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世民 《山西中医》2011,27(9):32-33
1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方,是经方之祖,是"公认"的辛温解表剂的代表方,特别是从清初汪昂的《汤头歌诀》将其与麻黄汤同类列入"发表剂"后。由于该书是一本流传广泛的中医门径书,不论是家传还是师授的民间中医,  相似文献   

2.
中医的处方也叫“汤头”,一个汤头一般由数味或数十味中药组成,也有一味药即称一个汤头的,如“独参汤”等。 汤头到底有多少呢?很难说准。在清朝康熙33年,有位叫汪昂的中医,著了一本《汤头歌诀》,收集中医常用汤头320个,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头的名称、组成药物、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治则是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理论多宗《内经》,书中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尤在治则方面颇有新的见解。本文仅就书中论述和体现的各种治则加以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4.
中医的处方一般称“方子”,也有叫“汤头”的,一个汤头一般有数味或数十味中药组成,也有一味即称一个汤头的,如“独参汤”等. 汤头到底有多少呢?很难说准.在清朝康熙33年,有位叫汪昂的中医,著了一本《汤头歌诀》,收集中医常用汤头320个,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头的名称、组成药物、适应证、随症加减都写入歌中,简明扼要,便于诵读记忆,流传很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阳痿肾阳虚证的"同证异治"属于同病"同症异治"。临床上很多阳痿肾阳虚证患者或兼他证,因此治法方药不尽相同实属客观。"同证异治"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其内涵,对进一步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鸡鸣散由槟榔、木瓜、吴萸、陈皮等七味药组成。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它的配伍特点,处方用量、服用方法,临床运用等。每为人们所忽略,故特撰此文,目的在于引起各家重视,便于进一步研究。一、关于本方方源鸡鸣散最早见于何书?说法颇不一致,严苍山《校订增辑汤头歌诀、续编》谓出自《证治准绳》,其后,《方剂学》教材1~4版均从其说;广东中医学院《中医方药学》、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7.
《伤寒杂病论》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书中的理法方药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对杂病的诊治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在治疗方面从治疗大法直至方药应用层次井然,已具备"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金匮要略》皆从《伤寒杂病论》分化而来,故二书所用之剂量具有一致性。从宋代林亿等校订之后,原书记载之方药剂量一直流传至今。医家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如何考量原书所定方药之剂量,则一直有广泛争议。但是,近年来却兴起一种趋势,主张运用仲景方应该依据原书所定之剂量。若如此,在当今临床上就会出现运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现象。本文从历代有关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及方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等方面,对有关方药剂量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并非只在方药剂量上,运用仲景方用量宜多宜少之关键在于"善测病情"。须知"毒药治病",用之得宜则为治病之药,用之失宜则为害人之毒。若不在识病断证上下功夫以明方药治病之理,而独以剂量之大者为要,病者可能反受其害。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一书,主要是突出六经辨证,并以理法方药具备而著称的一部中医古典著作。一千七百多年来,受到人们所尊崇而认定是中医必读之书。原书十篇  相似文献   

11.
李渡华  支政  李渡斌  袁同山  谷娜  刘龙  张弘  贾云芳  于丽 《中医杂志》2011,52(22):1895-1897
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首先是科学化问题,其次是数学化问题,第三是现代化问题。目前加强中药归经学说与方剂归经的关系研究、特别是方药归经量化研究,既是中医药规范化、精确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医药特色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挖掘中医药学特色优势、把握中医药学自主学术主体、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中医药学自身命运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既要明确中医方药归经与中医临证用量的关系、认识中医方药作用及其定位与几千年形成的中医临证用量的历史统一,也要明确中医方药归经与君臣佐使的量化关系、认识其与辨证论治的逻辑统一,还要认识中医方药归经与靶点受体的量化关系、认识物质与信息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是我们学习中医必读的临床经典。其书文字艰深,每字每句都值得思考和学习。其中《伤寒论》第131条中"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讲述的是结胸证的成因。正是由于"而反下之"之误下,  相似文献   

13.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步阐释,并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及方药剂量理论基本框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由于中医方药本身的复杂性,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和谜团,亟待学者们深入研究,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汪昂与《汤头歌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昂与《汤头歌诀》辽宁中医学院附院(110032)彭静山据有关资料记载,元明清计有汪姓名医12人,以汪石山、汪庵著述最多。在没有中医院校的旧时代,初学医的人多读李东垣《药性赋》、汪庵《汤头歌诀》、李时珍《濒湖脉学》为入门书。200年来,迄今仍被重视。...  相似文献   

15.
"内风",又称"风气内动",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所涉及的病证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中医称之为中风、眩晕、痫证、颤证等现代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癫痫病、震颤麻痹综合证等.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病机理大多与瘀血有关,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证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各种内风证的有效法则,为确立活血熄风法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93-794
方证关系是指中医辨证论治中病证与方药间相互关系。方随证而立,方剂与所治疗的病证之间具有适配性。历代研究较多,自《伤寒论》以降,名家关乎方证论述层出不穷;现代研究更是百花齐放。方证关系的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为内科临床上所常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运动障碍,甚而水肿。笔者采用“鸡鸣散”治疗本病数十例,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 一、方药组成:苏叶三钱,吴茱萸三钱,桔梗三钱,木瓜五钱,陈皮二钱,槟榔四饯,生姜三片。水  相似文献   

18.
早在五十年代,方药中同志就以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进行浅解。既保留了原方原注,又通俗地解析,还有评语,使读者受益非浅。这样的注解,广大读者是非常欢迎的。但是,近年来,有“白话解”及“修订”一类书发行,他们把原文原注删掉,如《汤头歌诀》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之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需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1]其论被后世医家及药物学家奉为圭臬。同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于一书之中,书中所创诸方,大多配伍严谨,疗效卓著,示以规矩,教以权变,后世尊为"经方"。深究仲景所创诸方,实已暗合《神农本草经》"七情"之论。余今不揣浅陋,略做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庞赞襄治疗视神经萎缩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赞襄治疗视神经萎缩经验研究刘怀栋,张彬,魏素英,陈兰英,宋桂莲(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疑难眼底病,类似中医眼科"视瞻昏渺"和"青盲证"。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疗程较长,疗效欠佳,是眼科工作者探讨其有效治疗方药的重要课题。庞赞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