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_1(vasc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s,VCAM_1),细胞间黏附分子_1(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_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_α,TNF_α)水平变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血清VCAM_1,ICAM_1,TNF_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外周血VCAM_1I、CAM_1及TNF_α水平无相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VCAM_1,ICAM_1与TNF_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CAM_1,ICAM_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VCAM、ICAM_1与TNF_α成正相关提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onproteinCRP)升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5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0例 ,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 3 0例的血清CRP浓度。结果 :ACS组血CRP浓度显著增高 ,与SAP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P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CRP可作为临床ACS患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方法:对144例ACS(ACS组)与74例稳定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Lp(a)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Hs-CRP水平在ACS组亦明显升高(P<0.05),常规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CS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L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P(a)可能在ACS发病中起促进作用,并且可能与Hs-CRP一样,是一项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CRP在ACS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3例ACS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者)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S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 ,采用干化学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CK和CKMB。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G)组CRP明显增高 ,而CKMB不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CRP和CK、CKMB均明显增高。结论 :CRP是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有效指标 ,判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变严重程度 ,CRP较CKMB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其发病率,且死亡风险高,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ACS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敏感标记物对ACS病情评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B型脑钠肽(BNP)主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58例,将其分为单纯AMI组(A组)和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于入院不同时间点抽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监测入院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对并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且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与心肌坏死标记物、室性早搏Lown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S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及同期同年龄组体检健康者25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hs-CRP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组hs-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与UA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MI组患者发病初期与治愈后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冠脉损伤的指标,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和PA的水平浓度。结果:SAP、UAP、AMI患者的PA逐渐降低,AMI患者的PA水平明显低于SAP和UAP患者(P〈0.01);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逐渐升高,PA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和PA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浓度反映急性冠脉事件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同程度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 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2 5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 ,比较 3组之间的血清CRP浓度的差异。结果 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者的血清CRP浓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RP浓度与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 ,CRP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4例(CRF组),正常对照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结果 CRF组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分别为(299.3±43.0)μg/L,(1295.3±213.0)μg/L,(11.7±2.5)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4.4±16.9)μg/L,(353.4±98.5)μg/L,(5.3±1.4)mg/L]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循环血清中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升高,提示在其疾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血管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名健康人血清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脑梗死轻、中、重型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变化在冠心病(CHD)发病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ACS患者血清中VCAM-1、ICAM-1和CRP的水平,以50例经冠脉造影正常者作对照。结果:ACS患者血清中VACM-1、I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1±54.6)和(556±42.2)μg·L-1(P<0.01)、(389±23.7)和(271±34.6)μg·L-1(P<0.01)及(7.05±3.13)和(4.22±1.41)mg·L-1(P<0.01);急性心肌梗塞(AMI)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VCAM-1和ICAM-1无统计学差异[(699.12±62.77)和(706.57±53.65)、(390.39±42.34)和(372.63±32.59μg·L-1](P>0.05);AMI患者CRP含量明显高于UA 患者[(8.06±2.78)和(6.33±2.01)mg·L-1](P<0.05)。结论:动脉粥样斑块所致的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伴随着介导血管炎症的VCAM-1、ICAM-1及CRP水平的增高,并且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其过度表达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尹芝兰  邓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696-2697,2700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 g/d,辛伐他汀20 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KP、TC、TG、LDL-C、H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 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与单用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ACS患者8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n=38,每日口服安慰剂)和辛伐他汀治疗组(n=42, 辛伐他汀20 mg/d,发病48 h内开始服用),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的浓度.hs-CR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脂采用酶法.结果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血脂,降低hs-CRP水平.辛伐他汀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