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1994年以来在临床上采用中药肝康汤为主,适当辅以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5例中男性58例,女性27例;年龄24~58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具有门脉高压体征,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坏及白球蛋白改变,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22例,合并感染者33例,合并肝昏迷者4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以服中药肝康汤为主: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15g、黄芪30g、姜黄10g、郁金12g、黄精12g、土鳖虫10g、鳖甲15g、大腹皮15g、葫芦皮15g、桂枝10g、茯苓皮30g、白术10g、丹皮10g、…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83年4月~1996年4月,应用中药自拟复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98例,女22例;年龄5~14岁4例,15~30岁33例,31~45岁58例,46~70岁25例;病史最长者12年,最短者4个月;属早期肝硬化者69例,属中晚期者51例;其中有腹水者5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24例,合并肝昏迷者9例。治疗方法复肝汤组成:苍术、白术各50g,丹参20g,赤芍20g,穿山甲10g,鳖甲15g,大腹皮15g,怀牛膝10g,防己15g,广木香10g,柴胡15g,茯苓20g,甘草10g。肝区痛加前胡10g,川楝子15g;有明显黄疸者加茵陈60g,生大黄6g(后下);消化不良者加焦…  相似文献   

3.
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法:基本方法:元胡、没药、蒲黄(包煎)、香附各15g,五灵脂、当归各10g,川芎、小茴香各6g,肉桂3g,细辛1~4.5g,生姜适量。月经量多有血块者加枳壳12g,益母草30g;月经量少者加炒红花、川牛膝各12g;子宫发育不良者加菟丝子30g,杜仲、续断各15g,桑寄生30g;盆腔炎者加红藤、败酱草各30g;卵巢囊肿加三棱、莪术各10g,生牡蛎30g(先煎),泽泻15g;子宫肌瘤者穿山甲15g,地鳖虫10g,经后腹痛加艾叶12g,党参30g。于经前6d开始,每日1剂,连服4~6d。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僵蚕、全蝎、川芎、白芷各30g,蜈蚣20条。将上药置锅内炒微黄,共研细未,分为60包,每次1包,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亦可随证加减:肝气郁滞者加柴胡、枳壳、郁金各12g;肝阳上亢者加生石决明30g,生赭石、天麻各10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茯苓各20g,山药12g;外邪留滞风寒者加细辛3g,荆芥12g,羌活10g,风热者加菊花15g,桑叶、防风各10g;风湿者加蔓荆子12g,藁本、厚朴各15g;肾精不足者加熟地30g,山药15g,茯苓20g;外伤跌仆者加红花15g,当归12g,菖蒲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水痘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痘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 ,近年来 ,笔者以自拟土茯苓汤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小儿水痘 4 1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中药以自拟土茯苓汤治疗。药用 :土茯苓 15g ,茯苓、薏苡仁各 12g ,金银花 10g ,连翘 12g ,大青叶 8g,蒲公英 10g ,滑石 15g ,紫花地丁 10g。此药量为 5~ 8岁儿童用量 ,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病情轻重酌情增减。表证甚者加荆芥、薄荷 ;疹色深红者加紫草、栀子清热凉营 ;高热者加石膏、知母 ;龈肿、口疮、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每日 1剂 ,水煎分 3次服。西药以利巴韦林分散片 (南京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日30mg…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头痛1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法 川芎20g,荆芥、防风、白芷、薄荷、羌甘草各10g,细辛6g。加减:血管神经性头痛重用川穹至~30g,加白芍30g;阴虚加生地20g;鼻炎而致头痛加黄芪60g,玄参20g,射干10g;流黄涕者加苍耳子10g;神经性头痛加半夏、枣仁30g;肝胆火旺者加龙胆草、柴胡各15g;颈椎病所致头痛加葛根汤,10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药 半夏、枳实、竹茹、石菖蒲各12~15g,橘红、怀牛膝各12g,茯苓、丹参各30g,生甘草6~9g,远志10g,郁金15g,钩藤15~30g,葛根15~24g,磁石20~30g,适用于眩晕痰瘀互见证型。若痰湿重,弃甘草加炒扁豆、生苡仁;少寐加炒枣仁,或选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等;食少加生山楂或加炒麦芽、焦神曲、鸡内金之类;见气郁症状者,选加柴胡、苏梗、合欢花;口苦苔黄热象明显者选加生大黄、黄连、炒山栀等,经治舌苔渐薄加入白芍、天麻、白蒺藜等柔肝平肝之品。 治疗结果 眩晕消失,伴随症状解除,舌脉恢复正常,3个月以内未复发者为痊愈,共62例;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者为好转,共12例。  相似文献   

8.
醒鼻散嗅用治疗慢性鼻窦炎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基本方:猪牙皂15~30g,细辛6~10g,辛夷15~30g、薄荷30~50g,麝香0.5~1.5g。加减:头痛者加川芎15~30g;鼻流黄涕者加赤芍20~30g;香臭不闻者加菖蒲30~50g。用法:上药干品共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 基本方:川芎10g,僵蚕12g,菊花(后下)、生石膏各15g(先煎)。随证加减:风热者加桑叶、荆芥、薄荷;痰湿者加半夏、蔓荆子;肝火旺者加龙胆草、山栀;内热郁结者加黄芩、知母;瘀血阻络者加丹参、当归尾、桃仁;肝肾阴虚偏盛者加枸杞子、何首乌、生地;兼气血两虚者加黄  相似文献   

10.
圣术煎治疗肝硬化腹水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笔者对接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96例采用圣术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96例,其中住院患者65例,门诊31例;男75例,女2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1岁。对照组56例。所有患者都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硬化,“B”超检查为肝硬化腹水,腹水检查为漏出液。经保肝等治疗症状无好转。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圣术煎治疗,圣术煎基本方的药物组成:生白术60g,干姜、肉桂各6g,陈皮10g。加减:气滞湿阻者加枳实、厚朴各10g;湿热蕴结者去肉桂加茵陈30g,黄芩10g;脾肾阳虚者加茯苓30g,制附子10g;腹水甚者,需重用生白术90~120g,…  相似文献   

11.
钟洪氏等报道,以健脾祛湿、泄浊通络的自拟基本方(党参独活各15g 苡米30g苍术12g 黄柏当归泽泻各10g 威灵仙云苓各20g 桂枝9g)治疗原发性痛风54例,痛甚者加元胡15g、制川乌、细辛各10g;肾虚者加杜仲15g;尿路有结石者加金钱草30g、猫爪草20g;挟淤血者加丹参30g、赤  相似文献   

12.
茵山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法:茵陈40g,半枝莲、虎杖、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30g,栀子、五味子、甘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疗程。对不同症型随症加减用药。肝胆湿热型:加蒲公英、茵陈各60g,白茅根40g;肝郁气滞型(有肝脾肿大):加用三棱、莪术、大黄各15g,枳壳、郁金各12g,青皮6g;肝胃不和型:加鸡内金、山楂各30g,姜半夏、厚朴各12g,陈皮9g;肝肾阴虚型:加生芪、当归、丹参各30g,枸杞、丹皮、茯苓各12g。  相似文献   

13.
膈下逐瘀汤治疗肝癌疼痛(蒲黄12g,当归15g,甘草6g,延胡索、八月札各30g,川芎10g,郁金15g,龙葵30g,赤芍10g,三棱15g,桃仁、枳壳各12g,莪术15g,红花10g,五灵脂、香附各15g;血瘀兼血虚加枸杞子15g,何首乌30g,阿胶15g,鸡血藤30g;血瘀兼气滞加枳壳12g,青皮、川楝子、陈皮各15g,乌药12g;血瘀兼阴虚去香附,加麦门冬、女贞子各15g,北沙参20g,旱莲草30g,玉竹15g;血瘀兼气虚加白术12g,黄芪30g,黄精12g,党参30g),活血祛瘀,疗效显著。肝癌主要由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内侵等症状久治不愈,肝脾受损、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致积聚包块所致。  相似文献   

14.
加味四物汤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加味四物汤化裁治疗偏头痛 6 0例疗效较好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5年。均经颅脑 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标准 [1] 为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发作频率不定 ,反复发作。2 治疗方法加味四物汤 :当归、白芍、川芎、菊花、蔓荆子、黄芩各10 g,生地 15 g,甘草 6 g,薄荷 5 g。气虚者加黄芪 30 g,党参10 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牛膝各 12 g,钩藤 15 g,石决明 (先煎 ) 2 0 g;肝火盛者改白芍为赤芍 ,加焦栀、龙胆草各 10 g;肾虚者加枸杞、…  相似文献   

15.
逍遥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10g,炙甘草5g,薄荷6g。随症加减:胀甚加郁金12g,山甲、瓜蒌仁各 15g;痛甚加青皮10g,元胡8g,川楝子10g;红肿加公英、连翘、二花各15g。  相似文献   

16.
<正> 治疗方药 柴胡12~30g,黄芩10g,半夏、鸡内金各10~30g,金钱草30~60g,海金砂、郁金各10~20g,陈皮10~15g,生甘草6g,生姜3~8片。辨证加减;发热重者加金银花30~50g;胁肋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各10g;恶心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30g;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g;纳呆者加三仙各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或潘泻叶等;黄染者加茵陈30~60g,栀子15g。水煎服。1dl~2剂。 治疗结果 30例中,痊愈(服药3~15剂诸症消失、胆囊B超正常者)23例;好转(服药5~15剂、症状好转者)7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学习著名老中医、原山东省中医院院长吕同杰先生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时,发现吕老善用蝉衣,并称之为“欲利其内而必先宣其外”。故笔者遵此旨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常以蝉衣、茯苓、猪苓、白茅根、泽兰、炒内金、山药、生麦芽各15g,泽泻、木香、砂仁各9g,丹参30g为基本方。有脾虚便溏者加太子参15g;有湿热者加茵陈15g;有黄疸者加鲜麦……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基本方:生蒲黄、旱莲草各24g,丹皮、丹参各12g荆芥炭、川芎各10g,郁金、生地各10g。加减法:肝经郁热者,加栀子炭15g,黄芩炭12g,夏枯草10g;肝阳上亢者加,加天麻10g,益母草30g,白蒺藜12g(后下),石决明24g;气不摄血者合归脾汤同用;肝肾不足者与六味地黄汤同用;气滞血瘀者,加香附10g,郁金15g,阴虚火旺者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23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病痒局限于四肢外侧和背部者9例,痒处不走遍及全身者26例。以上病例均排除内科其他慢性疾病、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皮肤病。35例均为经西医西药反复治疗不愈者。2治疗方法基本方药:乌消蛇15g,露蜂房12g,蝉蜕15g,白僵蚕15g,刺经基309,薄荷10g,当归12g,丹参3og,丹皮209,苦参Zog,白鲜皮129,地肤子12g,蛇床子12g。加减:操邪较重者加黑芝麻12g,生地12g;内热过重者加知母15g,生石膏309;血分热甚者加紫草12g,赤芍15g;…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代赭石(打)30~60g,地龙、磁石(打)各15~30g,炙麻黄15~12g,僵蚕15g,杏仁、苦参各9g,百部、款冬花、远志各12g,甘草6g,橘络10g,诃子3~6g,水煎服,重者早晚各1剂。属寒者加干姜、细辛;属热者加公英、黄芩;痰多者去诃子,加葶苈子、瓜蒌;属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乌梅;有表症者加荆防;便秘者加大黄。48h为1疗程(服药2~4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