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均1次/d.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静态下和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都有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供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头面部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7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取针刺配合痛侧头面部穴位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近期),第6个月(远期)进行2次随访,并分别比较随访时两组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包括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以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及综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结束后1、6个月观察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3.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9.4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偏头痛均有明显效果,但相比较而言,针刺配合头面部刺络放血治疗在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近远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肌注或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许静  杨茂益  梁翼 《陕西中医》2020,(4):544-546
目的:研究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颈肩腰腿痛患者18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梅花针叩刺减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VAS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 两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 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勇  薛志欣 《陕西中医》2014,(5):590-591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规范、标准、有效的治疗PHN的针刺疗法。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剔除标准将符合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督脉相应脊髓阶段对应穴位梅花针扣刺拔罐、皮损局部浅刺治疗和体针加皮损局部围刺拔罐治疗,经两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督脉梅花针叩刺法治疗PHN可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评价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指趾端刺对急性期Hun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期Hunt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指趾端刺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结束后VAS评分;在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耳周疼痛消失时间、面瘫恢复时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指趾端刺在Hunt综合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镇痛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阿是穴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加散利痛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双足三里加梅花针叩刺(沿手足阳明经)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阿是穴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6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成2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疼痛部位、拔罐,并加用艾盒灸,每次治疗30~40m in,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16例仅采用刺络拔罐而不加艾炙,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基础上配合艾灸可以提高痛阈,具有较长的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梅花针叩刺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40例)和药物对照组(40例).针刺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法,药物对照组采用口服西太普兰,观察两组用药后的疗效.结果 针刺治疗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法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口服抗抑郁药,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敬  聂鹏坤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74-1775
目的:观察缪刺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缪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主要观察两组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缪刺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以梅花针叩刺及常规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改善、FIM和BI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经两个疗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8 、TNF-α 、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炎症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P<0.05)。两组患者的CTRP9、SES指标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脑梗死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补阳还五汤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好转,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并提高CTRP9、SES指标的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独立性,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与单纯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取天宗、肩髃、肩髎等穴针刺,配合取疼痛、痉挛处梅花针叩刺后拔罐.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疗法,通过上肢关节活动度、疼痛等指标判断其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常燕 《陕西中医》2013,34(6):740-74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梅花针叩刺督脉和膀胱经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梅花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治疗,对照组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气海、中脘等传统穴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梅花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对于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梅花针叩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车建丽 《中国针灸》2005,25(12):851-852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与激素疗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2例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或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2组均只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4%,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期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针与梅花针叩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变化状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命名、复述、流利性、信息量等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应用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梅花针叩刺后减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梅花针叩刺后加火罐拔吸减压治疗,对照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服镇痛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8%,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后减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世广 《北京中医》2012,(8):603-604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火罐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别设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火罐放血法(治疗组)及梅花针叩刺放血法(对照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35例,2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治疗3次、4次、5次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4.29%、97.14%;而对照组,治疗3次、4次、5次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0%、44%、9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治疗3次、4次后疗效比较(P﹤0.01),治疗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在治疗5次后疗效比较(P0.05),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梅花针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效,而梅花针配合拔火罐放血法,作用迅速,疗效明显,能缩短病程,使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叩刺背俞穴的治疗组和毫针刺法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该病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夹脊穴温针灸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针灸组采用夹脊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选取病变节段的夹脊穴,温针灸20~30 min,然后用梅花针于针刺穴位周围皮肤叩刺,每个部位叩刺3 min,每日1次,7次一疗程,休息1 d,继续下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以5%葡萄糖25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牵引时取坐位,颈前屈15°~30°,牵引力为体质量的10%~20%,每次20-30 min,每日1次。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灸组临床治愈率为49.3%(37/75),总有效率为94.7%(71/7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4.0%(18/75),总有效率为81.3%(61/75),针灸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痊愈患者中疗程与疗效比较显示,针灸组1个疗程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痊愈患者6个月后随访比较,针灸组疗效更为稳定(P〈0.05)。结论:夹脊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音  李威  蒋亚文 《江苏中医药》2015,47(10):56-57
目的:观察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行抗病毒药物治疗,12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8%,对照组为6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3、8、12天的VAS止痛疗效比较(评分法),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