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成功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按0.2~0.7 μg/(kg·h)的速率维持;丙泊酚组(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后以2~4 mg/(kg·h)维持;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后以0.05~0.1 mg/(kg·h)维持.调整各组患者的输注速度使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术中监测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BIS)指数值、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相同镇静评分下,D组的BIS值明显低于P、M组(P<0.05);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D组HR下降较P、M组明显(P<0.05),P组MAP下降较D、M组明显(P<0.05);P、M组RR减慢较D组明显,需要辅助呼吸的比例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呼吸,而右美托咪啶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镇静效果比较好,但易诱发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2.
谷文萍 《中国药房》2012,(48):4558-4559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时产妇抗焦虑、抗应激、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美国麻醉师协会I级的22-35岁产妇100例,按用药情况均分为A、B组。A组切皮前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1静脉注射;B组切皮前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1静脉注射,2min后芬太尼0.75gg·kg^-1静脉注射。观察2组产妇血压(BP)、心率(HR)等临床指标。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产妇用药后抗焦虑作用效果显著(P〈0.05);A组用药后BP、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无显著变化(P〉0.05);B组用药后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A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的牵拉反应、镇静状态、术后24h遗忘率均相似(P〉0.05)。2组产妇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有满意的镇静、抗焦虑、术后遗忘及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但单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产妇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麻醉下患者镇静中的效果,以探索更安全有效的临床麻醉辅助镇静方法。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进行镇静,根据镇静状态评分评估镇静深度,镇静目标值为镇静评分3~4分。监测和记录患者镇静药物使用前(T1)、镇静药物使用后25 min(T2)、术毕时(T3)以及术后10 min(T4)时的MAP和HR;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达到镇静目标的时间,评估术后24 h患者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程度。结果对照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患者T2、T3时MAP低于对照组,HR慢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烦躁、呼吸抑制和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程度达到2~3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中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能提供有效的镇静,但易出现烦躁、呼吸抑制、遗忘程度高,而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更安全舒适,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紧张和焦虑情绪,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和右旋美托咪啶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罗哌卡因腰部麻醉阻滞平面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咪达唑仑组、右旋美托咪啶组各24例,48例患者在实施麻醉操作前15 min分别给予咪达唑仑0.6 mg/kg、右旋美托咪啶0.6 mg/kg静脉注射,采用针刺试验记录神经阻滞最高水平面及术后镇痛药物量。结果咪达唑仑组的阻滞最高平面为T(6.1±0.7),低于右旋美托咪啶组的T(4.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旋美托咪啶组相比,咪达唑仑组延迟镇痛药首次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相对于咪达唑仑可延长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罗哌卡因腰部麻醉的阻滞作用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哌替啶、芬氟合剂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3~64岁,体重46~73kg。随机均分为咪达唑仑合哌替啶组(M组)和芬氟合剂组(F组),切皮前10minM组给予咪迭唑仑0.05mg/kg静注、哌替啶1mg/kg(最大量50mg)肌肉注射,F组给予芬氟合剂0.013U/kg静脉注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知晓评分,镇静评分。结果麻醉后2组HR、MAP、SpO2、PETCO2变化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健忘情况:M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镇静和健忘,术后随访均对手术过程无不良记忆。M组与F组镇静健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可防止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知晓,显著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痛苦记忆。  相似文献   

6.
袁虎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54-155
目的比较地西泮、咪达唑仑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临床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入选标准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5例,随机分为地西泮组和咪达唑仑组两组;地西泮组手术开始静脉注射地西泮针10mg,根据情况可以再次给予,最大量〈50mg;咪达唑仑组具体方法为:咪达唑仑针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ml,手术开始即缓慢静注3ml,剩余药物静脉泵泵入,速度为每小时1~3ml;检测并记录两组注药前、注药后1、5、15min及操作结束后SBP、SPO2、HR、R,记录两组肢动情况,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以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操作中后1、5、15minSBP、SPO2、HR、R,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动发生率咪达唑仑组5%,明显低于地西泮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SPO2〈90%)咪达唑仑组5%明显低于地西泮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在保证微创手术顺利进行方面较地西泮疗效好、安全性高,咪达唑仑更适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中应用。使患者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40例施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芬太尼组20例,咪达唑仑组20例。芬太尼组:2-5μg·kg^-1·h^-1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组:先负荷量0.1mg/kg静脉注射,继以0.05mg·kg^-1·h^-1持续静脉滴注维持,观察两组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及用药期间监测心率(HR/)、呼吸(R)、无创平均动脉压(MBP)。结果芬太尼组用药后30min,6、12h和24h的HR、R和MBP与用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咪达唑仑组用药后30min,6、12h和24h的HR,R和MBP低于于用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较咪达唑仑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日平均气道压降低(均P〈0.05)。两组达理想镇静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芬太尼镇静优于咪达唑仑,对循环、呼吸影响少,撤机时间快。  相似文献   

9.
邢程 《医药导报》2008,27(5):537-538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32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咪达唑仑0.1~0.2 mg•kg-1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的0.1%咪达唑仑,根据患儿惊厥发作情况调整剂量,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发作停止后保持该泵入速度。对照组18例给予地西泮0.3~0.5 mg•kg-1静脉注射,如无效,15 min后重复一次。结果 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镇静健忘慢诱导行鼻腔插管,麻醉维持: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1~0.2mg/(kg·h)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丙泊酚组以丙泊酚4~6mg/kg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2组患者术中均以瑞芬太尼0.2~0.4μg(kg·min)恒速泵入维持镇痛,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后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至患者清醒。记录2组患者的入室时、插管即刻、拔管即刻、出室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情况以及达5分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室时比较,诱导后MAP和HR均有所下降(P〈0.05);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2.9±0.5)min]、拔管时间[(5.4±1.2)min]及OAA/S评分达5分时间[(7.0±1.5)min]明显短于丙泊酚组[(10.1±2.0)rain,(12.6±2.3)min,(13.6±3.1)min](均P〈0.05);2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后均未发生再镇静及呼吸道梗阻,术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可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提高苏醒期的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BIS 监测下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在喉罩置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喉罩通气全麻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1~65岁,体重46~78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 =30):C 组(泵注生理盐水0.15 mL·kg -1)和 D 组(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 -1)。之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 -1、芬太尼3μg·kg -1,2 min 后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指导静脉注射丙泊酚,BIS 值≤60即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 -1,3 min 后置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和 BIS 值,诱导期两组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所有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 C 组比较,T1时 D 组 MAP 升高(P <0.01);T2时 D 组 MAP 升高(P <0.05),HR 降低(P <0.05);与同组 T0时比较,C 组 T1、T2时 MAP、HR 和 BIS 均下降(P <0.01),D 组 HR 和 BIS 下降(P <0.01);D 组组内比较,MAP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 组均无需追加丙泊酚,C 组有6例患者诱导期使用了麻黄素。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n=20)和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实验组,n=20),记录镇静前2组呼吸循环指标。镇静开始前2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注,直至患者镇静达Ramsay3~4级(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l),以0.1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实验组选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50ml),以0.1ml/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镇静1、6、12、24h呼吸频率、脉搏、平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镇静评分。结果镇静后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镇静后实验组各时点脉搏均低于对照组(P〈0.05),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镇静后平均血压、脉搏、R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3.
张婧刘玲  吕国义 《天津医药》2015,43(12):1450-1453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地佐辛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抑制作用。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50 例,ASA 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65 岁,体质指数(BMI)20~25 kg/m²,将患者随机分为A、B、C 3 组(n= 50),A 组预先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5 μg/kg,B 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C 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均为30 s,2 min 后各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 min 注射完毕),即刻开始观察并记录每组肌阵挛发生的次数及强度,时间均为2 min。同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给予实验药物后2 min(T1)、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后2 min(T2)各时点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并于T0及气管插管后5 min(T3)测定血钾浓度。结果3 组发生肌阵挛的阳性率分别为12%、22%、74%。A、B 2 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强度较C 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3与T0时比较,无肌阵挛(0 级)及发生1 级与2 级肌阵挛的患者血钾浓度无明显变化(P > 0.05);发生严重肌阵挛的患者(3 级)血钾浓度明显升高(P < 0.05);T0、T1与 T2时刻3 组患者的MAP、HR、SpO2及BI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5 μg/kg 或地佐辛0.1 mg/kg 2 min 后均能有效抑制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且二者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在硬膜外麻醉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氟哌利多组(D组),硬膜外麻醉后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和氟哌利多0.05mg/kg。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镇静程度、术后遗忘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MAP、HR、R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1(用药后5min)时MAP、HR、RR及SpO2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两组在各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OAA/S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各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完全遗忘、不全遗忘及无遗忘的发生率分别为78%、17.1%和4.9%,D组分别为12.2%、19.5%和68.3%。M组完全遗忘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均为用于硬膜外麻醉中安全有效的镇静药,但咪达唑仑独特的顺行性遗忘作用明显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痛苦感受,其效果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拟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氟芬合剂组(B组)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C组)各20例。A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5 min静注改良氟芬合剂0.03~0.05 mL/kg,切皮前3 min静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B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5 min静注氟芬合剂0.03~0.05 mL/kg,切皮前3 min静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C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3 min静注芬太尼0.001~0.002 mg/kg,咪达唑仑0.02~0.04 mg/kg。术毕对患者术中镇静程度、镇痛程度及遗忘程度作出评价。结果A组在给药后,患者较短时间内便进入朦胧状态,维持镇静时间较B组短及较C组长,此项与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镇痛效果较好、循环系统相对稳定;术毕清醒迅速、完全。结论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喜  曹锐  陈志刚 《医药导报》2009,28(12):1590-159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局部麻醉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术前未用药,入手术室后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0 mg和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3.0 mg和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3.0 mg和芬太尼0.10 mg;咪达唑仑3.50 mg和芬太尼0.10 mg;咪达唑仑4.0 mg和芬太尼0.10 mg。 均稀释为20 mL小剂量分次给药。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5,10,15,20,25,3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并发症,并采用改良Wilson镇静分级。结果各组MAP和HR较给药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E组呼吸并发症发生例数最多(8例),D组呼吸并发症发生2例,低于A组发生例数。C组无一例呼吸并发症发生。结论咪达唑仑3.0 mg联合芬太尼0.10 mg稀释为20 mL小剂量分次给药,镇静和遗忘效果好,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呼吸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预注舒芬太尼、曲马多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观察其对椎管内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择期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组(A组)、曲马多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0.05~0.1μg/kg、咪达唑仑0.02 ~ 0.03 mg/kg静脉注射,B组给予曲马多0.5 ~ 1.0 mg/kg、咪达唑仑0.02 ~ 0.03 mg/kg静脉注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然后实施椎管内麻醉,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给药后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及对椎管内麻醉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在T1时出现SpO2下降,在T1时A组SpO2明显低于B、C组(P<0.05);C组患者HR、MAP在T1、T2时明显快于、高于T0时(P<0.05);T1、T2时A、B组HR、MAP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在实施椎管内麻醉前,在保证充分给氧的情况下,给予舒芬太尼或曲马多复合咪达唑仑,均可以快速、安全、有效地减轻体位转换和侧卧位时髋部疼痛,并消除患者对麻醉、手术及预后的顾虑和恐惧,有利于椎管内麻醉穿刺,抑制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肢在上,又避免体位反复转换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分析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手术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0例。给予丙泊酚麻醉,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术中、术后10 min与术后30 min的HR及MAP较术前相比有了显著改善(P<0.05)。丙泊酚组较咪达唑仑组术中、术后10 min与术后30 min的HR及MAP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结论将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不仅能改善患者血压状况,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10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g和芬太尼5μg,每隔510 min,追加一次静脉注射,注射芬太尼5μg。患者睫毛反射过去后插入胃镜进行检查。结果 对照组在胃镜经过咽喉的时候以及进行胃镜检查时与观察组相比HR增快,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比观察组要高,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时使用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可以有效减轻胃镜检查给具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通过观察患者血清IL-6、CRP及简化智力量表(MMSE)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IL-6、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PND)的相关性,评价瑞马唑仑用于门诊胃肠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瑞马唑仑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5mg静脉注射,追加给药剂量为2.5mg/次;丙泊酚组给予1%丙泊酚1.5~2.0mg/kg静脉注射,追加药量为0.2~0.5mg/k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和血压,观察麻醉前后不同时段MMSE评分、外周血IL-6及CRP水平变化。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两组给药后各时段MAP、H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较,瑞马唑仑组操作开始时、操作开始后5min、检查结束时MAP、HR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波动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与丙泊酚组相同时段比较,瑞马唑仑组在麻醉前和检查结束后6h的MMSE、IL-6、CR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