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文杰  王小杰  毛媛媛  宋申 《天津医药》2018,46(11):1209-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鳞癌手术和 (或) 放、 化疗后血清SCC-Ag升高 (>1.5 μg/L) 患者, 18 F-FDG PET/CT 全身扫描查找有无复发和 (或) 转移灶。以病理学和 (或) 随诊结果为诊断标准, 评价PET/CT对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转移的诊断效能。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44例, 阴性表现者8例。4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复发和 (或) 转移, PET/CT诊断宫颈鳞癌术后复发和 (或) 转移假阳性3例、 假阴性1例, PET/ CT诊断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 转移的敏感度为97.6% (41/42), 特异度为70.0% (7/10), 阳性预测值为93.2% (41/44), 阴性预测值为87.5% (7/8), 准确度为92.3% (48/52)。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 (和) 或临床随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值=0.732)。结论 18 F-FDG PET/CT是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升高患者复发和 (或) 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监测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联萍  赵玉萍 《江西医药》2006,41(11):853-855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监测官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49例官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CC—Ag测定。结果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度为63.76%(95/149).特异性为94.32%(83/88)。SCC—Ag阳性率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而升高,SCC-Ag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的效果有显著性相关(P〈0.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SCC—Ag是官颈鳞癌的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推测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体内分布广泛,可见于咽喉、食管、肺、宫颈等各部位。SCC-Ag可作为诊断和监测鳞癌进展和转归的重要肿瘤标志物。本文结合多数研究中宫颈鳞癌及肺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检测,对SCC-Ag在宫颈癌、肺癌中的临床价值做一综述。1 SCC-Ag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该肿瘤的预后与其临床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而宫颈鳞癌是宫颈恶性肿  相似文献   

4.
陈从容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20-3421
目的 观察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内皮抑素水平变化,探讨它们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35例处于不同临床分期的OSC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OSCC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55、4.62,P<0.05);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t=4.12、4.23,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t=3.72、3.63,P<0.05).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雪竹 《黑龙江医药》2013,(6):1105-1107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妇科86例宫颈鳞癌患者为治疗组,宫颈良性病变84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SCCAg的浓度,比较评价SCCAg检测值其在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血清SCCAg浓度宫颈鳞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scc-Ag是宫颈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宫颈癌具有诊断价值,对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鳞状上皮细胞中的一种高分子蛋白质,由SCC-Ag1和SCC-Ag2抗原组成.目前,SCC-Ag作为临床最早应用于鳞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与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宫颈鳞癌,SCC-Ag在辅助诊断、随访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就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就诊患者276例,其中156名健康患者~([未感染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且细胞学诊断未见恶性细胞改变]),67例炎性患者(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但细胞学诊断未见恶性细胞改变),2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宫颈活检病理提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即LSIL),29例高度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宫颈锥切病理提示高度临床上皮内病变,即HSIL)。采集每位入组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健康组与炎性组、LSIL组、HSIL组中患者血清SCC-Ag浓度,分析SCC-Ag水平在不同4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4组被检者血清SCC-Ag数值水平比较,健康组<炎性组0.05)。结论血清SCC-Ag在健康宫颈和病变宫颈癌中表达不同,对诊断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Musashi2(MSI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临 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和126例宫颈鳞状 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预后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宫颈 鳞状细胞癌和30例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 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宫颈组织(7.5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28.33%)和宫颈鳞 状细胞癌组织(61.90%)中MSI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FIGO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HPV16感染及Ki67 高表达者MSI2阳性率更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 旁正常宫颈组织(0.80±0.09 vs. 0.24±0.06,P<0.05)。生存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 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Log-rank χ2=6.413,P<0.05),FIGO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时间较长(均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FIGO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MSI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进展转移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SCC)组织替拿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癌组织替拿素的表达情况,并检测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替拿素从NCE、CIN到宫颈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33%和52.94%,替拿素阳性率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替拿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浸润无关(P〉0.05)。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替拿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5)。替拿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与MVD正相关(P〈0.05),而与PI无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组织替拿素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与阴性表达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替拿素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SCC-Ag、CEA及NSE水平在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本院收治的腺癌患者87例及鳞状细胞癌患者34例,共计121例患者。体外分析检测血清中SCC-Ag、CEA、NSE水平。结果 两组分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以及吸烟状况比较有差异(P<0.05),腺癌组男性及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鳞状细胞癌组(P<0.05)。两组血清NSE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腺癌组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P<0.05),腺癌组血清SCC-Ag水平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EA、SCC-Ag诊断腺癌及鳞状细胞癌AUC分别为0.732,0.712,联合检测AUC为0.806。结论 血清SCC-Ag、CEA在腺癌及鳞状细胞癌患者体内含量差异显著,联合检测血清SCC-Ag和CEA对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鳞状细胞癌抗原与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128例,进行SCCAg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与肿瘤直径大小、盆腔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显著相关(P<0.05);SCCAg滴度正常并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与SCCAg滴度升高并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比较,其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CCAg滴度升高并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I(PD-L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喉鳞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D-L1及IL-10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56.67%)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63.33%)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00%);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0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5).结论 (1)PD-L1与IL-10的高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相关,两者参与了肿瘤的发展及转移;(2)免疫卡控点的调控和抑制性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3)联合检测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喉鳞癌的临床评估有一定价值;为喉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CC-Ag及TK1与中晚期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集45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前后的血清标本,所有血清标本进行SCC-Ag及TK1的联合检测。结果:SCC-Ag的阳性率为68.89%,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TK1的阳性率为51.11%,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步化放疗前SCC-Ag和TK1的浓度分别为(18.92±4.43)ng.mL-1和(12.53±9.46)pmol.L-1,治疗后为(3.51±0.92)ng.mL-1和(1.84±0.45)pmol.L-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与治疗无效组SCC-Ag和TK1浓度变化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SCC-Ag的表达与TK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CC-Ag与TK1能够正确地评价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疗效,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强  杨成万  周铁军  高霞  刘俊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27-3228,3230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形成素2(FMN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MNL2在30份正常宫颈组织和73份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FMNL2在宫颈正常组织鳞状上皮中的表达率为6.67%(2/30),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7.12%(49/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8,P=0.000);FMNL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330,P=0.024),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 FMNL2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英祝  叶晖  王爱敏  春芽 《河北医药》2016,(19):2939-2941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子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患者139例(Ⅱb期~Ⅳa期)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翻阅病例和电话随访的方法,观察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的生存率、无转移的生存率;单因素分析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出现复发46例,其中局部复发16例,远处转移23例,局部复发并发远处转移7例。复发患者存活5例,死亡41例;未复发患者存活83例,死亡10例。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患者总生存率为63骀.30%,远处转移生存率3.57%,5年无转移生存率89.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FIGO临床分期、治疗后SCC-Ag水平、治疗前Hb水平、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患者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1、11.245、6.747、5.110, P =0.002、0.000、0.009、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FIGO临床分期、治疗后SCC-Ag水平、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2、4.536、3.553, P =0.011、0.004、0.008)。结论子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较好,总生存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FIGO临床分期、治疗后SCC-Ag水平、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中晚期同步放化疗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C表达,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61.11%和72.06%,从正常宫颈上皮组到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VEGF-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明显正相关(r=0.199,P=0.048),VEGF-C阳性表达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4.112,P=0.04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VEGF-C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显著正相关(r=0.288,P=0.017),VEGF-C阳性表达者微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6.488,P=0.013).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增殖指数:r=0.085,P=0.489 微血管密度:r=0.181,P=0.139).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C阳性表达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C阴性表达者(Log rank检验,P=0.0357).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局部淋巴管生成及肿瘤转移,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aspin和Ets-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aspin和Ets-1的表达.结果 maspin、Ets-1在原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增殖活性Ki-67显著相关(P<0.05);Ets-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增殖活性Ki-67显著相关(P<0.05).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aspin和Ets-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两者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maspin低表达和Ets-1高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表达及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鳞癌组为52例VI腔鳞癌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为1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RT-PCR法检测鳞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对16个正常淋巴结、口腔鳞癌患者的52个淋巴结细胞进行角蛋白(cytokeratin,CK)检测。结果:鳞癌组HpamRNA检出30例,阳性表达率为57.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例,仅占6.3%(χ^2=13.053,P〈0.01)。鳞癌组23例低分化标本中HpamRNA阳性20例,阳性率为87.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标本,29例中10例阳性(34.5%)(χ^2=14.470,P〈0.01)。鳞癌组24例B.4标本中HpamRNA阳性19例,阳性率为79.2%,显著高于T1~2标本,28例中11例阳性(39.3%)(χ^2=8.421,P〈0.01)。鳞癌组淋巴结中角蛋白阳性28例。阳性率为5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χ^2=-14.646,P〈0.01)。HpamRNA阳性鳞癌组30例中淋巴结中角蛋白阳性22例,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HpamRNA阴性鳞癌组22例中淋巴结中角蛋白阳性的6例,阳性率为27.3%(χ^2=10.835,P〈0.01)。结论:13腔鳞癌Hp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与宫颈癌诊断和复发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纳入宫颈癌患者总计79例,同期选取7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SCC-Ag检测,通过对比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其在宫颈癌诊断以及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选取58新接诊患者中50例血清SCC-Ag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值,选取21例术后复查患者中18例SCC-Ag高于正常值。结论 SCC-Ag与宫颈癌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将其应用到宫颈癌的诊断以及复发诊断中可以有效分析患者的病情,在有创检查前作为一个相关性指标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中晚期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在放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ⅡA~ⅣB期宫颈癌患者84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进行分期:ⅡA期6例、ⅡB期33例、ⅢA期7例、ⅢB期32例,Ⅳ期7例。盆腔淋巴结阳性50例,盆腔淋巴结阴性34例。抽取同步化放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6个月的血清标本,所有血清标本进行SCC-Ag的检测。结果 SCC>30ng/mL 12例,20ng/mL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