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教考结合法在新护士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1月观察组采用教考结合法对100名新护士进行CPR培训,即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的基础上增加课堂随机技能考核和纠错环节+观看CPR录像;于2015年10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教师多媒体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对102名新护士进行CPR培训。两组新护士均于1周后进行CPR相关理论及双人CPR操作考核,比较两组教学方法对CPR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CPR理论考核成绩、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一次性通过理论考核优良率和一次性通过技术操作考核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教考结合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新护士掌握CPR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一次性通过优良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院近年在心肺复苏(CPR)教学工作中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学习平台互动教学标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97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1.2 教学方法:由同一高级职称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对照组98名学生采用大课讲授,内容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及复苏后治疗,讲课中用图片向学生讲解CPR中的操作步骤和要领.观察组99名学生在大课讲授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平台教学,学生可以自由多次登陆学校精品课程网站观看CPR操作视频及操作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社区居民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2个社区各30名居民,按照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时间相同方法的现场心肺复苏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定期远程培训,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技能。[结果]经第2次、第3次现场培训后观察组居民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未行现场培训直接进行考核对比,观察组(第4次)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和使用能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同时能普及急救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  相似文献   

4.
绍兴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CPR)考核结果分析,提出CPR再教育培训的必要性.方法 根据浙江省院内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订徒手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对绍兴市13家医院65名夜间一线值班医护人员行现场心肺复苏模拟考试,对各类医院间合格率和急救与非急救专业间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合格率为55.9%;三级综合性医院优于三级专科医院;急救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掌握优于非急救专业,但两者对知识更新掌握无差异.结论 应尽快建立规范化CPR培训机构,明确CPR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开展智能化心肺复苏教育新模式,积极培养急救复苏专业性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中山大学2017年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共120人随机分为30组,每组4人,其中15组为观察组,另15组为实验组,分别采用PBL和PBL联合TBL的教学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以及采用匿名问卷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教学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成绩均高于观察组,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匿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对PBL联合TBL的教学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PBL联合TBL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心肺复苏培训理论和操作水平,学生满意度高,可成为心肺复苏培训中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CPR)培训教育使中学生对心搏骤停者做出迅速反应,完成现场CPR急救,提高CPR知识的普及范围。方法:采用急救知识进校园的现场培训方式,以2010年颁布的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为教材,开展多媒体讲座和现场操作示范教学培训活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受训学生学会院前急救知识。结果: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接受培训的学生一次通过考核合格率为98.4%。结论:现代心肺复苏术是最为简单有效、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救命技术,急救培训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中学生进行CPR培训,进一步在公众中推广CPR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院外实施心肺复苏意愿,为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调查问卷”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行为操作考核评分表”对某三甲医院176名护理实习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掌握与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意愿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实习生总体对CPR基础知识掌握较好,CPR技能掌握有待提高,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实习生对陌生人和亲近人实施CPR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同一对象实施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CPR技能有待提高,学校和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实习生CPR培训与复训,找出现场施救的障碍因素,提高护理实习生院外实施CPR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医生徒手心肺复苏(CPR)按压的质量.方法 对参加CPR培训和竞赛的177名(其中男性组91名,女性组86名)临床医生,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医生平均按压深度,男性组CPR为(3.9±0.3)cm,女性组为(3.8±0.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按压频率,男性组为(90±2.7)次/min,女性组为(85±3.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生CPR的按压质量不高,建议在CPR指南在2015年修订时,要求徒手CPR操作者,在CPR操作的第3周期结束与第4周期未开始前,及时更换临床医生,特别女性医生,以保证CPR徒手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建构主义构建的适时教学(just-in-time-teaching,JITT)策略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护理系2015级1个班级101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适时教学策略,包括创设情境、团队协作、师生会话、意义建构及适时反馈等内容;1个班级10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CPR理论与技能考核、护理专业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问卷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CPR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和其自主学习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的JITT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CPR知识及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护理CPR教育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本心肺复苏训练在急危医学教学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美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2):879-879
目前 ,国内医学院校相继开设急救医学的选修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处理和危重病决定性诊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为此 ,我们对临床医学、麻醉学、高级护理专业第八届学生进行了基本心肺复苏 (CPR)强化训练。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观察训练对象为第五届麻醉学专业、第二届临床医学专业、第一届高级护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男生 4 4 6人 ,女生4 6 8人 ,共 914人。基本CPR强化训练安排在“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医学理论讲授和录相观看后 1周 ,每班强化训练时间 4h ,每班 4 0~ 4 8人 ,每 4人一组 ,每组 4 0min ,以单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级86名全日制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操作教学方法教学;观察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即在教学前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分为判断分析和操作处理2个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准备,课堂实训分2次实训教学,1次操作考核完成。结果观察组学生单元考核成绩总分及操作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提高高职护生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实训技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慧芹 《当代护士》2007,(12):86-87
目的 探讨徒手心肺复苏术培训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15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名.对照组发培训资料,自学自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分批操作培训,老师现场指导,模仿危急场景训练方式.结果 观察组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人工呼吸无效、胸外按压位置及幅度不合格、未处置危险场景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理论知识讲座、老师示范演练、现场指导及危险场景的模拟训练能使护士有效地掌握CPR.  相似文献   

13.
殷晓菁  丛燕  赵沄  张凤霞  李音 《护理研究》2012,26(9):859-86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急救知识考核及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7.9%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定期复训对新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情况,为寻求高效的培训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2015年11月入职的新护士112人,随机分为思维导图组和常规培训组,分别在入职时、入职3个月及入职6个月进行心肺复苏的定期重复培训,培训后立即进行考核.思维导图组培训教师按思维导图分支分段示范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并讲解操作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常规培训组采取先理论授课,后模拟操作方式培训.结果 思维导图组心肺复苏总分及主要操作步骤考核成绩整体均高于常规培训组,重复培训的3个时间点两组心肺复苏总分及主要操作步骤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思维导图组的CPR考核成绩上升幅度大于常规培训组,4个主要操作步骤得分情况两组不同时间点上升幅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靠和有效的工具,可用于新护士的CPR技能培训,复训的间隔周期以3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毕业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培训的方法,以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方法 依据《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制订并改进了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模式及标准,运用该模式按新评分标准对新毕业护士进行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及考核.在培训前后对操作考核合格率和操作技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培训,新毕业护士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60%上升到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技能如人工呼吸无效、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姿势、按压频率、按压幅度不合格率、未处置危险场景方面均好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论知识讲授、指导老师示范演练、现场指导及危险场景的模拟训练能使新护士有效地掌握心肺复苏(CPR)术提高急救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现场+直播方式在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学院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的4个教学班,在骨学实验教学中,2个班的85名学生为试验组,分为4个批次采取现场+直播方式实施教学,直播视频时长为(29.9±1.3)min;2个班的86名学生为对照组,采取分组示教教学.比较两组当堂实验测试和2周后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学生学习急诊医学课程对培养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专业2002级和2003级全日制本科四年级学生,按是否选修急诊医学课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中各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的考核.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得分为(78.5±9.1)分,对照组学生得分为(46.7±15.6)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得分分别为(7.32±0.83)分和(6.63±0.91)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60次胸外按压失败的次数分别为(5.06±0.58)次和(5.77±0.63)次,4次吹气失败的次数分别为(0.92±0.16)次和(1.10±0.17)次,观察组失败的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医学生选修急诊医学课程对培养其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院校有必要将该课程列为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课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徒手心肺脑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本校2014级本科护理专业3个班的学生共289名为研究对象。微课教学前学生均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学习过徒手心肺脑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采用微课教学法对其进行再次培训。分别在微课教学前后对学生相关知识及技能进行考核,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效果评价。结果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考核成绩高于微课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微课教学方式评价好,满意度较高。结论微课教学有助于本科护理学生掌握徒手心肺脑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能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同学、师生交流,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 (CA)时心肺复苏 (CPR)中几个实际问题 ,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样 5 8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组 :A组为心肺脑复苏成功、基本存活、正常出院者共 30例 ;B组为CPR最终不成功者共 2 8例 ,将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发生在目击下及有急救小组分工协作 ,A组分别占 80 % (2 4 / 30 )、73 3% (2 2 / 30 ) ,明显高于B组的 30 % (6 / 2 0 )、32 1% (9/ 2 0 ) ;②电除颤开始时间及心外按压开始时间A组亦分别早于B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③首次应用肾上腺素 1mg ,以后重复时增加剂量 ,A组中 16例应用 ,B组中 8例应用差异显著 ;④心梗后顽固性室颤 7例 ,静注胺碘酮 4例 ,成功 3例 (75 % ) ,未用者均未成功 ,两者相差显著。结论 ①CPR开始时间是复苏成功最为重要的环节 ;②立即建立人工循环及肾上腺素用量与用药时机有效结合起来是CPR成功的重要措施 ,对顽固性室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值得临床探讨 ;③急救小组分工协作是CPR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护理专业二年级4个班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个班级,课题组2名教师分别承担一个观察组班级和一个对照组班级的理论、实训教学。对照组在实训教学、考核中采取传统方法,观察组在实训教学、考核中采取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实训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实训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观察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5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