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节段高度、节段曲度及植骨融合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保留椎体后壁组较椎体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2组节段高度和曲度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颈椎椎体结构破坏小等优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8例,均为3个及以上责任节段病变。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值,观察手术间隙融合情况,根据JOA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2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好转,37例可见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后6、12个月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7例,3个椎间隙者5例。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28例取自体髂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内充填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并行带锁板固定。结果32例中29例随访平均3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后。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手术有效率为93.0%(27/29),优良率为79.0%(23/29),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3分上升至术后14.1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5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观察JOA评分改善率、Odoms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良14例,中3例,优良率为88%.JOA评分由术前的7.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2.8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4%.末次随访时cage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前路显微内窥镜、矩形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同其  徐耀增  唐天驷 《江苏医药》2004,30(2):113-114,I006
目的 分析前路显微内窥镜、矩形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例采用前路显微内窥镜下矩形减压,植入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的方法治疗的CSM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2min,出血量平均2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天;术前JOA评分2~9分,平均6.5分,随访1年后的JOA评分9~17分,平均14.7分,平均改善率78%。结论 前路显微内窥镜下矩形减压,植入聚醚醚酮融合器的方法,治疗CSM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显露更为充分,减压更为准确、彻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EEK融合器具有弹性模量接近于骨组织,既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又保证了自体植骨融合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每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检查评价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情况和JOA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个月(3~40个月).20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8±1.0)分,末次随访时为(14.0±1.0)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优7例,良9例,有效4例,优良率为80%.术后3个月植骨均与上下正常椎体的终板和后壁融合,融合率为100%.术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和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充分、操作安全、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于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先行后路椎板切除,然后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未发生明显脊髓损伤加重表现,无切口感染,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为5~13分,平均9.7分,术后JOA评分增加至9~16分,平均14.65分。改善率68.5%,优良率达67.9%。结论一期前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现骨性融合,创口均在Ⅰ期愈合,神经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给予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减压较为充分且颈椎重建较为稳定,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05~2008年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42例为临床资料,随访1~3年。结果所有42例患者有效率达100%,满意率达99.5%,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无一例喉上、喉返神经损伤,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无植骨不整合。结论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何二兴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00-1001
目的 探讨使用椎体间融合器的钻孔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原理、手术技术、治疗效果和适应证。方法Cloward钻孔减压和潜行减压后于孔内旋入笼式融合器,术后戴颈围固定3周,每隔3个月复查1坎,拍照X线片观察融合器固定情况和移植骨成活、融合情况。共给46例患者施行手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量120ml。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38例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获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2个月。未见融合器下沉。结论 本手术设计能在满足减压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力学上的支撑和固定要求,又能提供生物力学上移植骨的成活、融合所需的环境。设计是合理的、相对完善的。与椎体切除槽型减压加钢板固定术相比,本手术有如下优点:创伤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不用从髂骨取骨,术后康复快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65例CSM手术治疗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4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术前常规行X线、CT平扫加矢状位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05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4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行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 165例患者获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17分)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9.0%,颈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5.5%,颈后前路联合手术平均改善率83.6%。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结论 CSM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确定颈椎间盘受累节段、脊髓受压程度、颈椎稳定性、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存在与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等。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B组的73.9%(17/23)(X^2=6.38,P〈0.05),A组手术时间(83.6±23.5)min短于B组的(106.8±25.1)min(t=5.3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0%(3/23)低于B组的26.1%(6/23),A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全部行单开门颈椎板扩大成形术。随访观察疗效和JOA17分评分。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优良率为85%。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23,术后JOA17评分平均10.25。结论单开门颈椎板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6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7.1±2.3)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3.3±2.7)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4例,差0例。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5.0mm。13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术前颈髓受压高信号明显恢复。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几年诊治的5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相关资料,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21例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 53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疼痛缓解、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根据脊髓压迫来源、范围、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有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