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近发表的1篇荟萃分析中,研究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不应该用于治疗高血压(CMAJ,2006,174:1737—1742)。基于老年人和年青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同,该荟萃分析旨在阐明不同年龄人群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研究首要终点是:全因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方法:该文汇总随机对照试验,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一线用药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疗效。中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0岁)与年青患者(平均年龄〈60岁)分开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式汇总数据,结果:汇总21项高血压试验中145811名患者的数据,发现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年青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危险比(RR)=0.86,  相似文献   

2.
2005年Lindholm发表了一项有关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比较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物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现β受体阻滞剂组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较其他降压药高16%,而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明确指出: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降压、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β受体阻滞剂在强适应证的患者中应用比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与β受体阻滞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 ,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等危症。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在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对这些疾病可以带来重要的益处。尽管至今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 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 ,但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病史和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中 β受体阻滞剂仍未得到充分应用。一、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当和其他危险因子并存时可使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危险成倍增加 ,起着 1 1>2的作用[1] 。MRFIT…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是20世纪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发现之一,尤其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能够长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众多,治疗上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长期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多项相关研究的结果得出,从临床实际角度遵循个体化原则,积极、合理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就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链起到重要的阻断作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和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明显地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最近英国NICE高血压指南与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均把β受体阻滞剂排除在一线降压药之外。理由是β受体阻滞剂在减少心血管风险方面,特别是脑中风疗效不如其他四类降压药。但是复习文献发现,证据多来自2005年以前的临床试验,β受体阻滞剂70%是阿替洛尔,半衰期短,每日1次,不可能平稳降压;受试者多为年龄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奈比洛尔,具有半衰期较长,副反应小的优势,因此不能把阿替洛尔试验的结果强加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头上。加拿大2013高血压教育计划,仍然推荐β阻滞剂为6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一线降压药。欧洲心脏学会与高血压学会的推荐值得学习,他们不再推荐哪一类药是一线降压药,降压药选择要根据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情况。要考虑高血压以外的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临床实践中,真正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的高血压患者不到5%;另外推荐一线降压药的观念与推崇的21世纪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的观念格格不入。大量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救命,服务于抗高血压的战争已经半个多世纪,不应退休。  相似文献   

7.
��Ѫѹ�����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合作研究项目(InterASIA)对中国人群的调查结果,65岁之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男性(50.2%比47.3%)。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血压改善程度和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来说,没有证据表明ACEI、CCB、ARB、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具有性别差异。不同性别间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的不同并不能说明是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由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需要多重治疗方案,因此合理选择使患者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案、简化服药程序则是重中之重。尽管研究已经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但是很多医生依然不愿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服用这种药。因为这些医生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使用β受体阻滞剂会使患者血糖控制恶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脂紊乱以及掩盖低血糖症状。现在要说明的是,与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不同,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可以产生更好的耐受性和代谢效应。  相似文献   

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1-5],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可明显降低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降压治疗的5大类降压药物之一[6-8].  相似文献   

10.
已证实降压药物与心血管病事件的预防相关,但人们对不同类别降压药物有效性的差异知之甚少。该文比较高血压患者和无实质性合并症患者的同期首次心血管事件的汇总情况。研究者系统搜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24日发表的文章,选择纳入常用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和利尿剂)并在至少6个月随访后报告选定的心血管结局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分析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