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再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脑梗塞再发的原因、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脑再梗塞者及114例初次脑梗塞者的伴发疾病及血脂类、凝血、纤溶系统和抗心磷脂抗体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塞者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塞者,且其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塞者。结论高血压、血浆PAI-1活性升高及高水平纤维蛋白原是脑梗塞再发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应以降血压、降血纤维蛋白原及改善血纤溶系统活性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30例皮质动脉区脑梗塞(CACI)、32例穿通动脉区脑梗塞(PACI)、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CACI患者匹配的无心脑血管病等的对照者以ELISA法测定血清Lp(α)水平。结果显示对照者与高血压病者血Lp(α)均值相近,而CACI患者血Lp(α)均值显著高于对照者,PACI患者其值虽亦高于对照者,但其中高于对照者血Lp(α)水平第95%位数值280.32mg/L者并不多于对照组;且脑梗塞患者发病2周内血Lp(α)水平相对稳定。提示高水平血Lp(α)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而非脑梗塞发生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中皮层动脉与深穿支动脉的病理基础不一,前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后者则以透明脂质变性和/或纤维蛋白样坏死为主,有人发现三酸甘油脂、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皮层梗塞的危险较深部梗塞的大,高血压对两者的危险则相反。我们测定了这两类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4项参数,以探讨血小板、红细胞与大脑皮层梗塞和深部梗塞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定位体征的脑干腔隙性梗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部分脑干腔隙性梗塞(腔梗)患者,因无定位体征而常常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为了对这些患者作出早期诊断,以利治疗及对预后的估计,对21例无定位体征的脑干腔梗组(A组)与30例V-BAI(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组以持续症状为主,治疗效果较差,其TCD改变不如B组明显,而BAEP的Ⅲ、Ⅴ波峰潜伏期(PL)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比B组明显。结论:凡症状持续、疗效较差、TCD改变不显著而BAEP示听神经中枢段障碍明显者,要高度怀疑脑干腔梗。MRI是脑干腔梗可靠而敏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早期患者血脂蛋白(a)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0例皮质动脉区脑梗塞(CACI)、32例穿通动脉区脑梗塞(PACI)、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CACI患者配对的无心脑血管病的30名对照者,以ELISA法测定其血Lp(a)水平。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Lp(a)水平与对照者相似,CACI患者血Lp(a)水平相对稳定,无急性期反应物作用;进一步证实高水平血Lp(a)是AS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是否是脑梗塞的致病因素。方法对41例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34例腔隙梗塞、24例脑栓塞病人急性期作血糖、胰岛素动态测定及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并与2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三组病人血胰岛素均增高,ATCI、腔隙梗塞组血糖比对照组和脑栓塞组显著增高。增高的血糖、胰岛素随病程进展而逐渐下降。ATCI病人TG、LDLCH、ApoB比对照组、脑栓塞组明显增高,ApoA则明显降低。结论ATCI患者急性期存在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和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可能作为一重要病因参与脑梗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和非痴呆多发性脑梗塞(MCI)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MID组发病年龄高于MCI组(P〈0.05)。长期饮酒史者MID组多于MCI组(P〈0.05)。影像学检查示:颞、顶、额叶及丘脑梗塞、脑萎缩、白质疏松者MID组均高于MCI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饮酒、脑梗塞部位、白质疏松和脑萎缩与MID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脑血流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99M、TC-ECD和SPECT对30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0例多发性梗塞(MI)进行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以灌注缺血容积(DV)指数为评价灌注减低范围的指标。结果表明:MID组的DV指数明显大于MI组(P<0.001),MID组的皮层下型与皮层型之间DV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痴呆组血流灌注减低范围较无痴呆组广泛。皮层血流灌注减低为皮层下型MID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病人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糖尿病脑梗塞DCI和非糖尿病脑梗塞(NDCI)各18例,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病人都以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的改变为主,DCI组的Vp异常又显著高于NDCI组(P<0.01)。Vp的改变主要是速度增快,且多伴有血管杂音,可见涡流信号。这些改变以MCA和CS最突出,ACA、BA、VA和PCA均有累及。结果表明DCI病人血管损害的范围比NDCI病人广泛得多,可以解释糖尿病病人脑卒中患病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脑梗塞病人梗塞区及梗塞周围区病理和代射过程改变的研究将促使我们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分水岭梗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水岭梗塞的研究进展王耀南(综述)安治华(审校)分水岭梗塞(WatershedInfarction,简称WI),又称边缘带梗塞、终端带梗塞、低血流梗塞、非区域梗塞等[1~4、10]。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结果发现:CI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CGRP高于病程25~28天者及脑动脉硬化组,CI整个病程中血浆CGRP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Ⅱ在CI病程3天内及10~14天均高于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伴高血压者,血浆AⅡ高于不伴高血压者,而CGRP低于不伴高血压者。提示血中CGRP不足及AⅡ增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动态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表现: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ET、AⅡ、ALD明显高于病程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ET、AⅡ在CI伴高血压者高于无高血压者,有糖尿病史者高于无糖尿病史者,病情重型者高于病情轻、中型者。病程3天内,血浆ET与AⅡ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阐明脂蛋白(a)水平增高是否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其与不同部位梗塞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含量,与对照组112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p(a)增高的发生率在脑梗塞组(33.3%)、深穿支动脉闭塞(PAO)亚组(32.3%)及皮层支动脉闭塞(CAO)亚组(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血清Lp(a)水平增高的相对危险度比数比(OR)为8.83。此外,9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血清Lp(a)水平较78例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血清Lp(a)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梗塞及PAO和CAO亚组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或糖尿病史可能是影响血清Lp(a)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脑梗塞与抗心磷脂抗体,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塞与抗心磷脂抗体、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检测了37例复发性脑梗塞(RCI)和68例首发性脑梗塞(FCI)患者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A)及血脂7项指标,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RCI组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FCI及对照组;TG、TC、LDL-c及APOB血清平均水平RCI和FCI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LA与RC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脂代谢对RCI和FCI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中风患者载脂蛋白A—1.B100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发现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A—1,ApoB100变化值不一致,提示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poA-1/ApoB100比值异常可能是提示皮层支脑梗塞风险度指标之一,血清ApoB100值可能为反映中风患者As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多梗塞性痴呆和Alzheimer型痴呆的SPECT和MRI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例多梗塞性痴呆,15例Alzheimer型痴呆病人和24例同龄,同利手健康对照组作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角和磁共振成象检查。结果发现SPECT在MID病人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局灶性脑放射性减低,两侧不对称,以额皮质,皮质下明显;DAT病人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放射性对称性降低,以颞顶枕明显。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侧脑室体旁大块梗塞的CT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3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侧脑室体旁大块脑梗塞,70%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结合CT、TCD就其临床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该部位梗塞属于皮层下分水岭梗塞,其主要病因为脑主干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其次为心源性栓塞。  相似文献   

20.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制作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制作进展邵淑琴,林建,郑彩梅在临床脑血管疾病分类中,脑梗塞占75%;脑梗塞中,大脑中动脉梗塞占60%;而大脑中动脉梗塞中,MCA主干梗塞占82.2%[1];并且约70%明显的栓子来源[2]。所以,对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MC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