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为66.7%,血清HBV-DNA、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3%和60.0%,均高于对照组的30.0%、44.0%和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组给予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监测3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的ATL变化、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6.7%,86.7%,96.7%和93.3%;ALT复常率为分别为53.3%,96.7%,96.7%,90.0%,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0%,46.7%,66.7%,63.3%,HBeAb阳转率分别为0,40.0%,60.0%,53.3%,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P<0.05)。三组病例均以野毒株为优势株,未发现变异。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及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通过1年治疗后,观察组HBV DNA30例患者转阴24例,阴转率为80.0%,对照组HBV DNA30例患者转阴20例,阴转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1例患者死亡,并且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明显,其疗效好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袁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90-199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醋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能比较6个月时ALT,AST改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学乙肝标志物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胶囊,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胸腺肽α11.6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阿德福韦酯10mg/d,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HBV-DNA滴度、肝功能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结果 治疗24周、48周时,血清HBV-DNA滴度、HBV转阴率、肝功能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能快速有效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朱建清 《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60-161,16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24周时,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好转,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时,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和48周后,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7.78%和100.0%,而对照组分别是51.35%和78.38%,观察组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庆杰  和振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43-2845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入选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96周;治疗组58例,用阿德福韦酯l0mg/d口服,α-2b干扰素600万u/次,隔天肌内注射,疗程48周,随后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48周.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4%和77.78%)(χ2=0.04,P>0.05),但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42%、53.45%,高于对照组的50.00%、22.23%(χ2=5.03,P<0.05;χ2=10.25,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疗效上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  相似文献   

10.
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对照组予干扰素α-2b,疗程12个月。治疗开始后第6、12个月检测血清ALT、HBeAg、HBeAb、HBV DNA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ALT复常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及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水平及肝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转阴率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乃国  徐迎娣 《河北医药》2010,32(21):2980-2981
目的观察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期为72周,观测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为68.8%(22/32),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34.4%(1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P〈0.01),观察组患者HBeAg/抗HBe转换率为28.1%(8/32),对照组患者HBeAg/抗HBe转换率为6.25%(2/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71.9%(23/32),对照组患者ALT复常率为34.4%(1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较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淮海医药》2010,28(5):401-40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YMDD病毒变异后的治疗策略。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B组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36周;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治疗48周。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3组患者治疗12周时ALT水平进一步反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6.7%(8/30),10.0%(3/30),6.7%(2/30);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比较,分别为χ^2=3.65、P=0.058,χ^2=5.376、P〈0.05)。A组1例患者出现重型肝炎;治疗12周时3组患者发生YMDD变异分别为16.7%(5/30),0,0;治疗48周时3组患者间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ALT复常率、HBVDNA达到检测水平以下的百分率与A组患者比较,χ^2值分别为5.526、6.35、7.054,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YMDD变异后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单药序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3例.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9例;A组患者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B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时分别观察、比较其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生化学应答率。血清HBV DNA阴转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至96周,并观察其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V基因耐药变异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阴转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至96周.两组患者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HBV基因耐药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或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优化方案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率及HBV耐药变异率均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良好均适用于患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龙云升  罗林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61-63,1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序贯组(40例)和联合组(39例),两组均常规予以保肝治疗,序贯组予以拉米夫定序贯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联合组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用药12个月和24个月时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序贯组(P<0.05);两组HBeAg、HBV DNA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HBV DNA定量显著低于序贯组(P<0.05);联合组用药12个月、24个月的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率分别为10.3%、2.6%,显著低于序贯组的35.0%、20.0%(P<0.05);两组阿德福韦酯的耐药突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耐药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素萍  张小丽  王艳红 《中国医药》2012,7(12):1542-154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同时服用双环醇50mg,3次/d;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d;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标志物方面的改变。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41±17)U/L比(50±14)U/L,AST:(36±21)U/L比(44±25)U/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V—D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3±1.03)lg拷贝/ml比(5.25±1.13)lg拷贝/ml,(3.25±1.09)lg拷贝/ml比(5.36±1.08)lg拷贝/ml,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68.6%(24/35)]明显高于对照组[52.9%(18/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改善方面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7l例,其中治疗组36例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35例不做任何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均常规使用护肝和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后的6个月的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IFN)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00名HBeAg(+)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FN+ ADV组)及单药治疗组(IFN组).IFN组予500MU普通IFNα-2b隔日1次皮下注射,IFN+ ADV组在IFN组治疗基础上加服ADV 10 mg·d-1;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筛查、治疗后每4周血常规、每12周检测HBV DNA,乙肝两对半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IFN+ ADV组与IFN组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3.67±0.96)log10IU·ml-1和(2.85±1.14)log10IU·ml-1,较基线均显著降低(P =0.000),两组比较,IFN+ ADV组优于IFN组(P=0.000);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线比例分别为46.0%vs24.0%(P=0.021),ALT复常率分别为76.0% vs 56.0% (P =0.035),IFN+ ADV组均高于IFN组;两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0% vs 28.05% (P=0.826),21.2% vs 17.6% (P =0.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 ADV组脱落2例,IFN组脱落4例,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影响治疗.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干扰素单用治疗对HBeAg(+)的CHB患者均有效,安全性良好;治疗24周,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未能提高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及联合应答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69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及阿德福韦酯治疗组,观察肝功能变化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W)水平;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1),阿德福韦酯治疗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水平明显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较拉米夫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