将我科1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DVT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加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总结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法 ,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方法分析168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结论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细致的护理、适当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丁卫华 《北方药学》2015,(1):186-186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肢周径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2周后观察组膝上10cm周径及膝下10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按是否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第2天空腹测定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vWF浓度和纤维蛋白原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年龄、胆固醇、三酰甘油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比较高,vWF浓度和纤维蛋白原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负相关,年龄、胆固醇、三酰甘油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74-117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3例下肢骨折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对17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欣娜 《首都医药》2012,19(22):47-49
目的综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相关文献中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结果提高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警觉性,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配合相应的护理,以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除外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的原因外,已有证实不适当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在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溶栓期间长期卧床者以及出院前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complication)、降低死亡率(death rate),提高治愈率(recovery rate)及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