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确诊为HMD的新生儿根据家长意愿使用PS(珂立苏)与否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支持,对照组没有应用珂立苏。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并发症、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30 min、12 h及24 h,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中10例无需辅助通气即能达到良好的肺通气状态,经皮氧饱和度90%左右;12例需无创CPAP即可;仅16例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且呼吸机参数较低,上机时间短。对照组患儿均辅助机械通气,与治疗组相比辅助通气时间长,呼吸机参数较高,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支持能快速、有效地改善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13.16%,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9.47%和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aO2、PCO2及pH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Curosurf)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作用。方法NCPAP组22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经气管内滴入Curosurf[100mg/(kg.次)],拔管予以NCPAP呼吸支持治疗;对照组22例常规机械通气病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及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论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治疗后6、12、24h,两组患儿的血气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nCPAP组肺部感染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NCPAP组的氧疗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机械通气组,住院费用低。结论NCPAP、Curo-surf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具有肺部感染、慢性肺疾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谢登攀  陈彩娥 《中国药师》2010,13(11):1645-164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70例早产儿NRDS患儿,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纽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抗感染、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微循环、营养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入院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和常规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8.9%和64.7%(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和61.8%(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和NCPAP早期联合应用于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较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63-164
目的:回顾性分析128例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9年9月住院的128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早生儿(平均胎龄30.7周)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N-PS)的225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1.2周)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在鼻导管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BPD发生率。结果: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为5.47%,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的BPD发病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条件下,使用PS较未用PS的早产儿BPD发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吸氧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轻BPD的发病,对机械通气的患儿,使用PS能减轻肺损伤,降低上机条件,减少BPD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与晚使用的疗效区别。方法: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2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按用药时间即用药于出生后3~12h、12~24h分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两组低流量(每分氧流量〈40%)吸氧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所需时间和总用氧时间。结果:生后3~12h用药者低流量(每分氧流量〈40%)吸氧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所需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生后12-24h用药者明显缩短。结论: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及时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尽可能在出生3~12h之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能发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的95例HMD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50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及存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组64例患JLDII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98.5±49.3)mg、机械通气时间为(78.4±18,4)h、住院时间为(18.5±5.6)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病死率为10.9%,治疗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34.1±33.6)mg、机械通气时间为(56.1±11.9)h、住院时间为(11.2±3.8)d、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谢伊玲 《安徽医药》2015,19(10):2018-2019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50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患儿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联合珂立苏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患儿则给予珂立苏联合 NCPAP 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12 h 后血气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珂立苏联合 NCPAP 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气体交换及氧合,明显改善了患儿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HMD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早期给予PS并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未加PS治疗者,两组均配以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血气结果改善明显强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缩短。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RDS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PaO2及pH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显著预防效果,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流量给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气水平变化、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插管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治疗后两组 FEV1、FEV1/FVC(%)、PaO2、pH 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33、12.56、14.71、10.82、7.88、10.14、13.20、15.63、11.48、8.37,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FEV1和 FEV1/FVC(%)分别为(2.84±0.42)L 和(69.93±0.72)%,高于对照组的(2.69±0.39)L 和(67.1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95、10.76,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aO2和 pH 分别为(77.90±1.12)mmHg 和(7.41±0.1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0.88±1.14)mmHg 和(7.2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58、7.94,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aCO2为(50.14±1.23)mmHg,低于治疗前的(54.26±1.1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1,P <0.05);观察组插管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9±1.32)d,低于对照组的(15.10±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4,P <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 PaO2,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直接对患者给予头罩吸氧,观察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为87.5%,对照组患儿的治愈率为37.5%,以观察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疗效满意,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及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H值、PaO2、PaCO2及S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和机械通气分别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某院治疗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而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天的时间,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相关血气指标(SaO_2、PaO_2、 PaO_2/FiO_2、 pH以及PaCO_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相关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王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66-276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DS早产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滴注P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分别为(67.10 ±3.88) mmHg和(191.30±10.72),均较治疗前的(43.81±3.78)mmHg和(81.71 ±5.34)及对照组的(53.35 ±3.86) mmHg和(126.88 ±8.50)显著增加(t=9.35、9.50、7.34、7.20,均P<0.05);而PaCO2为(37.38±3.65) 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9.15±4.27) mmHg和对照组的(58.76±3.86)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5、7.6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内出血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分别为4.65%和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和16.28%(x2=7.68、7.39,均P<0.05);而两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肺功能及病情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彭磊  乐功芳  陈绪萍 《河北医药》2016,(8):1167-1169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疗法,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42 V.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05,1.27;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O2水平均明显提高, 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3.30,71.28,12.20;49.44,67.03,9.30;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49,1.83;0.11,0.39;0.70,0.81;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55,4.34,4.55,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 P <0.01);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 P <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则更具优势,适宜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雷克竞 《儿科药学》2007,13(6):44-45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发生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对熙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监测入院6h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预防组HMD的发生率(Χ^2=6.54,P〈0.05)、入院6h血气分析结果(P〈0.05)、并发症发生率(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有较好疗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参照组患儿均送入新生儿CCU病房实施重症监护。给予其常规的保暖、静脉营养、感染防控、水电及酸碱平衡维系及其他相应对症治疗,同时应用CPAP辅助呼吸治疗。临床组在参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案及CPAP辅助呼吸的基础上,额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照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中血液pH、PaO2及PaCO2的治疗前后改善情况。最后统计两组CPAP呼吸辅助总时长及吸氧总时长。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64%(P<0.05)。两组治疗前pH、PaO2及PaCO2三个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且临床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临床组其CPAP呼吸辅助总时长及吸氧总时长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恢复患儿的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2组NRDS发生率、血气结果、呼吸急促、发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RDS发生率、出现呼吸急促和发绀症状的几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H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显著预防效果,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