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周晓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21-322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续发展中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2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30例幼儿肺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IgG、IgM抗体,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RSV-IgG阳性占33.2%;IgM阳性占8.7%。对照组RSV-IgG阳性占13.1%;IgM阳性占2.2%。实验组ADV-IgG阳性占11.3%;IgM阳性占3.6%。对照组ADV-IgG阳性占9.7%;IgM阳性占2.3%。实验组MP-IgG阳性占46.0%,IgM占19.4%。CP-IgG阳性占51.5%;IgM阳性占8.7%。对照组MP-IgG阳性占36.2%,MP-IgM占22.3%。CP-IgG阳性占45.4%;IgM阳性占11.5%。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RSV-IgG、IgM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仍然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同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也已成为毛细支气管炎重要的病原体。它们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续发展为哮喘过程中分别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见病原情况,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2012年冬春季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入院当天同时满足病程第5天静脉血,进行呼吸道病毒Ig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及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3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检测,RSV阳性95例(30%);ADV阳性3例(0.9%);IV阳性7例(2.2%);PIV阳性10例(3.16%);MP阳性56例(17.7%);CP阳性30例(9.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仍然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已成为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病原检测情况。结果:(1)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33.27%)、肺炎支原体(15.21%)、人类偏肺病毒(11.37%)、人类博卡病毒(4.92%)、副流感病毒-3(4.34%);(2)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26.05%)、肺炎链球菌(14.72%)、呼吸道合胞病毒(8.32%)、流感嗜血杆菌(5.81%)、人类偏肺病毒(5.77%);(3)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52.25%)、肺炎链球菌(12.72%)、人类博卡病毒(5.87%)、人类偏肺病毒(4.70%)、呼吸道合胞病毒(2.94%);(4)间质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39.15%)、呼吸道合胞病毒(23.64%)、腺病毒(6.98%)、人类博卡病毒(3.49%)、肺炎链球菌(3.49%);(5)哮喘急性发作病原检出率依次是肺炎支原体(30.81%)、肺炎链球菌(15.01%)、呼吸道合胞病毒(13.15%)、人类偏肺病毒(10.09%)、流感嗜血杆菌(5.71%)、人类博卡病毒(3.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分别是引起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单一病原,也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仅次于病毒的第二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宁波某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情况,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入院用日本富士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为阳性患儿337例,同时用郑州安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A)、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B)、嗜肺军团菌抗体IgM(LP)、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IgM(PIV)、腺病毒抗体IgM(ADV)、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RSV)、肺炎衣原体抗体IgM (Cpn).结果 337例MP-IgM阳性患儿混合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比率为60.5% (204/337).其中混合感染一种病原体比率为37.4%(126/337),以INFB为主;混合感染两种病原体比率为16.9%(57/337),以INFB+ADV和INFB+PIV为主;混合感染三种及以上病原体比率为6.2% (21/337),以INFB+ PIV+ADV为主,混合感染均以24岁为主.结论 本地区MP患儿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交叉感染率相对较高,并以MP+INFB模式为主,应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沙燕 《首都医药》2013,(18):31-32
目的通过对患儿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统计,总结不同月份所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现状和阳性情况,从而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从检测的标本中抽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共1377份。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针对检测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5种病毒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1377份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阳性病毒577份,总阳性率为41.90%,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的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17%、3.05%、0.65%、9.80%、5.23%。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阳性情况会随着季节中月份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儿童慢性咳嗽7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春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10-1511
目的 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2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一病因59例(81.94%),多重病因13例(18.06%).单一病因中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23例(31.9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6例(22.22%),咳嗽变异型哮喘CAV 12例(16.67%),其他8例(11.11%).多重病因中CAV合并UACS 3例(4.17%),CAV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例(4.17%),UACS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5例(6.94%),胃食管反流病合并CAV 1例(1.38%),CAV、UACS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1.38%).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UACS、CAV是主要原因;除了单一病因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多重病因.  相似文献   

7.
小儿慢性咳嗽16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为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64例慢性咳嗽小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164例中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25.6%),咳嗽变异性哮喘31例(18.9%),鼻炎后滴综合征23例(14%),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18.3%),肺炎衣原体感染10例(6.1%),胃食管反流23例(14%),支气管异物2例(1.2%),肺结核2例(1.2%),药物诱发的咳嗽1例(0.6%)。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鼻炎后滴综合征、肺炎支原体感染、胃食管反流是其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小军  宋作林  黄玲 《中国医药》2010,5(11):1063-1064
目的 了解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感染提供防治依据. 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系统软件,统计分析68例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中60例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血清抗体检测. 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6株,23.5%)、大肠埃希菌(12株,17.6%)、金黄色匍萄球菌(12株,17.6%)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最明显.60例患儿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26株(43.3%);肺炎支原体17株(28.3%);肺炎衣原体8株(13.3%);腺病毒4株(6.7%),其他5株(8.3%). 结论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复杂,临床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清除新生儿的感染诱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疾病反复和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9.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梁励秋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21-3422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在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主要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某些及腺病毒肺炎支原体也可以引起本病[1].本研究对120例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晓华  李岚  陈晨  朱双桂 《江西医药》2014,(12):1356-1359
目的:分析冬春两季儿童肺炎感染病原学构成,为儿童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肺炎患儿19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痰培养、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及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3例肺炎患儿中,病原阳性946例,阳性率48.7%,感染病原中病毒感染633例(66.9%),细菌感染195例(20.6%),支原体感染147例(15.5%),衣原体感染39例(4.1%),混合感染221例(23.4%)。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62%),其次是巨细胞病毒(30.2%),流感/副流感(9.3%),腺病毒(5.5%)。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最多见(12.5%),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9.8%)。1岁以下肺炎感染病原阳性率(64.8%)高于其他年龄段,以RSV、CMV感染为主,肺炎支原体是3岁以上儿童肺炎主要感染病原。重症肺炎218例,病原阳性146例,阳性率67.0%,以RSV感染为主,占62.2%,重症肺炎混合感染多,占24.3%。结论儿童肺炎发病以1岁以下儿童常见,病毒是冬春两季儿童肺炎最常见感染病原,且主要以RSV感染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率高,尤其是重症肺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65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全部误诊,其中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5例(38.5%),慢性支气管炎18例(27.7%),急性支气管炎13例(20.0%),慢性咽炎8例(12.3%),过敏性鼻炎1例(1.5%)。治疗1周后,咳嗽基本消失21例(32.3%),明显缓解31例(47.7%),部分缓解13例(20.0%)。结论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基层医院缺少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同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5种常见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中5种病毒[腺病毒(ADV)、柯萨奇病毒(CBV)、巨细胞病毒(CM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367例急性下呼道感染患儿血清中,检出病毒IgM阳性例数为217例(59.1%),其中单一病毒IgM阳性149例(40.6%),≥2种病毒IgM阳性68例(18.5%),ADV、CMV、RSV为主要病毒病原体;男性患儿病毒IgM阳性率为54.1%,女性患儿为57.8%,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病毒IgM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个月~1岁,阳性率为63.5%,2~3岁次之,阳性率为57.5%;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以RSV感染为主,随着气温的升高则以ADV感染为主;以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最高(58.1%),其次是支气管肺炎(57.9%),大叶性肺炎最低(19.2%)。结论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较高,且有季节及病种的规律性。应重视病毒病原学检测,及早明确感染病原,以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分析门诊及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宁陵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咳嗽患儿620例,通过前瞻性分析,明确病因。结果前三位病因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别占33.9%、28.4%、15.5%,其他病因为迁延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百日咳、抽动症等。结论本组0~1岁慢性咳嗽患儿主要病因为PIC、迁延性支气管炎、百日咳。1~3岁患儿病因以迁延性支气管炎为主,其次是PIC和CVA。3岁以上儿童以CVA、PIC和URCS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 采集31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NF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Y Ⅰ、Ⅱ、Ⅲ),腺病毒(ADV),鼻病毒(RV),偏肺病毒(hMPV)检测.结果 31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258例,阳性率为81.1%.检出6种呼吸道病毒、其阳性率分别为RSV 36.2%,hMPV21.7%,RV 14.5%,INF-B 1.3%,PIV-Ⅲ3.1%,ADV 5.3%.4至6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92.7%),1至3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低(51.3%).1岁以前主要是RSV和hMPV感染,1~3岁主要是RSV和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是RSV、hMPV感染,婴幼儿哮喘主要是hMPV、RV感染.结论 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其次是hMPV、RV.喘息患儿病毒检出阳性率呈季节性分布,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总结永煤集团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永煤集团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97例,对其中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诊断的37例(误诊为支气管炎19例,哮喘6例,慢性咽炎8例、肺炎4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A级10例,B级20例,C级7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就诊病例均给予6周PPI制酸及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继发呼吸道感染者给予短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6周后咳嗽等症状均消失。结论临床医师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其呼吸系统的症状,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咳嗽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向阳 《黑龙江医药》2009,22(4):566-567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79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检、相应辅助检查。结果:小儿慢性咳嗽病因主要有咳嗽变异型哮喘(21.6%);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41.8%);鼻后滴漏综合征(13.9%);胃食管反流(7.6%);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5%)。结论:科学地进行病因诊断及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慢性咳嗽患儿70例,充分对患儿病因与个体特征进行分析后,针对不同病因所致慢性咳嗽采取对应治疗,包括呼吸道炎性反应如肺炎与咽炎等所致采取抗生素治疗。结果70例慢性咳嗽小儿在治疗3d后,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咳嗽消失,痊愈69例(98.57%),好转1例(1.43%),无效O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慢性咳嗽患儿致病病因很多,临床治疗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病因与个体特征采取对应治疗,能提高患儿临床治愈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支原体感染关系。方法:通过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门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8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为对照组,使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方法对两组患儿的MP-IgM进行测定,观察组的MP-IgM(+)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108例患儿中MP-IgM(+)患儿46例,占42.59%,对照组MP-IgM(+)患儿11例,占11%。46例CVA合并MP-IgM(+)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总有效率为95%。对46例患儿进行为期7~24个月的随访,仅有2例患儿咳嗽轻度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大环内酯类对此类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