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红利  刘骅 《首都医药》2011,(16):43-44
目的观察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睡前顿服)和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单位,一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加阿司匹林(75mg,睡前顿服)。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及其不良反应,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9.0%,效果优于对照组,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未增加出血风险;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加用灯盏花素静脉滴注治疗,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潘晓峰  邵卫 《医药导报》2011,30(7):901-902
目的 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100 mg,po,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每次60万U,ti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部分改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黏稠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出血风险,蚓激酶肠溶胶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登青 《首都医药》2014,(18):46-47
目的:通过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脱水、护脑、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脉血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连续4周。观察其用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指数、低切指数、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神经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神经缺损评分,是改善组织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余汉取 《海峡药学》2009,21(3):99-101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其间无出血和过敏反应。头颅CT复查无梗死后出血现象。结论氯毗格雷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谭江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86-188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溶栓后给予丹参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检测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2.9%),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而对脑梗死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1)临床试验设计,73例发病3周后用药的脑梗死患者,分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23),分别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U和安慰剂2粒,tid,给药28d.统一实验室检测病例的凝血、纤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缺损程度.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g)降低,D-二聚体含量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含量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改善,且均具有显著性.安慰剂对照组则改变不明显.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2组均有改善,但是治疗组恢复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88%,对照组47.8%.73例患者中,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2%),无肝肾功能影响.结论:百奥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徐敏  冯仰柏 《首都医药》2010,17(4):39-40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蚓激酶胶囊2粒(60万U),tid,加服阿司匹林75mg,po,q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75mg,po,qd,连用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48例(90.57%),对照组总有效41例(77.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改善血流流变学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丽  袁峰  李松奎  王丽莉 《医药导报》1999,18(3):177-178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临床体征及各项实验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口服噻氯匹定250mg/d,共21天;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共21天。其余治疗两组相同。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作血液流变学各项目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出血时间均有显著变化,但治疗组更为显著,全血粘度、白细胞计数也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噻氯匹定治疗脑梗死优于肠溶阿司匹林,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蚓激酶胶囊并静滴血塞通粉针,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粉针,均以14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则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测定凝血功能、血流变学及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均有改善,但是治疗组恢复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71.05%(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王亮  冯贺强  王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342-2346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治疗,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五正聚蛋白3(PTX3)、血管紧张素Ⅱ(Ang ΙΙ)和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9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KC、PTX3、Ang ΙΙ和GMP-14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KC、PTX3、Ang ΙΙ和GMP-140水平,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百奥蚓激酶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博  彭旭  唐璐 《首都医药》2007,(24):28-29
目的 观察百奥蚓激酶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8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点滴,连用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百奥蚓激酶胶囊60万单位,每日三次,餐前30分钟口服,疗程14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蚓激酶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蚓激酶冶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赵玉琴  刘春 《中国药业》2014,(18):102-103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发病均在72 h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蚓激酶胶囊并静脉滴注血塞通粉针,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粉针,均以14 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则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1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86例,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滴,1次/d;两组同时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d,20d为1个疗程。于治疗开始时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监测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服药种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和研究组(依达拉奉+尤瑞克林),每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为突出,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降低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邱锦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9):1639-1641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基础治疗即降压降血糖、颅内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值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值和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值、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依达拉奉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颖奇  蒋文军 《首都医药》2009,16(20):36-37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6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3个月后,统计患者各项相关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及中切血黏度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而且治疗组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肠溶胶囊能够显著改善TIA患者的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TIA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