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及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医院就诊的33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110例。所有患者均行传统手法复位,A 组进行小夹板固定,B 组进行石膏固定,C 组进行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长度、腕关节功能评价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固定12周后 C 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相对长度解剖结构复位程度较 A、B 组更趋向于正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固定12周后 A、B 组上述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 A、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B 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普通型桡骨远端骨折,如A、B型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基本上均可采用夹板、石膏等固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对于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临床报道不一。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1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部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手法整复石膏夹或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小型C臂X光机下闭合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或夹板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L或T型钛板内固定、配合中医中药内服外用,对93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治疗后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愈合标准为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愈合时间4-12周,平均6周.优62例、良13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6.0%,4例效果差的其中C2型2例、C3型2例,均为高龄(年龄>75岁)体质差骨质疏松严重,而且均为首次复位后,消肿后骨折再移位,患者及家人既不接受再次复位也不愿手术.结论:手法复位结合闭合穿针固定,因创伤小,复位时结合撬拔多能达到较好的复位,愈合良好.对于C 型骨折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固定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故仍作为首选,而对于那些复位后再移位,明显影响功能的,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治疗的最佳入路。方法将6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30例,分别采取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并对所有患者追踪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良率为94.7%高于B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治疗中,掌侧入路的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张立峰 《江苏医药》2013,39(6):699-700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42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用克氏针内固定和辅以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5-2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改良GW术后腕部功能评分:优,34例:良,6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5.24%.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临床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02-106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轴向再短缩移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后桡骨轴向再短缩移位患者45例。依据复位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再短缩移位程度分为2组。收集其性别、年龄、患侧、骨密度、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及固定时间等资料并比较,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桡骨轴向再短缩移位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个月。两组性别、受伤至复位时间、患侧以及固定时间对轴向再短缩移位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折分型以及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14(1.012;2.091),P<0.001]、骨折分型(B,C型相对于A型)[OR=0.374(0.184;0.912),P=0.013]以及骨密度(骨质疏松)[OR=0.756(0.456;1.321),P=0.032]是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后轴向再短缩移位的危险因素。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抗轴向应力较弱,存在桡骨轴向再短缩移位现象,年龄、骨折分型(B,C型)和骨密度(骨质疏松)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07年9月治疗125例桡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为A、B、C3型,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T”形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4种固定方法,分别进行骨折的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并行其功能评价。结果12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个月,平均8个月。保守治疗组58例关节面平整,16例仍有轻度的不平整移位。优56例,良11例,可7例,优良率90.5%。手术组51例关节面平整,桡骨轴向无缩短。根据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39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4.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多数是稳定的关节外骨折,传统的手法复位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关节面移位骨折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数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于低能量损伤、关节外骨折的患者,闭合复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复位后达到要求,并且没有不稳定的征象,可采用夹板、  相似文献   

9.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7%,占上肢骨折的14%[1]。大多数患者均能通过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对于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手术治疗成为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采用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2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所有患者接受骨折后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研究组采用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外支架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3~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研究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在治疗非开放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2例(B组)。术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疼痛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半髋置换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复杂颌面骨折外科治疗麻醉中常用的3种气管插管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比较,探讨一种最佳的气管插管径路。方法:回顾本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复杂颌面骨折全麻术79例,其中,26例选择经鼻气管插管(A组),35例选择气管切开术插管(B组),18例选择经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C组),观察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及导管对术野操作影响情况,术后插管并发症及患者对美容满意度。结果: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插管径路对术中SpO2维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术中操作影响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A、C组患者对术后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经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可很好维持患者术中SpO2,明显减少术中因导管位置对术野操作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气管插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提高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80例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随进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用CNP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CNP后,可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7例(A组),行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7例(B组),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矢状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48周两组间患者矢状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随访时行腰痛治疗结果评分(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行之有效,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水泥椎体成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案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两组脊柱畸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显示B组的脊柱畸形角度为(6.7±1.2)°、明显小于A组的(9.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值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Frankel分值均明显改善,分别为(3.8±1.3)、(3.1±1.5)分,以B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为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14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53例(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41例(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5例(C组),比较了三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在1~3年回访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方式的疗效.结果 A、B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但C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B组(P< 0.05); A、B、C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9.3±6.5)、(86.2±5.8)、(84.4±4.4); 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4.34%、85.4%、64.8%,A、B组的Harris得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下地活动时间及Harris得分等具有优越性,在骨折类型、患者状况及经济条件允许下推荐全髋或半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单一前路)28例、B组(单一后路)29例、C组(前后联合入路)29例3组。观察比较3组术中术后基本情况、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红细胞沉降率、骨融合时间、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角度、末次随访矫正丢失角度和ASIA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A组出现9例并发症,B组7例,C组8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灶范围、病变程度等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例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的HBV DNA、ALT、AST、ALB、TBIL、CHE、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双柱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发组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角度改变为(123.11±3.98)°;复发组术后屈伸角度功能改变为(139.45±7.94)°.Flynn评分:初发组优4例,良0例,可0例,差2例;复发组优21例,良0例,可2例,差1例;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柱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早期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评分比较,3个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