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探讨在SCI后早期应用阿仑膦酸钠(ALN)和,或脉冲电磁场(PEMFs)对SCI大鼠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62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CI组、SCI ALN组、SCI PEMFs组、SCI PEMFs ALN组,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4组行T10椎体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脊髓横断大鼠于术后1周开始应用ALN和,或PEMFs,ALN每次0.25mg/kg腹腔注射,每周3次,共7周;PEMFs 30min/d,共7周。所有动物于术后8周时取材,检测股骨BMD值。结果: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术后8周时股骨BMD显减低;PEMFs早期应用可使股骨整体、股骨中段及下端BMD显增高:ALN早期应用可使股骨整体、股骨中段及股骨上下端BMD显增高;在本实验条件下ALN作用比PEMFs更强、更全面:ALN及:PEMFs早期联合应用比二单独应用时在BMD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改善趋势,但析因分析表明二早期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不显。结论:3月龄雌性健康SD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术后8周时股骨已发生显的骨量丢失:ALN及PEMFs早期应用可抑制SCI后骨量丢失,其中ALN的作用比PEMFs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脉冲电磁场(PEMFs)和/或阿仑膦酸钠(ALN)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SCI组、SCI+ALN组、SCI+PEMFs组及SCI+PEMFs+ALN组行脊髓完全横断术,后3组于术后1周时分别给予ALN和/或PEMFs治疗;于术后8周时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生物力学指标以及胫骨近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指标。实验所得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析因分析。结果早期应用ALN和/或PEMFs均可使股骨骨密度、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等生物力学指标增高,胫骨近端骨小梁面积百分比也同时增大,骨小梁宽度增加。结论早期应用ALN和/或PEMFs均可抑制SCI后骨量丢失,增强抗骨折能力,阻止胫骨近端微观结构的退变,提示早期应用ALN及PEMFs有助于防治SCI后骨质疏松,但其具体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比较脊髓损伤及制动后大鼠骨密度与生物力学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目的:建立胸髓横断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大鼠失用性萎缩模型,观察及比较大鼠胸髓损伤大鼠和失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8/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将48只4月龄雌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制动组、脊髓损伤组.方法:脊髓损伤组及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T10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用锐刀横切脊髓,对照组则仅进行椎板切除术而不干预脊髓,制动组大鼠左下肢用小夹板固定后绷带悬吊,室温下分笼饲养,标准大鼠饲料,自由饮水、摄食.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周检测大鼠腰4椎体、肱骨近端、股骨远端、骨盆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周,脊髓损伤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下降(P<0.05):术后6周,股骨远端、骨盆骨密度显著F降(P<0.01,P<0.05),两组肱骨近端、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周,制动组大鼠股骨远端、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周,股骨远端、腰椎骨密度降低(P<0 05).制动组与对照组肱骨近端、骨盆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周,脊髓损伤组骨盆、股骨远端骨密度低于制动组(P<0.05),腰椎骨密度高于制动组(P<0.05).术后3周,脊髓损伤组及制动组大鼠腰椎、肱骨近端及骨盆最大载荷、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6周,脊髓损伤组股骨远端最大载荷、结构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肱骨近端及腰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不同,即两种骨质疏松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即使同一部位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的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对大鼠股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 方法将40只3月龄大鼠随机分为SCI组和对照组,SCI组于T10椎体处完全切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于术后3,6周分2批处死动物进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 结果术后3周时SCI组大鼠股骨远端BM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6周时SCI组股骨近端BMD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差异显著(P<0.05);股骨远端BMD较对照组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股骨干BMD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时股骨颈最大载荷、最大变形、结构刚度及能量吸收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时最大变形、结构刚度和能量吸收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载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脊髓损伤后松质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降低先于密质骨.脊髓损伤后6周时SCI组股骨松质骨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脊髓损伤后6周的大鼠可作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大鼠后肢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似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胫骨上端骨形态计量学测试。结果: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胫骨E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P〈0.05),单位面积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股骨中段最大载荷明显降低(P<0.05)。脊髓损伤12周时,除上述改变外,胫骨上端骨体积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5):股骨最大载荷进一步降低(P<0.001),结构刚度也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后肢骨已出现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i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腰椎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SCI6和12周时,大鼠L5BM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SCI6周时L5载荷和结构刚度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降低(P〈0.01、P〈0.05),SCI12周时,其最大载荷和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结论:SCI6、12周时大鼠腰椎BMD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SCI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段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分为假手术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处死动物。结果:脊髓损伤6周、12周时,脊髓损伤组血C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则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脊髓损伤6周时,股骨近端、远端骨密度(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损伤12周时,除股骨近端、远端外,中段BM D也明显降低(P<0.05)。L5BMD在SCI6周和SCI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骨代谢已发生明显改变,骨量出现明显丢失,12周时骨代谢稍有改善,但股骨骨量丢失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他莫西芬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他莫西芬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4月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切除卵巢作动物模型,术后给予他莫西芬治疗连续12周。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性质、腰椎骨形态计量指标均有显差异;他莫西芬处理组与去势组比较,股骨骨密度、股骨最大载荷、桡度、最大应力、弹性模量显升高、骨形态计量参数的改变均有显性。结论 他莫西芬能抑制去势引起的SD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他莫西芬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他莫西芬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4月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切除卵巢作动物模型,术后给予他莫西芬治疗连续12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性质、腰椎骨形态计量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他莫西芬处理组与去势组比较,股骨骨密度、股骨最大载荷、桡度、最大应力、弹性模量显著升高,骨形态计量参数的改变均有显著性。结论他莫西芬能抑制去势引起的SD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咯利普兰治疗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组(SCI组)、咯利普兰治疗组(R组),每组10只。R组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后立刻皮下注射咯利普兰;Sham组仅打开椎板;SCI组及Sham组皮下注射相同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于损伤后2、4、6、8周采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损伤后2周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损伤后6周、8周时,R组BBB评分优于SCI组(P<0.05)。损伤后2周,R组GAP-43表达高于SCI组(P<0.05),GFAP表达量低于SCI组(P<0.05)。结论咯利普兰能提高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提高GAP-43表达,抑制GFAP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动12周组(Vi12w)和SCI6-12周振动组(Vi6-12w),每组10只;振动组分别于SCI后第4天(Vi6w组、Vi12w组)、第7周(Vi6-12w组)开始接受振动干预,振动频率20Hz,加速度0.15g,10min/次,2次/d,6d/周,Vi6w组和Vi6-12w组共振动6周,Vi12w组振动12周。分别在振动结束1d后处死动物,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指标、骨密度(BMD)、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Vi6w组大鼠血Ca和股骨近端BMD较对照组改善(P〈0.05);Vi12w组第5腰椎最大载荷较对照组升高(P〈0.05);Vi6-12w组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早期开始的低频振动干预可改善SCI继发OP,但存在部位差异;后期进行的振动干预不能改善SCI继发OP,但可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脊髓损伤后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骨量大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目的:观察比较脊髓损伤及失用性制动模型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及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切除T10椎板,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组,切除T10椎板后行Allen's法造成脊髓损伤;制动组,以大鼠双侧腿-尾缝合造成双下肢制动。10d后取一侧尺、桡骨及股骨行骨密度检测,另一侧股骨行显微CT扫描。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组与制动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骨体积分数表、骨小梁厚度、骨皮质面积及厚度、骨小梁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分离度均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上述指标较制动组变化程度更显著(P〈0.05)。3组尺、桡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量丢失,在脊髓损伤早期损伤平面以下部位骨微观结构呈现骨质疏松明显改变,且程度比失用性因素严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应用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骨密度(BMD)的影响。 方法:①55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5只)、模型组(CSCT组,20只)及高压氧组(HBO组,20只)。Sham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其余两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②HBO组于术后第3小时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处理,10d为1疗程,共3疗程,其中第一疗程每日2次,第二、三疗程均每日1次,每疗程间休息6d。③术后6周末取材,采用Delphi A型扇形束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组离体股骨、胫骨整体及其不同区域BMD。 结果:CSCT组与Sham组比较,前者股骨整体、股骨远端(FR1,FR2)、近端(FR6,FR7)及胫骨近端(TR1,TR2)BMD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HBO组与CSCT组比较,前者股骨整体BMD明显增加(P<0.05),而胫骨整体、股骨及胫骨其他各区域BMD均略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超早期高压氧应用可减缓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骨丢失。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椎体骨丢失的组织学改变、椎体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变化,了解激素复合药物对椎体骨丢失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非手术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后药物治疗组。治疗组为去卵巢后3周给予盖福润(gevrine)0.8mg/kg,羟乙膦酸钠35mg/kg,1次/d。术后12周处死各组大鼠,进行骨形态计量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的骨小梁体积占海绵骨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椎体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的力学强度降低(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治疗组骨小梁体积占骨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椎体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骨的力学强度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复合药物盖福润和羟乙膦酸钠能抑制骨丢失,促进骨形成,对大鼠脊柱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势后不同时间大鼠皮质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以探讨雌激素减少对皮质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后6及12周各处死其中10只。取血、尿标本分别测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P)和尿Ca,P,羟脯氨酸(HOP)。用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胫骨骨密度,用三点挤压实验测定股骨最大载荷、弯曲刚度、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去势6及12周组血Ca,ALP,尿Ca/Cr,尿HOP/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P、尿P/Cr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5)。去势6周骨密度与最大载荷、弯曲刚度、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去势12周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载荷、弯曲刚度、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对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