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增加可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1,2]).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能减轻视网膜水肿,提高视力,成为目前治疗CNV疾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3-5]).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不仅是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2]),而且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发的黄斑水肿(ME)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2]).  相似文献   

3.
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血管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VEGF已成为目前进行靶向治疗的主要目标.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能直接阻断VEGF蛋白,眼内注射Ranibizumab能够有效抑制CNV[1-5].我们对本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的一组CN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估中国人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CN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眼部新生血管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抗VEGF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为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已经为大量研究工作所证实。但在临床实践中,长期、大剂量的应用抗VEGF药物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并发症,甚至会影响正常眼组织血管生成过程和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因此,必须重视过度抗VEGF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带来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应用于眼科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均显示出良好疗效[1],但是其不良反应报告不多[2].我们从2007年7月开始使用Bevacizumab进行玻璃体腔注射,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可能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或是难以解释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跟底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阿柏西普(Aflibercept,眼用制药VEGF Trap-Eye,商品名Eylea)是继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之后的新一代抗VEGF药物,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VEGF家族所有成员,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VEGF Trap-Eye尤与VEGF-A亲和力高,作用时间持久,在临床前实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取得与Ranibizumab相似的疗效,且延长注射间隔并不降低疗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明显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且不同给药间隔可取得相似疗效;在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和减轻水肿方面亦有一定作用.用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在临床观察中.VEGF Trap-Eye治疗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要进一步全面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潜在的新生血管刺激物,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能结合并阻断所有VEGF异构体,使内源化VEGF的生物活性失效[2].对于BRVO伴黄斑水肿的患者,单次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但效果并不持久[3,4],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较单一注射治疗对视力预后更好[5].  相似文献   

9.
杨建宇  谢伯林 《眼科新进展》2008,28(12):956-959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造成许多眼底疾病和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CNV的形成密切相关,VEGF的过度表达将导致CNV形成。抗VEGF治疗能有效抑制CNV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就VEGF在眼内的分布及其在病理性CNV生成中的表达,和病理性CNV抗VEGF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在近视眼的患病率约为5.0%~10.0%,在高度近视眼可达40.7%[1],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CNV已有文献报道[2,3],我们对一组高度近视CNV患者进行了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常角膜是无血管、完全透明的组织,是眼部重要的屈光介质,但许多眼部疾病均可破坏抗血管生成因子与促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导致病理性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大量研究表明,CNV的形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通过多靶点多途径阻断该信号通路可以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为CNV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针对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新型靶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VEGF抑制剂和以微小RNA(miRNA)为核心的基因治疗,前者主要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核酸适体、VEGFtrap、VEGF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抗VEGF药物和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用药疗效、药物安全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眼内新生血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八十年代末分离提纯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EGF在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VEGF的研究引发了基础、临床多个学科的突破性进展。VEGF很可能就是眼科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视网膜未知因子”。VEGF的发现和认识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关系的阐明对于人眼新生血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62-64)  相似文献   

13.
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引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血管通透因子,临床上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形成取得了一定疗效[2.但新生血管形成受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单纯抗VEGF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3].  相似文献   

14.
眼内新生血管是多种致盲眼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新生血管形成受多种因子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复杂机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通透性增加。缺氧可诱导VEGF表达,VEGF通过NO的介导作用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还有多种抑制和促进血管因子共同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目前,人们通过基因手段抑制VEGF及其受体达到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为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开辟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学者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在糖尿病(DM)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而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Notch配体1(notc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两个重要的调节因子~([3]).  相似文献   

16.
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其药物治疗一直是眼科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较强的促新生血管生长因子~([1]),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2]),但HGF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及LMWH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碱烧伤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测量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蛋白与mRNA表达,观察LMWH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眼局部应用LMWH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眼新生血管的形成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因此研究新生血管的生成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急需攻克的研究课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强大和专一的刺激内皮细胞增生的因子,在新生血管生成中起着中心作用.通过眼内注射VEGF 受体嵌合蛋白、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 小干扰RN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生成.本文就靶向VEGF治疗眼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关系密切,抗VEGF药 物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突破点。人源化全长抗VEGF抗体Bevacizumab (Avastin) 有2个VEGF 结合位点,能够与所有具有活性的VEGF结合,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玻璃体内半衰期较长等特点。采用该药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 血管阻塞性疾病、黄斑囊样水肿等多种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但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有待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27-231)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是最常见的眼病致盲机制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发生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靶向性抗VEGF药物治疗CNV迄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回顾2007年,抗VEGF药物治疗CNV仍是眼底病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并且在给药方案、适应证、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各种联合疗法等方面均有进展.  相似文献   

20.
新生血管类眼底疾病是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严重丧失的常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VEGF药物的研发及广泛的临床应用改变了很多新生血管类疾病的预后,使这类疾病的治疗逐步进入了抗VEGF时代,特别是对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既往以光动力疗法(PDT)为主的wAMD治疗模式.虽然PDT在AMD治疗中退居次要地位,但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对于特殊情况下的AMD和特殊的CNV病灶,以及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