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三维外固定架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3%,骨折部位愈合率高达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愈合率为90.0%,两组患者疗效优良率和愈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好,患者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疗效优良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疗效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选用“Y”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好地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年后X线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每组各30例,对两组复位、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解剖复位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国俊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98-199,20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优良率达90.0%,对照组优良率为86.7%;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法临床效果相近,但是内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焯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59-160,16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采用Mazur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好,对Ⅳ度踝关节骨折无明显优势,建议Ⅳ度骨折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46例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AO分型法对骨折分类,治疗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切开复位内固定、骨外固定架及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4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按Dienst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C型骨折的外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最高,但外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优良率无明显显差异。结论 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或外固定架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的临床疗效,从而选择最佳的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复位质量、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位质量80%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复位质量50%(P〈0.05);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4%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解剖复位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解剖复位率、优良率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12年本院 收治的3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并选择同期采用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秀率为60.0%,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率为26.7%,优良率为80.0%;实验组优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功能未完全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跟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97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植骨组和植骨组.未植骨组40例47足,采用改良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植骨组40例50足,采用改良跟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结果 未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19.1%,两组并发症差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Х^2=0.21,P>0.05).两组术后Bhler's角和跟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4.50、16.99,均P<0.05).未植骨组Maryland功能优良率66.0%,植骨组为86.0%,植骨组优良率高于未植骨组(Х^2=5.38,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P<0.05).未植骨组术后1年的Bhler's角和远期Bhler's角丢失同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6、9.81,均P<0.05).结论 改良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避免远期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为7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4±10.4)minVS(68.2±12)min,D0.051,实验组的住院时间[(10.2±2.2)d]与愈合时间[(113.2±16.5)d]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15.2±3.5)d,(136.7±14.4)d,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21-22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入选的7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住院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和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达9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医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固定装置,分为锁定钛板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组(实验组,58例)、AO解剖钢板联合植骨手术治疗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膝关节的功能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合时间分别为(22.57±1.98)w、(25.13±1.5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率较高,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66%(52/58)、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钛板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植骨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丁安泽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31-3433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锁骨中段闭合性粉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骨“S”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51±1.06)周,对照组为(18.35±2.14)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为69.45%,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22%,对照组为7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结论相比于克氏针治疗,锁骨“S”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闭合性粉碎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叶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1):74-75,78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骨折内固定组(火0.05)。Harris评分示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87.5%,显著高于骨折内固定组的62.5%(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和再手术率(0)显著低于骨折内固定组(41.9%及37.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外固定支架及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3%(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分别给予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安全稳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