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述疫苗三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们的祖先发明人痘、琴纳(Jenner)发明牛痘到今天,疫苗在防治许多疾病中的功绩已为世人所公认.1995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召开专门研讨脱氧核糖核酸(DNA,以下简称核酸)疫苗会议,称之为疫苗学的新纪元和疫苗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是19世纪末以巴斯德(Pasteur)为代表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第二次疫苗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采用核酸重组技术和蛋白化学技术制备的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2.
多价CTL表位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把带有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到动物细胞中 ,使之在细胞内持续表达出天然的抗原物质 ,诱导强而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 ,已经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防治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被誉为第 3次疫苗革命。近年来 ,T细胞识别机制及抗原加工提呈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日益成熟 ,大量CTL表位得以鉴定 ,为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构建DNA疫苗的基因也由整个目的抗原的编码基因转变为编码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表位的小基因[1] 。以CTL表位为基础的DNA疫苗已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关于疫苗的传统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治疗性疫苗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作为预防目的的传统疫苗概念。最近出现的新型疫苗如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彻底改变了疫苗多为蛋白、只能预防的经典概念,引进了治疗性疫苗和核酸及细胞疫苗的新内容,大大拓展了人们对疫苗组成和功能的认识,被称为是疫苗学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DNA疫苗主要转运途径及其安全性的研究现状,探讨DNA疫苗的不同转运途径在动物实验和人类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 ed line、PubM ed及CNK 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NA疫苗、电穿孔、基因枪、直接注射、喷雾、脂质体包裹"等为关键词,检索2008-2011年的相关文献,总共检索到英文文献97条。纳入标准:①DNA疫苗的一般特性;②DNA疫苗电传孔转运途径;③DNA疫苗基因枪注射途径;④DNA疫苗直接注射途径;⑤DNA疫苗黏膜免疫途径。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3篇。结果 DNA疫苗自偶然被发现以来,显示出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举成为第三代疫苗。使用合适的转运途径能增加DNA疫苗在体内的免疫原性和转染效率。然而,转染效率的增加,使得人们对基因整合等安全性问题的担心更甚。结论 DNA疫苗通过合适的转运途径能够增加其在体内的免疫原形和转染效率,各种转运途径均是安全的。在不久的将来,DNA疫苗将能应用于人类,造福世界。但是在实验或临床试验中还是要关注并防止DNA疫苗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关于疫苗的传统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治疗性疫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疫苗只能预防的经典概念,大大拓展了人们对疫苗组成和功能的认识,被称为是疫苗学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6.
DNA疫苗的主要意义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DNA疫苗的主要意义与各种特性。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DNA疫苗的意义、各种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结果DNA疫苗有利于多价或多联疫苗的研制、相对一、二代疫苗更加安全稳定、可同时诱导广泛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可产生很好的交叉保护反应等。结论DNA疫苗作为第三代疫苗在免疫预防方面将起重要作用,并且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闫惠平  杨月 《北京医学》2001,23(4):237-238
DNA疫苗也有基因疫苗、核酸疫苗、DNA免疫、基因免疫等各种名称和相关概念.有人将DNA疫苗称为第三代疫苗.第一代疫苗以Jenner用牛痘预防天花为代表,人类从此开始摆脱许多疾病的困扰.第二代疫苗是运用基因重组技术,以特定的基因表达产生的抗原作为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就是典型例子.DNA疫苗则是将编码目的抗原的基因与载体重组以后,经不同途径将基因直接转入机体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加工机构合成抗原,从而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近年来,DNA疫苗在打破HBV慢性感染的免疫耐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乙型肝炎及HBV无症状携带状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DNA疫苗佐剂     
DNA疫苗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Wolff首先发现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DNA通过肌内注射可以使外源基因在体内表达,这激起了科学家们对DNA疫苗最初的探索,随后Tang等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DNA疫苗实验,由此一个新型疫苗形式诞生了[1-2]。  相似文献   

9.
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或基因疫苗,是最近几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疫苗,其组分为编码蛋白质抗原的双链环状重组表达质粒,它的出现被誉为第三次疫苗革命,通过肌肉注射等途径接种动物后,外源基因能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相应抗原,通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加工、提呈、诱导免疫应答。 l核酸疫苗的发现:Wolff等(1990)将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虫荧光素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 RNA和 DNA的表达载体注入小鼠骨骼肌后,这些基因都能在肌细胞内表达相应蛋白[1]。Williams(1991)报道用基因枪将…  相似文献   

10.
疫苗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带来的病痛和损失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且也逐渐向治疗领域延伸 ,如美国最近研制的针对繁殖细胞的单疱 6携带DNA的治疗性疫苗。虽然我们在对许多传染病疫苗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没有有效疫苗的疾病 ,这也就是第三代疫苗发展的重点原因。DNA疫苗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 ,得到病原体抗原基因和载体 (质粒和病毒或细菌 ) ,直接注入体内 ,目的基因在体内表达出抗原蛋白经MHCI类或MHCII类分子提呈 ,诱导抗体的表达及细胞依赖的细胞裂解等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应答。它之所以有很…  相似文献   

11.
增强DNA疫苗免疫效应的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NA疫苗便应运而生,从而开辟了人类疫苗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研究表明DNA疫苗注射到机体后表达出相应的抗原蛋白,能够模拟自然感染刺激机体产生更加全面的免疫应答,因而比传统的减毒、灭活疫苗及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很多现有的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不及传统的减毒和灭活疫苗,因此,探索提高DNA疫苗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是目前DNA疫苗研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对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DNA疫苗组), 质粒DNA以10 d间隔免疫3次;B组(联合免疫组),质粒DNA以10 d间隔免疫 2次后以GST-cC1融合蛋白加强免疫1次;C组(蛋白质疫苗组),分别在第0、3 周免疫接种融合蛋白;D组(pcDNA3对照组),以10 d间隔,3次免疫接种质粒pcDNA3.ELISA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以MTT法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C组可诱导相对较强的小鼠免疫应答,其特异性IgG和IgG1以及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4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免疫的类型以Th2应答为主.B组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A组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均以Th1应答为主.结论:以 DNA priming-protein boost的策略可有效诱导较DNA疫苗单独使用更高的特异性抗体应答,且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以来,众多疫苗相继出现,为全世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一些传染病和新发的传染病,如流感、丙型肝炎、艾滋病和疯牛病等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疫苗。这些都证明了传统疫苗能力有限或显得无能为力。1990年Wolff等人将DNA重组表达载体注入小鼠的骨骼肌中,结果意外发现载体上的基因在局部肌细胞内表达,且产生了抗体,这一偶然发现导致核酸疫苗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结核分支杆菌MPT64 DNA疫苗的纯化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MPT64 DNA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的效果。方法:通过Qiagen质粒纯化试剂盒纯化质粒DNA;将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载体质粒组和重组质粒组于第0周、第3周、第6周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各1次,卡介苗组只在0周时皮内注射卡介苗1次;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MPT64抗体。结果:纯化后的JW4303和JW4303-MPT64质粒DNA经电泳证实无RNA污染,OD260/OD280大于1.8,每2000ml培养菌可获得2mg左右的质粒DNA。以三个对照组15只小鼠的血清抗MPT64抗体OD值经x^- 2s为正常界限值,免疫4周时重组质粒组10只小鼠中有4只血清中抗MPT64抗体阳性;免疫7周时有5只小鼠抗体阳性,抗体水平较前略微增高。结论:结核分支杆菌MPT64 DNA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只能诱导部分小鼠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家用一种以DNA为基础的新疫苗阻止HIV1传染黑猩猩。这是首次有人设法使黑猩猩不感染HIV,在免疫学反应方面,黑猩猩是最接近于人类的动物。研究小组推断,他们的DNA疫苗能够阻断持续感染的确立,是有“前所未有的”效果。此疫苗是用减弱的病毒基因,而不是这些基因产生的蛋白制成的。研究人员给3只黑猩猩注射此疫苗,第4只动物作为对照,然后用  相似文献   

16.
DNA疫苗引发局部肌肉组织DCs、CD4+T细胞的聚集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注射DNA疫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肌肉注射部位细胞的聚集情况,并对细胞表型进行检测,为阐述DNA疫苗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机制提供直接的组织学证据。方法 分别于DNA注射小鼠后6h、12h、1d、2d、3d、4d、5d、6d切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细胞聚集情况;LSAB法检测聚集细胞CD205、CD4及CD8分子的表达。结果 疫苗注射后6h~6d,在肌肉组织间隙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浸润,早期主要以巨噬细胞样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晚期巨噬细胞样细胞占优势。在疫苗注射后24h的肌肉组织中有少量的CD205阳性细胞,第3d时数量稍多,其余时间段CD205染色均为阴性。对浸润的淋巴细胞的亚型进行鉴定发现,在6h~6d的肌肉切片中只检测到CD4^ T细胞,未发现CD8^ T细胞的细胞。结论 DNA疫苗免疫注射引发的细胞浸润与一般的炎症反应不同,有其特有的特征。DCs、CD4^ T细胞参与DNA免疫并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DNA免疫激活的CTL发挥免疫效应可能不在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DNA疫苗,并探讨其在实验动物体内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乙肝病毒的S基因片段后装入pVAX载体,并以此为修选疫苗免疫(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取其组织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检测DNA整合情况。结果:构建了乙肝核酸疫苗pVAX-HBsAg。免疫接种该疫苗第3周时在小鼠肌肉、肝脏、脾脏、胸腺均有不同量的游离质粒存在;第6周除在股四头肌可检测到外,其余组织中均为阴性;第12、18周时检测所有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pVAX-HBsAg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无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   

18.
核酸疫苗及其在疾病免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从发现质粒载体携带的基因能在小鼠肌细胞中表达,核酸免疫技术已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并被看作是继传统疫苗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本文就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优越性,安全性,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张斌  欧子民  王代友 《广西医学》2009,31(2):267-270
肿瘤的治疗目前仍是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疫苗的发展经历了肿瘤细胞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基因疫苗三个阶段。肿瘤基因疫苗也称DNA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与肿瘤相关抗原(TAAs)有关的全长、表位、独特型(Id)和融合DNA疫苗,能够自主复制的RNA疫苗,与树突细胞(DCs)相关的肿瘤基因疫苗等。近年来,肿瘤基因疫苗在动物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DNA疫苗在嗜肝病毒慢性感染的个体诱导产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及其对嗜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探索打破病毒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转基因小鼠模型,采用WHV核心抗原(WHV core antigen,WHc Ag)的真核表达质粒(p WHc Im和p CGWHc)作为DNA疫苗免疫3次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Hc 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al T cells,CTL),ELISA检测血清抗-WHc抗体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血清WHV DNA载量。结果:DNA疫苗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诱导高水平的抗-WHc-Ig G2a抗体和WHc Ag特异性的CTL应答,而且DNA疫苗介导的免疫应答显著抑制WHV复制。与对照组相比,DNA疫苗处理使WHV转基因小鼠血清病毒载量下降2~3个Log值,其中p CGWHc免疫组的6只小鼠中3只血清DNA降至检测低限以下。结论:DNA疫苗可以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诱导产生强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控制WHV复制,提示DNA疫苗在打破嗜肝病毒特异性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开发成为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