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训导技术(中医导引反馈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合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30例脑卒中偏瘫合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神经训导系列技术进行治疗,包括神经训导仪治疗、上肢潜能开发训练、神经训导式作业疗法训练、干扰电治疗等,1次/d,20min/次,共治疗40次。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侧耸肩肌、肩外展肌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分别摄取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进行物理诊断检查,并进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rugl—Meyer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三角肌、斜方肌表面肌电信号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分别为(25±11)分比(8±4)分,(56±26)μV比(10±10)μV,(76±24)μV比(13±12)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治疗后上肢肩关节半脱位恢复正常者9例,恢复至轻度17例,显效率30%(9/30),有效率70%(21/30)。结论神经训导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合并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是恢复脑卒中偏瘫合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徒手淋巴引流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和康复医学科2022年6—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徒手淋巴引流治疗,治疗组予以徒手淋巴引流治疗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肩关节活动评分、日常行动能力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分、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液流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肩关节活动、日常行动能力、疼痛、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较对照组低,上肢淋巴液流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徒手淋巴引流配合肌内效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及疼痛,提高患肢日常活动能力,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7-219
目的分析临床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所接收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疗法治疗分为对照组合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康复疗法,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临床预后评定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为93.3%、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为73.3%、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效果,改善肢体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02例,按照数字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观察组加用电针齐刺,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相关指标,上肢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6/51)高于对照组(74.5%,38/51),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5/51)略高于对照组(3.9%,2/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好于单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前者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6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日常康复治疗和普通四肢联动训练;治疗组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4周后,采用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评定肩关节半脱位改善程度;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HI值低于对照组;FMA-UE、MBI评分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症状,提高患者上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神经松动术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运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周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3周后上肢FMA评分分别为(52.41±2.27)分、(39.48±4.42)分;STEF评分分别为(59.41±3.02)分、(47.73±2.6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负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负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摄取双侧肩关节X线并进行指诊,并采用患侧上肢疼痛VAS评定、改良Fugl-Meyer(FMA)评定、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42.5%)显著高于对照组(15.0%)(P<0.05)。结论上肢负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分别为(20.44±3.88)、(17.77±3.37)mm,均短于对照组的(22.87±4.35)、(19.70±3.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肩峰-肱骨头间距,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青鹏膏剂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宇航 《中国医药》2010,5(7):646-647
目的 探讨青鹏膏剂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应用青鹏膏剂 对照组给予骨质宁搽剂.2组均取药物适量,均匀涂于患处,3次/d,连续应用3周,比较2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性疼痛评分分别为(5.85±1.53)、(3.54±1.48)分 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92±1.64)、(2.63±1.51)分,2组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较治疗组改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32±2.75)、(3.67±1.54)分 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6.18±2.56)、(2.43±1.35)分,肩关节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较治疗组改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鹏膏剂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胛骨周围肌肉训练对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将2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肩胛骨周围肌肉锻炼,为期8周,每周5次的治疗。比较两组触诊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肩峰肱骨头间隙以及上肢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峰肱骨头间隙各组在干预措施结束后均比干预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锻炼可以降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减轻肩关节半脱位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的 60例脑卒中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的基础上联合视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 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 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改良 Barthel指数量表( 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6周后,观察组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伸肘肌电均值、伸腕肌电均值)、 MBI评分分别为( 41.02±3.54)分、(120.36±35.87)μV、(71.20±14.19)μV、(88.45±3.56)分均优于对照组( 30.01±3.69)分、(100.01±15.20)μV、(56.70±16.83)μV、(77.10±6.58)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及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选择粤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针刺、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肩部功能恢复质量、疼痛改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AHI、NHIS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HI评分、NHI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AHI评分、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1个月直至治疗结束两组组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是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在康复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对于整体疗效来讲较为理想,能有效恢复肩关节正常位置,降低疼痛,改善功能,减少神经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情况.方法:将5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康复及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患者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ugl- meyer评分、BI评分进行分析.结果:经相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良姿位摆放、主动及被动运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低频治疗、熏蒸、肩吊带及药物治疗等。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进行评定。结果 36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显效24例(66.67%),有效10例(27.78%),无效2例(5.55%)。治疗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接受肌内效贴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价治疗效果,通过下肢FM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法进行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硕  陈慧芳 《安徽医药》2023,27(11):2212-2215
目的 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病人60例,依托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在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共治疗4周,每周6次,每次20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sFMA-UE)评分、Wolf上肢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s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9.27±2.11)分、(29.23±1.30)分、(54.17±5.58)分均优于对照组(33.33±3.13)分、(28.23±2.06)分、(49.67±5.5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肌肉触发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肌肉触发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应用表面肌电评估系统及影像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差异明显。结论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丹 《中国处方药》2014,(11):139-14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肱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肱骨颈骨折患者91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12周后采用Constant评分法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情况,分析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67.1±6.3)分,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3.5±8.6)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5.3±0.7)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1±0.4)分;对照组满意度为84.8%,观察组满意度为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肱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