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男性略多。经大量临床资料论证,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基本治则,其中激素治疗占有主要地位,但应用激素不良反应多。赵文金主任医师临证运用自拟祛风牵正散治疗IFP,可缩短治疗期,减少患者后遗症。现举医案阐述赵老治疗IFP的临床思路、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2.
新牵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40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 9月~ 1 999年 9月 ,我们应用新牵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 40 7例 ,疗效较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0 7例 ,男 2 58例 ,女 1 49例 ;年龄 2 0岁以下 38例 ,2 1岁~ 30岁 2 8例 ,31岁~ 40岁 1 78例 ,41岁~ 50岁1 2 1例 ,51岁~ 60岁 36例 ,60岁以上 6例 ;病程最短 4h ,最长一个月 (注 :超过二个月不属观察病例 )。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组成 蓖麻仁 1 0g ,松香末 30 g ,蜈蚣 1 5g。2 2 制用方法 将上药分别研细末 ,取净水二斤煮沸后 ,倒入蓖麻仁 ,煮 5min ,入松香 ,小火煮 3min~ 4min ,再入蜈蚣粉 ,煮 1…  相似文献   

3.
自制牵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牵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106例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252201)赵云志,叶长青,孟建平关键词:面神经麻痹/中医药疗法,膏贴,@牵正膏/治疗应用1992年6月~1994年6月,我们自制牵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  相似文献   

4.
5.
孙氏牵正膏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焕彬  刘冰 《河南中医》2010,30(6):573-574
目的:观察孙氏牵正膏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孙氏牵正膏结合西药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30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0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孙氏牵正膏结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正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治疗组和辨证施治组,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第4个疗程末的检查情况为近期疗效,1a以后的随访结果为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痊愈加显效病例比较,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有高度显著差异,膏药组优于辨证施治组。结论:牵正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药物组成蝉螁10克白附子9克僵蚕10克全虫9克葛根15克连翘9克地龙12克钩藤15克南星6 克丹参15克甘草6克。药物加减:肝阳亢盛加牛膝,石诀明各20克;偏热者加玄参15克,生地15克;气虚加黄精12克,黄芪20克。病案举例白××女 48岁农民。夜卧受风,晨起发现口眼歪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自拟活血祛风汤治疗面神经麻痹27例,其中左侧面瘫18例,右侧面瘫19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3天。经治疗后,痊愈23例,显效1例,无效3例。治愈时间,15~20天6例,21~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为神经内科常见病,我院近5年单纯采用牵正胶囊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8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个月,其中152例就诊前贴膏药、针灸、药物等不同方法治疗未愈。  相似文献   

10.
处方:牙皂250克,米醋适量。制法:将牙皂焙干,研碎过筛备用。用法:取适量药面(约两汤匙)放入铜勺内与适量米醋调和为稀糊状,用文火煎熬成酱色膏状即成,然后摊在敷料上(以患者半边颜面大小为度),趁温(以不烫皮肤为度)贴在患者面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11.
<正> 王振明老中医,研制了一种治疗面瘫的外用膏药,此膏药具有廉、验、便的特点。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其治愈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药料:松香30克、海参肠子10克、红蓖麻子30克(红蓖麻子果上没有刺)。配制方法:松香、海参肠子分别研面,蓖麻子研泥备用,置半盆凉水备用。用钢精锅一个,盛半锅水置炉上烧开后,先将蓖麻子泥投水中然数分钟,待熬出大量的蓖麻子油漂在水面上时即落开,使蓖麻子渣滓沉淀。再将松香面投入,松香面遇热水则软化,亦浮在水面上,并与蓖麻子油相混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取效时间。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合用穴位敷贴治疗组30例,单纯针刺对照组30例,对比其疗效与取效时间。结果:2组治疗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取效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合用穴位敷贴较单纯针刺组能明显减少治疗疗程,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牵正胶囊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用15天;治疗组加用牵正胶囊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改良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面部残疾指数(PDI)、躯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对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快、较好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即口眼歪斜,属中医中风(中经络)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牵正散”为主方,结合辨证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1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最小31岁,最...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拟加味牵正饮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麻痹一症,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多为风邪陡袭,经络损伤。“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因而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古方牵正散加味为主,结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15岁11例,15~30岁22例,30~50岁19例,50~76岁8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年。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3月以来,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53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王玉来《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有关标准,排除中枢性面瘫,颅后窝病变,大脑半球病变,腮腺肿瘤,颌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所有病例均选自本院住院或门诊的患者,凡不符合标准,不按要求治疗或统计资料不全者均予以排除。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10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24~65岁,病程1天到1年,中医辨证风痰阻络证13例,风寒袭络证18例,风热中络证12例,气虚血瘀证10…  相似文献   

18.
赵会山 《山西中医》2012,28(9):46-46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病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9岁;病程2天~6个月。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1]及文  相似文献   

19.
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1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笔者就近年来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本病的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病程2~7 d 100例,7~30 d 46例,30 d以上14例。其中106例有受风寒病史,其余无明显诱因。全部病  相似文献   

20.
李凤云  魏红霞 《陕西中医》2002,23(2):126-126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牵正散加味方 (黄芪、细辛、防风、白芷、天麻、蜈蚣、威灵仙等 )治疗面神经麻痹 75例。结果 :总有效率1 0 0 %。提示 :本方法具有益气活血 ,温经通络 ,祛风化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