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建改善成人重度深覆修复方法的综合应用和临床体会。方法:对9例重度前牙深覆伴不同程度牙体牙列缺损的患者,综合应用固定义齿修复,通过适度增高垂直距离的重建方式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结果:重建以后全部患者牙列形态良好,咬合稳定,咀嚼功能及前牙美观均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半年至1年观察,无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不适主诉。结论:在患者已存在牙体牙列缺损需要修复时,采取适当增加垂直高度的修复性重建方法,可在修复牙体牙列缺损的同时,有效改善成年重度前牙深覆患者的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和美观,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牙列缺损的患者常伴有余留牙牙合面的重度磨损 ,使得垂直距离变低 ,咀嚼效率下降 ,严重者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病例的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1] 。牙合重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治疗方法 ,而颌位关系的确定是牙合重建修复的关键。笔者采取先行调位性咬合板治疗 ,再行牙合重建修复 ,收到很好疗效。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选择牙合面磨损严重同时伴有牙列缺损的患者 17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4 6岁。2 .治疗前颞下颌关节症状检查 :17例患者中有咀嚼肌群疼痛、关节区疼痛和关节弹响…  相似文献   

3.
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牙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牙列缺损并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探讨(牙合)重建的有关问题.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并伴重度(牙合)面磨损患者69例,制取修复前研究模型,根据不同的缺损类型进行(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或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随访3个月~4年,观察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的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症状得到了缓解,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在咬合升高后未出现新的颞下颌关节症状.结论 对于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患者,(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均是(牙合)重建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年牙体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关系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牙体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关系处理问题。方法对86例老年牙体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关系分为三类处理:①垂直距离不改变;②一次升高垂直距离修复;③一次升高垂直距离过渡修复,采用了多种修复方式。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其中72例两年以上。结果患者的咀嚼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美观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满意度;修复后多数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问题(TMD),偶发者经调后消失,修复前有TMD者,经修复治疗得到了缓解或并未加重;牙体牙髓牙周及修复体等一般情况多数良好。结论按本研究分类处理老年牙体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关系的方法,临床易于掌握,既可保证患者疗效又适当缩短了疗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13例重度深覆(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10例兼有颅颌系统功能紊乱症)用肌位咬合垫消除深覆对下颌运动的限制,调整髁突位置,观察2月待(牙合)位稳定,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用铸造支架咬合垫式义齿作(牙合)建修复。(牙合)重建后下颌边缘运动时水平向的位移增大,垂直向的位移减小,息止(牙合)间隙减小,快速开闭口运动速度加快,咀嚼效率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有所改善,说明(牙合)重建修复是成功的,重建了咬合,关节、肌肉的生理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义齿式牙合板治疗伴有牙列缺损和牙体磨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 对15例由于牙列缺损、余牙严重磨损等原因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义齿式牙合板修复缺牙,以恢复正常息止颌间隙、改善咀嚼功能.结果 经1~8年临床追踪,12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明显减轻,全部病例均恢复咀嚼功能,治疗和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义齿式牙合板可有效地治疗伴有牙列缺损和牙体磨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例.  相似文献   

7.
多个牙缺失、余留牙切缘和面重度磨损,息止间隙明显增大,颞下颌关节弹响,关节区压痛,咀嚼效能下降,在修复中是较为棘手的病例,普通固定桥和活动义齿修复,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笔者运用圆锥形套筒冠修复技术,对9例患者进行重建,经过8个月至3年的临床观察,均取得满意的效果。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8年8月以来我科治疗9例面严重磨损,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并伴有颞下颌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异常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0.5岁。1.2方法在修复前根据面与切缘磨损情况与息止间隙的大小,以及颞下颌关节的体征,制作临时垫。特别注意垫治…  相似文献   

8.
义齿式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牙列缺损磨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义齿式牙合板治疗伴有牙列缺损和牙体磨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 对15例由于牙列缺损、余牙严重磨损等原因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义齿式牙合板修复缺牙,以恢复正常息止颌间隙、改善咀嚼功能.结果 经1~8年临床追踪,12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明显减轻,全部病例均恢复咀嚼功能,治疗和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义齿式牙合板可有效地治疗伴有牙列缺损和牙体磨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牙列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病例进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重度磨损病例采用金属烤瓷冠桥进行重建修复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咀嚼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金属烤瓷冠桥进行重建修复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的关系及颌面垂直距离,原有的TMD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咀嚼效率明显提高。结论:金属烤瓷修复体是牙列重度磨损后咬合重建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迟帅  战德松 《口腔医学》2013,(10):694-696
目的观察利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联合软垫对垂直距离过低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垂直距离过低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对其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联合软垫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做3个月和半年的随访,用Fricton指数和临床症状评价效果。结果 1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Fricton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半年较3个月下降更为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3个月和半年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数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半年与3个月比较JP、MP、PI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可以在修复牙列缺损、恢复垂直距离的同时联合软垫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相似文献   

11.
he面磨损伴牙列缺损he重建修复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列缺损的患者常伴有余留牙he面的重度磨损,使得垂直距离变低,咀嚼效率下降,严重者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病例的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黯重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治疗方法,而颌位关系的确定是黯重建修复的关键。笔者采取先行调位性咬合板治疗,再行he重建修复,收到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牙齿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牙合)的类型,(牙合)干扰的类型,牙列缺损与缺失,(牙合)接触状态及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矫治方面,对牙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关系进行了评判。认为牙咬合错乱是一致病因素,往往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在治疗方面,应首先通过调(牙合)或修复,以使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正中闭合与正中(牙合)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牙列缺损的患者常伴有余(牙合)粝面的重度磨损,使得垂直距离变低,咀嚼效率下降,严重者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病例的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1].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完整的正中牙列和颞颌关节参数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57例完整的正中(年龄18~25岁)上下颌模型(114个),测量上下牙弓宽度和补偿曲线(前后向咬合曲线)曲度。问时研究其正中位颞颌关节断层X线照片,测量关节头高度,关节窝后壁至关节头的距离,关节窝深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牙列参数和颞颌关节参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根据显著性程度按顺序排列,首先是补偿曲线曲  相似文献   

15.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对 3 2例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 ,其中部分出现TMD的患者采用了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一次性修复。结果 :3 2例病例随访时间 2 .5个月~ 5年 ,患者咀嚼功能明显改善 ,纠正偏侧咀嚼 ,关节的症状均得到缓解 ;无TMD者咬合关系未做变动或垂直距离 (OVD)适当升高病例戴用义齿后未出现TMD症状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稳定垫具有平坦的面,能解除上下牙列间的尖窝嵌合关系和潜在的干扰。本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垫厚度为3mm~5mm(有少数达6mm~7mm),能使咀嚼肌受到适度拉伸,有利于咀嚼肌充分松驰。稳定垫没有任何导斜面,是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性调整作用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用高平导稳定垫治疗42名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对夜磨牙、关节弹响和/或肌肉疼痛三种主要症状的总的治愈率为57%,总的有效率在95%以上。在治疗过程中颌面肌肉、关节的触痛阈值有上升趋势,这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TMD患者牙列缺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牙列缺损、余留牙重度磨耗、低位咬合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作半年、1 年、3年追踪复查。检查项目为咀嚼功能与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8.73%、100%、93.67%,修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恢复缺失牙功能的同时,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症状,改善面容,提高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防止食物嵌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及修复方法。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牙列缺损并伴有严重磨耗,面下1/3高度变短的病例,采用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通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获得永久性咬合重建治疗。结果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病例,可通过暂时性修复进行过渡,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正中颌位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治疗及预防颞下颌关节疾病、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三维CT(3D.X-CT)观测和评价双侧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前后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方法:对19例双侧游离牙列缺损患者进行RPD修复,分别于治疗前后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TMJ)CT片,进行统计学t检验比较关节间隙的线性测量数值。结果: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在RPD修复前后相比,线性测量改变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间隙比值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患者主诉颞下颌关节区不适症状缓解,面下1/3距离得以改善,TMJ髁状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三维牙CT的应用使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得以量化,能客观评价双侧游离缺失患者通过RPD修复,改善双侧游离牙列缺损导致的垂直距离降低,TMJ髁状突前移回复于正常关节位,恢复了(牙合)、肌肉、关节的协调关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牙齿重度磨耗伴有复杂牙列缺损是老年口腔多发病之一。通常会导致临床牙冠变短,垂直距离过低,咬合关系不稳定等问题,给修复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恢复这类患者的垂直距离,重建咬合关系,增加咀嚼效能,已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1]。本文通过对39例患者采用金属铸造[牙合]垫式可摘义齿重建生理咬合,恢复垂直距离,增加咀嚼效能,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