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佐治儿童细菌性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湖北省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250 mg,每天2次治疗至治愈出院,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治疗组(5.9±1.1)d,对照组(7.9±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5天平均大便次数比较,治疗组(2.5±0.8)次,对照组(3.9±1.2)次,第7天平均大便次数分别为治疗组(1.2±0.4)次,对照组(2.3±0.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缩短儿童细菌性肠炎的腹泻持续时间,减少腹泻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能提高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2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分别测定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血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观察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对胆红素的降低时间和降低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其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因支气管肺炎需使用抗生素的120例婴幼儿分为两组各60例。预防组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照组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比较两组腹泻患儿所占比例、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和疗效。结果预防组腹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3.3%,P<0.05),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3.2±1.0) d,对照组(5.1±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现腹泻后第3,5天便次比较,预防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能有利于减少婴幼儿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早期应用可能有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08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结果 治疗后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为(150.5±40.6)μmol/L,观察组为(127.8±48.5) μmol/L,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为(66.0土32.5)μmol/L,观察组为(42.0±26.2)μmol/L,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5.8±1.4)d,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4.1±1.1)d,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对胆红素的降低时间和降低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其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能够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在临床上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秀萍 《中国药业》2013,22(11):5-6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剂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病理性黄疸患儿1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剂,测定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时间和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剂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可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丽霞 《中国药业》2012,(21):51-5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3月我院儿科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地衣芽胞杆菌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65.9%),(χ2=8.68,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在我院住院并使用抗生素的患儿10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为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发生腹泻的几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3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与抗生素使用相关的腹泻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周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60-1261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时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进行腹水检查,以区别渗出性腹水或漏出性腹水,同时进行血清及腹水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检测。结果肝硬化伴渗出性腹水患者外周血及腹水中NO、TNF-α、LPS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伴漏出性腹水患者;肝硬化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自发性腹膜炎时.腹水中NO、TNF-α、LPS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腹水。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细胞因子测定,有助于鉴别腹水和细菌感染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分别含145例和205例。入院治疗后收集数据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SBP史与糖尿病史、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总蛋白、腹水时间、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红素、重要生化及凝血指标等因素。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腹水总蛋白、既往SBP史(38vs.12)、血清总胆红素[(45.2±16.1)μmol/LVS.(33.6±11.5)μmol/L]、消化道出血(56vs.31)、糖尿病史、腹水时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水总蛋白等因素与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有很高的相关性,临床上应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特征,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08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BP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变化多样,诊断依据主要是腹水细胞计数和腹水细菌培养,但腹水细菌培养率极低。结论及时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腹水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SBP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荟萃分析拟系统评价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并入选的8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共纳入702例患者.结果 血浆降钙素原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平均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90.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有助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49例,非SBP22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及腹水中PCT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伴SBP组及非SB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SBP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0.01);伴SBP组腹水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0.01);30例治疗有效的SBP患者血清及腹水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其治疗前血清及腹水PCT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血清及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对于肝硬化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诊断的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血清和腹水钙素原水平与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性。结果31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65例无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3%和96.8%。结论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4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123例(84.8%)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78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53.8%),共分离细菌82株.包括11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40株,为主要致病菌,占48.8%。药敏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机体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使用抗生素和保肝等治疗;血必净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前后血清的Th1、Th2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h1、Th2均于治疗第4天达到峰值(P<0.05),然后下降;治疗第8天,两组患者Th1仍高于治疗前(P<0.05),Th2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第4天、第8天,血必净组的Th1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1/Th2平衡均向Th1漂移,血必净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血必净可以明显促进腹膜炎患者Th1应答,改善其促炎/抗炎反应平衡,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护肝类药物、利尿剂、抗生素等。自发性腹膜炎症状缓解及腹水消退后,观察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生素或益生菌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自发性腹膜炎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60.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中的预防效果显著,能降低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探讨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清瘦素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蛋白(LN)的水平,同时做肝脏病理活检。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和HA、Ⅳ-C、L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瘦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有关(P〈0.01),和HA、Ⅳ-C、LN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