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HF)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等变化及其联系,探讨该阶段血管内皮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及肺炎并HF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检测ET、D-dimer、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各组ET、D-dimer、Fbg、APTT有差异。心衰程度越重,ET、D-dimer、Fbg越高,APTT越低。其中以肺炎并重度心衰组明显,ET与D-dimer呈正相关(r=0.42P<0.01);D-dimer与Fbg亦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肺炎并HF婴幼儿存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激活;ET、D-dimer、Fbg增高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肺炎并发心衰的机理,观察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组(肺炎心衰组)25例,肺炎组26例,对照组25例,检测各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同时测肺炎心衰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结果:(1)肺炎心衰组血浆CGRP水平(26.97±19.50ng/L)较肺炎组(51.10±11.42ng/L)及对照组(49.80±11.76ng/L)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ET水平(105.95±21.46ng/L)较肺炎组(63.74±17.88ng/L)及对照组(60.34±11.69ng/L)均明显升高(P<0.01)。(2)肺炎心衰组患儿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为8.02±2.15kPa,与CG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与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1);(3)肺炎心衰组血浆CGRP与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提示重症肺炎患者缺氧致CGRP、ET失衡,是合并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炎心衰患儿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变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探讨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Geriss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测定不同程度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肺炎组血浆ET、Ang Ⅱ、NO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炎心衰组血浆ET、Ang Ⅱ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明显降低(P<0.01).心衰纠正后,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范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肺炎患儿PaO2与血浆ET、Ang Ⅱ及NO无相关性(P>0.05),肺炎心衰患儿PaO2与血浆ET、Ang H呈负相关(r=-0.73、-0.67,P<0.01),与血浆NO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ng Ⅱ和NO共同参与了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引起重症肺炎时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足月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9例极危重、22例危重、21例非危重疾病和10例正常新生儿作前瞻性研究,检测血浆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率(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计数外周血血小板(PLT),比较各组间凝血、纤溶活性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浆D-D、PT水平极危重、危重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极危重高于非危重疾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PTT极危重疾病组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新生儿D-D超过参考值范围占70%。疾病严重程度与D.D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828,P〈0.01),与PT、APTT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375、0.440,P均〈0.01)。结论 新生儿D-D水平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并不一定代表异常。但危重、极危重病患儿D-D水平明显升高,存在凝血系统被激活和继发纤溶亢进,凝血、纤溶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68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8例(A组)、未伴冠状动脉病变组50例(B组),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三组均检测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PT、TT、APTT均比对照组缩短(P<0.01),而D-dimer较对照组增高(P<0.01).A组与B组比较,PT、TT缩短(P<0.05),D-dimer增高(P<0.01).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婴儿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35例心衰婴儿根据Ross评分分成轻、中、重3组,30名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测定他们的射血分数(EF)和血浆BNP。结果心衰组婴儿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心衰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r=0.86,P<0.01),与EF成负相关(r=-0.79,P<0.01)。心衰纠正后血浆BNP下降,显著低于心衰纠正前水平(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是有助于婴儿心衰诊断、严重程度提示和预后判断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应用AZN-型血液动力流变测试仪,检测了20例重症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的血液动力流变学的改变。包括心血管功能,血液流态,微循环等17个参数。并同时检测了2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对照。结果:MAP、SV、SI、VPEI、GI、VPE、EW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K、ETK、AL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V、BV、R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T、TM均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衰可因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脏前后负荷加重,微循环障碍等为其提供病理依据。本测试仪还可进行监护和判断应用强心剂和解除微循环障碍性药物的疗效,此方法简单,是一个非创伤性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足月新生儿血栓弹力图(TEG)的特点,并评价其与传统凝血项目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至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52例足月新生儿作为新生儿组,34例择期手术成人患者作为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TEG、凝血功能4项、血小板(PLT)计数并做相应分析。结果新生儿组TEG参数:反应时间(R)为(4.18±1.08) min,凝固时间(K)为(1.21±0.45) min,最大切角(Angle)为(73.08±5.74)°,最大振幅(MA)为(65.68±7.13) mm;与成人对照组比较,新生儿组的R、K明显缩短(t=3.764,P<0.001;t=4.888,P<0.001),Angle、MA明显增高(t=5.539,P<0.001;t=2.873,P=0.001)。传统凝血项目中,与成人对照组比较,新生儿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t=5.449,P<0.001;t=13.134,P<0.001;t=3.575,P=0.001),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t=4.164,P<0.001),PLT明显升高(t=4.23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组TEG的K与Fib呈负相关(r=-0.374,P=0.004),Angle、MA与Fib呈正相关(r=0.354,P=0.007;r=0.630,P<0.001);K与PLT呈负相关(r=-0.430,P=0.001),Angle、MA与PLT呈正相关(r=0.427,P=0.001;r=0.586,P<0.001);K与APTT呈正相关(r=0.285,P=0.035),MA与APTT呈负相关(r=-0.324,P=0.017);而R与凝血功能4项、PLT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K、MA、Angle与PT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Angle与APT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TEG的参考区间不同于成人,足月新生儿TEG的参数与传统凝血项目有一部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出凝血系统的功能改变和临床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按照小儿/新生儿SIRS新定义将收住ICU的患儿分为SIRS组(24例)、非SIRS组(21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8例).SIRS组按预后再分为死亡组(10例)和生存组(14例),监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共10项反映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结果 (1)SIRS组中PT、APTT、TAT、TM、DD、TPA水平均较非SIRS组及对照组升高(P<0.05);AT-Ⅲ、PC水平均较非SIRS组及对照组降低(P<0.05),非SIRS组P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PLT、FBG水平在SIRS组、非SIRS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SIRS患儿中,死亡组与生存组各出凝血指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SIRS患儿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凝血活化、抗凝活性的降低和纤溶系统的活化;(2)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是疾病早期针对性反映患儿凝血系统所处状态的良好指标;(3)分子标志物对预后的意义尚需大样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肌钙蛋白-Ⅰ (CTnⅠ)对诊断心肌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 强,作为诊断心肌损害的指标之一已逐渐被人们 所接受。CTnⅠ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川崎病急性心 肌损害、新生儿窒息性心肌损害诊断方面已有较多 报道。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显然也可能发生 CTnⅠ的增高,但目前尚未见有这方面的实例报 道。本组通过对32例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肺 炎心衰)的患儿进行CTnⅠ测定,探讨了CTnⅠ在婴 幼儿肺炎心衰中的意义,同时通过心功能测定了解 婴幼儿肺炎是否并发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出血性疾病的可能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生后2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22)、早期早产儿组(n=241)和超/极早产儿组(n=128),比较不同胎龄各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并比较生后3 d内有无并发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结果 不同胎龄的3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PTT、PT、FDP、DD与胎龄呈负相关,而TT与胎龄呈正相关(P < 0.05)。与未患出血性疾病的早产儿相比,罹患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APTT延长(P < 0.05),DD值升高(P < 0.05)。结论 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长,生后凝血功能逐渐成熟。APTT及DD检测结果异常,预示早产儿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 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检测炎症因子(血WBC、PLT和CRP、IL-6)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儿进入分析,男47例,女54例。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42例,极危重组6例。①随着危重症评分分值降低,IL-6、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水平亦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逐渐增高,在非危重组和危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则随危重症评分降低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WBC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L-6、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血WBC和CRP与危重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PLT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2005年1至12月129例生后无合并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分别于生后1、3、10 d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 在出生后1、3、10 d三个不同日龄,早产儿和足月儿两组间的PT、D-二聚体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早产儿组的APTT、TT在三个不同的日龄均高于足月儿,Fg低于足月儿,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新生儿目龄的增加,PT、APTT,TT、、D-二聚体减少,而Fg增加,三个时间点凝血指标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胎龄、日龄对新生儿凝血指标均有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凝血状态指标,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SP患儿急性期56例、缓解期5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M、vWF以及D-二聚体、PT、APTT、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它们在HSP患儿不同时期及其在肾受损组及非肾受损组的变化.结果 急性期HSP患儿TM、vWF、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PT、APTT较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缓解期TM、vWF仍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3,P=0.000),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T、APTT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期肾功能受损组TM、vWF、D-二聚体高于非肾功能受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T、APTT、血小板计数较非肾功能受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HSP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血浆TM、vWF、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病情活动及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动态监测有助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以及不同体重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为判断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中,纳入170例胎龄28~42周、出生8 h内入院的新生儿,其中男性87例,女性83例。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和极低出生体重组。按是否小于胎龄分为早产适于胎龄儿组、早产小于胎龄儿组、足月适于胎龄儿组、足月小于胎龄儿组。于生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TT)及D-二聚体(D-dimer)。结果早期早产儿组的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P值均<0.05),FIB水平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P值均<0.05);晚期早产儿组的APTT、PT水平均高于足月儿组(P值均<0.05),但两组间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极低出生体重组的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低出生体重组及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5),FIB水平低于低出生体重组及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5);低出生体重组的APTT、PT水平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5),但两组间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产小于胎龄儿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足月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产儿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26.6%(29/109)与8.2%(5/61),χ^2=9.019,P=0.003]。结论新生儿凝血指标有胎龄和体重差异,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新生儿凝血功能越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 12 6例 ,在入院后 2 4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D 二聚体 (DD)含量和血小板 (PLT)计数。分别以SIRS符合项数及预后、疾病严重程度分组 ,观察其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 ,SIRS新生儿中危重病例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明显增高 ,PT、TT、APTT、DD也增高 ,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1)。危重症组PT、TT、APTT、DD与非危重症组比较 ,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机制的活化 ,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 ,病情越重 ,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种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在重症肺炎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Pre-DI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13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其是否合并Pre-DIC分为Pre-DIC组和病例对照组,另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的FM、D-D、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三组间除FIB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FM、D-D、FDP、APTT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re-DIC组最高,病例对照组次之;Pre DIC组的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病例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的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和病例对照组的TM和PL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前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中FM、D-D、FDP诊断重症肺炎患儿DIC前状态的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84、0.76、0.64,三者联合诊断时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FM、D-D、FDP可作为重症肺炎患儿Pre-DIC诊断中有价值的标志物,3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时红细胞内钙质量浓度变化、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炎及肺炎并心衰患儿133例作为试验组,健康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测定红细胞内钙水平、血清cTnI。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二尖瓣E峰A峰比值(E/A)。结果两组红细胞内钙水平、血清cTnI、EF、FS、E/A值有明显差异,心衰程度越重,红细胞内钙水平、血清cTnI越高,EF、FS、E/A越低,红细胞内钙水平、cTnI与EF、FS、E/A呈负相关。结论心肌细胞内钙离子、cTnI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其变化可间接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