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转运江苏省1196例地震伤员伤情、早期功能损害和康复需求,了解其康复问题和特点。方法:伤员中男569例,女627例,平均年龄46.08±22.54岁。评估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质量指数(满分分别为18、12、9、10,总分49,)。结果:(1)损伤类别多种,骨折比例最高,复合性损伤占57.22%。(2)伤员涉及各年龄段,中年人居多。(3)功能损害涉及各方面,运动功能分值最低。(4)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总分在不同损伤类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脊髓损伤和烧伤伤员的分值较低。(5)烧伤和脊髓损伤功能评估总分≤19分者占75%以上,而其它损伤类别≤19分者在20%~35%之间。结论:(1)选择综合性医院,康复人员应种类齐全、技能多样,创伤康复人员应有较大比例。(2)重视早期康复、运动功能康复。(3)加强脊髓损伤和烧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l月—2011年10月对我院65例住院的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患者康复前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经过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机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系统康复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回归社会的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信访的方式,调查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康复科收住院的所有符合要求的脊髓损伤病人,了解系统康复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回归社会情况。结果:系统康复后的SCI患者回归社会率为31%。结论:系统康复能提高SCI患者回归社会几率,在帮助患者重新规划生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信心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KAFO的学习应用是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继轮椅使用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与目标.方法:伤后康复的早期教育,与对伤员的整体护理观念的建立是确保脊髓损伤顺利进入康复治疗的第一环节.重新调整伤员机体的进出平衡,学习控制形成新的排便规律,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脊髓损伤后顺利康复过程的基本前提.利用有功能的上肢肌与腰背肌,强化力量的协调运用,加强身体重心转移的体验,提高耐力和适应能力是走起来的条件.结论:复位、固定,预防各种并发症,康复训练和支具的学习使用是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站立的前提和条件,也是该群体走起来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再莉  王居笃  廖玉梅  陈啟红 《吉林医学》2012,33(28):6194-619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分析4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尽快接受伤害现实;达到最大程度的身边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立;恢复与家属、朋友的人际关系,重新独立地、充实地开始教育和职业的活动和计划,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结论:通过康复护理措施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和木 《安徽医学》2009,30(3):345-34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病变,本文主要概述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内容,主要包括脊髓损伤早期的正确体位、被动训练、康复护理以及必要辅助药物等康复治疗;恢复期肌力、功能及转移训练等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如泌尿系统的感染与结石、疼痛、肌痉挛、异位骨化等的康复治疗。可见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从脊髓损伤开始进行,贯穿始终,以最大程度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康复是利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多种措施 ,使有身心功能障碍的病人、伤员、残疾人得到医疗、功能改善或恢复 ,并能受教育、就业、社会生活有保障 ,能够自理自立 ,能与正常人平等地生活在社会中。因此 ,从广义来看 ,康复应是包括医学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多方面的全面康复。医学康复是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部分 ,但由于康复是以改善功能、回归社会为基本目标 ,康复医疗是康复的主要内容。因此 ,人们往往将“康复医学”简称为“康复” ,狭义的“康复”就是“康复医学”[1,2 ] 。近 30年来 ,随…  相似文献   

9.
袁向芳 《吉林医学》2014,(22):5079-5080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06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目标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患者生活质量(QOL-C30)评分。结果:经过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14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分为康复一组(病程少于6个月),康复二组(病程多于6个月)进行康复治疗对比观察,发现康复一组基本治愈44例,有效率69.6%;康复二组基本治愈7例,有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①外伤性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应早期行手术以利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发治疗不仅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肌肉痉挛,还能改善整个身体功能,纠正体位性低血压,改善二便功能障碍.②早期康复治疗和及早治疗各种并发症或畸形,为后期职业康复,回归社会打基础.③心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前提,我们应做到“四心”:生活上关心,护理上细心,开导时耐心,治疗上用心.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有力的手段,功能职业训练是康复治疗的核心,而预防并发症、防治畸形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阐述可穿戴设备定义和关键技术、基本结构以及在骨科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特征、优势,提出相关建议,为可穿戴设备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精神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自愿入组原则募集目前处于康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251人入组接受社区康复训练,对照组96人,研究期间不接受康复训练。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情感量表”及“TDL生命质量量表”评估康复效果。结果:(1)在4组不同诊断间的结果比较中,除正性情感与情感平衡外,其他所有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2)精神分裂症在社会功能缺陷等多个比值中均低于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者。(3)情感性精神病与神经症和心理应激障碍比较在社会功能缺陷及生命质量上差值有显著性差异。(4)神经症与心理应激障碍比较的显著性差异主要在正性接纳、自我接纳、生命质量几个方面。结论:患者自愿接受社区精神康复训练效果受病程、诊断等多因素影响;社区精神康复训练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康复效果不同。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康复效果在多个指标中低于其他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套由护士主导的前庭康复训练护理策略,明确其对前庭失代偿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选择2018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前庭失代偿患者48名,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实验组(护士主导的前庭康复训练组).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后2、4、8周各进行一次前庭功能检查,填写...  相似文献   

14.
儿童自闭症病因不确定,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预后较差,国际上研究普遍认为治疗的关键在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提高自闭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能力,康复过程中需要家庭、社区、医院及有关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然而,国内外在儿童自闭症康复及康复人员方面存在不同,文章对国内外儿童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机构及康复人员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为国内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现阶段国内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建设现状,分析了国内康复机构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机构建设标准不统一、功能定位不明确、各地建立水平不平衡、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康复机构建设进行了科学分类,并提出了适合国内国情的康复机构建设标准,为国内康复机构实现规范化建设、科学化设置,高效化运营提供了具体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13例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2组均行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基于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统计两组并发症、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值、病情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入院时、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结果研究组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社区康复服务成本效益与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以及伤残人员的增多,仅以专业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的康复科的治疗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区康复以其经济、有效、方便的特点越来越显示出他的优越性。国内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脑卒中、精神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社区康复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社区康复服务有较好的成本效益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患儿院内与社区家庭康复的对比及高危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脑性瘫痪 (cerebralplasy ,以下简称脑瘫 )患儿进行院内康复与社区家庭康复疗效的对比研究 ,以探求切实、可行、有效的治疗 ,并通过对脑瘫高危因素的研究 ,提高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以问卷方式详细记录 5 0例脑瘫患儿家族史、母亲孕期情况、围产期情况、新生儿期疾病、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神经系统情况及其它伴随症状 ,并进行相关检查。将所有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院内康复治疗组及社区家庭康复治疗组 ,治疗前后由专人做儿童心理行为测定量表 (以下简称儿心量表 )测定。结果 :(1)脑瘫的高危因素以出生前及围产期的因素为主 ;(2 )院内康复组与社区家庭康复组在治疗前后 ,儿心量表各能区及智龄和发育商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院内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治疗后 ,脑瘫患儿在粗大动作、语言、社交行为的差异无显著性。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院内康复治疗优于家庭康复治疗。结论 :(1)院内康复及社区家庭康复均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2 )加强脑瘫的三级预防措施 ,可达到减少脑瘫的发生 ,减轻脑瘫患儿的残疾程度进而达到提高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澳大利亚的全民健康管理系统,医疗拨款方式、综合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归纳特点和优势,论述可资借鉴的内容,为国内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康复服务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in cancer rehabilita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M cancer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 survey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application status of CM rehabilit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for oncologists (doctor version) and cancer patients (patient version) were developed, respectivel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a total of 1,000 doctors from oncology department in 48 hospitals and 2,000 cancer patients from CM oncology department from 8 hospitals in China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urvey. The psychological, nutrition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for cancer patients provided by doctors, their mastery conditions regarding cancer staging treatment and 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from doctors on CM rehabili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Cancer patients'' awareness on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nutrition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and needs for rehabilit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The impact of gender, age, professional title, hospitals grades of physicians on their knowledge of cancer staging treatment and 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atient''s knowledge along with the needs of CM rehabilitation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1,000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doctors and 963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among which 948 were valid representing a response rate of 94.80%. A total of 2,000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patients and 1,705 valid data finally returned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5.25%. The survey showed that cancer patients generally paid much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nutritional and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ad a strong demand for CM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of CM rehabilitation was not well provided by oncologists, and th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s well as CM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were obviously insufficient in cancer patients.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on level of CM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among cancer patients (Kendall-taub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0.130, 0.057, respectively; P<0.05). Gender and education level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willingness for taking CM measures (Kendall-tau_b correlation coefficient=0.057, 0.105, respectively; P<0.05). Ag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ntion of applying CM measures (kendall-taub correlation coefficient=–0.105, P<0.05). Conclusions: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both cancer patients and oncologis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CM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among cancer patients and oncologists should be improved,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CM in cancer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