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2003年5月~2008年5月,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患者男性9例,女10例。年龄35~71岁,平均(53.8±11)岁。心功能(NYHA)Ⅱ级4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共搭桥39根,平均(1.9±1)根。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十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室共完成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79 例,其中二尖瓣置换3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 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0 例,二尖瓣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现将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CABG 68例.其中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38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27例,瓣膜病合并心肌桥者3例.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者3例,胸骨切口并发症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经治疗早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低心排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CABG其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诊断标准、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对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直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3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置换(DVR)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2.94%),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除2例死亡外,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精细简化诊断标准;重视术前准备,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合理纠治病变,充分保护左心室功能;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仍是目前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3年5月至2013年12月,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9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3570岁。共搭桥54根。二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17.24%,其中左室破裂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室颤1例。随访370岁。共搭桥54根。二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17.24%,其中左室破裂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室颤1例。随访324个月,心功能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如瓣膜成形效果差时,应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148例(45%)、Ⅲ级110例(34%)、Ⅳ级70例(21%)。3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16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63例,三尖瓣成形32例,合并冠心病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结果本组研究328病例共死亡9例,病死率2.74%,其中MVR死亡4例、AVR死亡3例、DVR死亡2例。术后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静  胡晓鸿  许宁 《中国医药》2014,(2):275-277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对15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熟悉患者病情,做好手术间及特殊器材的准备工作,术中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分区管理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机敏配合术者操作,紧凑衔接手术程序,以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 6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时出现血压过低[收缩压低于80 mmHg(1 mmHg=0.133 kPa)]经过将手术床进一步调成头高脚低位后,血压回升到90 mmHg以上.另有1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期间心电监测到ST段抬高,通过在心表面喷洒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后3 min,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有9例患者在手术中需要使用多巴胺支持循环,另有2例患者需要联合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维持循环.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因医护配合障碍而影响手术进度,效果满意.结论 行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护士与术者的熟练、默契配合,使术者的更多操作在跳动心脏的舒张期完成,有利于简化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连续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无死亡的经验。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6月,施行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6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45例;另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CABG)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43例,三尖瓣成形术26例,左心房折叠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48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胸骨感染,6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肾功能衰竭,4例室性心律失常,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290例被随访(2-24)月。最后一次随访。结论所有被随访者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提高。心功能(NYHA)Ⅰ级75例,Ⅱ级175例,Ⅲ级43例,Ⅳ级2例结论大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风险较高。如果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91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经验.方法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91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53例,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生物瓣膜置换术1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2例,左心房折叠术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房颤射频消融7例.结果 89例患者手术治愈出院.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8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无抗凝意外、瓣膜损坏、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为37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80-91岁,平均83.11±2.90岁。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1例(83.8%),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7%);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3例(8.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置换2例(5.4%)。 结果: 平均移植3.0±0.79支血管桥,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2.7%。术后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房颤18例,呼吸功能不全致脱机困难8例(1例行气管切开),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脑部并发症1例,纵隔出血及心包填塞二次开胸1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18.9%)。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35±1.99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03±4.39天。37例病人随访3-39个月(平均22.47±11.15月),随访期死亡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通过注重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初期开展瓣膜外科治疗所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全组除1例为主动脉右瓣冠脱垂外,其余2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共有二尖瓣病变19例次,主动脉瓣病变15例次,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1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MVR)采用右房—房间隔入路,多数采用2-0 prolene 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膜替换(AVR)采用主动脉根部切口,采用双头带垫间断褥式缝合,必要时可间断单针缝合。双瓣膜置换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 Devega 术或置环成形术(TVP)。合并 CABG 患者先在体外循环下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再行瓣膜置换术,并行循环下进行桥血管近端吻合。结果术后心脏21例自动复跳,2例心外膜除颤后复跳,术后再次开胸止血 1例,房间隔切口裂开1例,呼衰及精神症状 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心超均未发现瓣周漏。术后全部随访至今,随访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及正确围术期处理,术中积极保护心肌和左室功能,正确处理合并症,可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心肌损伤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1,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同期手术)和观察组(n=61,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对比分析心肌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及并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术后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探讨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心胸外科手术置换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4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超声声像图及测值改变。结果 45例患者中单纯置换金属二尖瓣14例,单纯置换金属主动脉瓣2例,单纯置换生物二尖瓣3例,单纯置换生物主动脉瓣3例,置换金属二尖瓣+主动脉瓣22例,置换生物二尖瓣+主动脉瓣1例;手术前测量二尖瓣瓣环内径为32~68mm,主动脉瓣瓣环内径为22~29mm,其中置换的二尖瓣型号为25#~29#,置换的主动脉瓣型号为19#~23#。结论术前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可以为临床手术置换瓣膜的大小提供依据,超声观察及评价术前、术后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面的变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逐渐增多。我院心胸外科对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体外循环停止跳动状况下做手术(CABG),另一种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况下做手术(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损伤大的高难度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5.
赵璐洋 《中国医药》2013,8(9):1224-1225
目的 总结应用国产G-K瓣行心脏瓣置换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9月应用国产G-K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386例.患者中心功能Ⅱ级455例、Ⅲ级771例、Ⅳ级160例.术前均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输入极化液1~2周.手术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 898例,主动脉瓣置换(AVR) 18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296例,三尖瓣置换(TVR)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结果 全组死亡32例,病死率2.3%,其中MVR死亡23例、AVR死亡6例、DVR死亡3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18例,纵隔感染4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术中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应用国产G-K机械瓣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经济、可靠、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或二尖瓣置换的同时,三尖瓣同期成形或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重症瓣膜病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2例,38例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12例行二尖瓣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其余50例均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7.69%。随访3~18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三尖瓣反流明显减少。I~Ⅱ级46例、Ⅲ级2例。结论对于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变者,三尖瓣存在重度关闭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有效成形或置换,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心功能,能明显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 IEE)检查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患者,评价该超声技术在CAB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20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瓣膜病5例),分别用IEE观察CABG术前、术后心肌的收缩功能,瓣膜的形态、位置及启闭活动,血管吻合口处的血流情况等。结果 IEE术中发现6例患者左心收缩活动减弱,提示低心排血量;2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拟吻合口处有钙化斑块,改远端吻合后检测血流良好;1例患者见升主动脉根部拟吻合处有钙化斑块,改变吻合口位置后,血流情况良好;1例患者拟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因二尖瓣反流显著导致成形困难,遂改植入机械瓣,术后IEE未探及异常反流和瓣周漏,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IEE能准确观测心脏的结构及舒缩功能,及时、清晰地显示桥血管吻合处的血流情况,指导手术操作方法和吻合口位置的选择,在CABG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7年4月—2001年12月 ,我科对57例危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RCSP)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 ,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57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 ,男32例 ,女25例 ,年龄28~59岁 ,平均45岁。病史10~30年 ,平均17年。均有心力衰竭史 ,有大量胸水、腹水4例。心功能均为Ⅳ级 (NYHA)。心胸比率0 64~0 94 ,平均0 74。行二尖瓣置换 (MVR)12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7例 ,MVR +AVR33例 ,AVR +MVR +三尖瓣置换 (TVR)3例 ,AVR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1例 ,MVR +CABG1例。1 2仪器与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CABG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术前、术后和康复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6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4例。其中心房纤颤1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呼吸机辅助2~12h,平均7.8h。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发作。结论了解并掌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635例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1981年12月至2002年6月共完成63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性382例、女性253例,年龄11~63岁(32.4±10.70)岁。68.7%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为NYHA 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是首位病因。479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72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84例患者行多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合并其它手术15 例。共植入人工机械瓣膜719例。结果 总死亡率9.10%(1997年前为14.5%,1997年后为4.1%)。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结论 尽可能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以及良好的术中心肌保护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