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图像资料采集方法进行改革,提高资料采集、储存和保管的质量。方法实验于2002-02/20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利用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刻录仪、计算机图像采集系统、彩色激光打印机及各种软件收集和再现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按研究目的制作不同数据库及多媒体文件建立影像资料库,简化资料的处理过程。结果2002-02起建立细胞生物学多媒体数字化系统,截至2004-05,累计采集图像16万张,相关资料容量60G。结论此套系统效率高,成本低技术易掌握,资料分类、保存、查找容易,便于医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近年来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结果,介绍用凋亡作为超声安全性研究的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10/2004-10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Ultrasound;Apoptosi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中期刊全数据库1998-01/2004-10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超声;细胞凋亡”,并限定语言类型为中。资料选择:选择符合关键词的章,并查看每篇献后的引,纳入标准: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章,共查得相关献165篇,其中中35篇,英130篇。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献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不排除非随机对照及非盲法的献。资料综合:实验研究表明,超声的不同生物学效应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但在不同超声条件下,其细胞水平的生物学效应表现有差异。根据资料对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B超可诱导细胞凋亡,其生物学效应取决于超声剂量;诊断剂量超声照射人体后是否引起凋亡及其是否对胚胎组织细胞构成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退行性变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斌  瞿东滨  金大地  王岩松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60-3961,F003
目的:通过建立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模型,观察其演变,探讨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长枫杂交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于200mL/L胎牛血清的杜尔伯克改良基础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中培养,建立体外软骨终板细胞培养模型。以光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以甲苯胺蓝、番红0、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软骨终板细胞进行鉴定;观察冻存后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细胞生物学性状最接近体内细胞,多次传代后细胞呈现衰老现象。经染色证实此细胞具有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表达。冻存细胞复苏后,细胞形态及其分化、增殖能力与冻存前基本相同。结论:猪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可为体外研究软骨终板的退行性变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修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综述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功能变化特点,为通过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化来改善神经元修复提供有益的提示。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Springer和PML.数据库1995-01/2004-04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修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strocyte function/acting,neuron rehabilitation/p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5-01/2004-04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功能变化特点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活化,神经元发育/营养/修复/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择与“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活化,神经元发育、营养、修复及损伤”有关文章,在1995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章,重复文章。资料提炼:共搜集到201篇相关文章,入选17篇,因为这些文章能包含其他文章的内容,且发表时间为1996/2004期间。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活化13篇,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损伤修复的17篇。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复杂,多途径影响神经元的修复;但对神经元的影响有双重性,有望利用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来扬长避短,加速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一个稳定的人类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于研究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构建及口腔黏膜上皮癌变及阻断有重要意义。研究体外培养的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率了解细胞生长基本规律及其增殖能力,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染色休体倍性。结果 细胞接种后第1-3天为静止生长期,第5-10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2天后进入平台期。倍增时间为24-48h;接种密度为200/cm^2时,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为0.979%。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原代及传代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结论 体外连续培养的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为正常上皮细胞,增殖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6.
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骨质疏松症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确实有效的实验模型。最近的一些研究抻出了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章,检索词“osteoporosls;model;biology;review”,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MCC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章,检索词“骨质疏松,模型,生物学”,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骨质疏松症,模型”。资料选择:选择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的相关献150篇,中80篇,英70篇。资料提炼:按骨质疏松症模型制作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相关献进行提炼。纳入标准: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相关献,不排除未随机试验以及盲法对照的献。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骨质疏松症的制作方式增多,特别是细胞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的研究使,得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分泌/旁分泌激素间的偶联(如护骨素/核因子受体κB活化因子/RANK的配体系统,OPG/RANK/RANK系统),骨代谢激素和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也阐明。结论:骨质疏松症出现了许多新模型,从分子水平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更有助于阐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机制、鉴定新的药靶,以及新的生物标志物,并用于指导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近年来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结果,介绍用凋亡作为超声安全性研究的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Ultrasound;Apoptosi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超声;细胞凋亡”,并限定语言类型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符合关键词的文章,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章,共查得相关文献165篇,其中中文35篇,英文130篇。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文献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不排除非随机对照及非盲法的文献。资料综合:实验研究表明,超声的不同生物学效应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但在不同超声条件下,其细胞水平的生物学效应表现有差异。根据资料对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B超可诱导细胞凋亡,其生物学效应取决于超声剂量;诊断剂量超声照射人体后是否引起凋亡及其是否对胚胎组织细胞构成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完成。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蛋白属性。③体外加成骨、成软骨诱导剂,14d分别做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成软骨分化结果。 结果:①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具有一般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②广泛表达Vimentin,CD29,CD44,不表达CD14,CD34。③加入成骨诱导剂14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多层重叠生长,现碱性磷酸酶强阳性,阳性率为90.5%。④经成软骨诱导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诱导14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广泛的棕褐色染色,在细胞密集处细胞周围可见黄褐色染色。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理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以达到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获取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细胞融合率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二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α-sarcometric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骨骼肌卫星细胞弱阳性,肌管强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分化能力,适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2-02~2004-05采用院药剂科和皮肤科共同研制的复方维A酸乳治疗痤疮,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嗅鞘细胞联合移植干预脊髓损伤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嗅鞘细胞及外周嗅神经系统相关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综述,并对可能导致最佳细胞移植干预脊髓损伤效果的特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4-10关于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的文章,检索词“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0关于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及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嗅鞘细胞干预脊髓损伤的随机实验文章,21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篇实验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资料综合:21个实验包括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嗅黏膜细胞、胞外基质等联合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并对各方法给予评价。以上各种联合治疗方法各有特色,但所有的实验结果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一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为基础而获得的,选择的模型包括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挫裂伤模型、脱髓鞘模型等,目前还不能获得完全模拟人的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目前的嗅鞘细胞联合干预策略对人类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十分确切的作用,但单一、纯化的嗅鞘细胞移植可能不是干预脊髓损伤的最佳选择。如何选择适当的细胞的类型联合应用,并使之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研究是不同细胞移植策略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功能变化特点,为通过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化来改善神经元修复提供有益的提示。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Springer和PML数据库1995-01/2004-04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修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strocytefunction/acting,neuronrehabilitation/p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5-01/2004-04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功能变化特点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活化,神经元发育/营养/修复/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择与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活化,神经元发育、营养、修复及损伤”有关文章,在1995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章,重复文章。资料提炼:共搜集到201篇相关文章,入选17篇,因为这些文章能包含其他文章的内容,且发表时间为1996/2004期间。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活化13篇,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损伤修复的17篇。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复杂,多途径影响神经元的修复;但对神经元的影响有双重性,有望利用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来扬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完善眼外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2/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中心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完成。取出生后3~7d的大鼠,通过大鼠眼外肌细胞的取材、分离、消化、培养等技术,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细胞融合率,观察大鼠眼外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成肌细胞标记物α-横纹肌肌动蛋白、中间丝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成肌细胞的生长情况: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②成肌细胞融合率:在24h和48h融合率提高明显,72h达高峰,之后不再变化。③细胞免疫化学检测结果: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中间丝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眼外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其生物学特征同骨骼肌卫星细胞。  相似文献   

14.
胃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2002-02~2004-05共收治胃癌合并糖尿病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增殖分化能力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多潜能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骨髓基质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相关的章,检索词“bone marrow stem cells,central nervous system,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为“骨髓基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200余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骨髓基质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的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献6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优先,排除综述类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将筛选的22篇献进行分类,7篇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5篇与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相关,10篇与骨髓基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相关。资料综合:骨髓基质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巨大潜力。通过局部、脑室系统及动脉、静脉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均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时间存活并集中于损伤区,且有着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表现。脑内特殊微环境对其迁移、分化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同时通过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此外,骨髓基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促进神经再生及可塑性的增强。但目前在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鉴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能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修正和更改的潜在作用,但其对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具体机制仍不是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嗅鞘细胞及外周嗅神经系统相关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综述,并对可能导致最佳细胞移植干预脊髓损伤效果的特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0关于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的文章,检索词“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pinalcordin-jur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0关于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及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嗅鞘细胞干预脊髓损伤的随机实验文章,21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篇实验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资料综合:21个实验包括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嗅黏膜细胞、胞外基质等联合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并对各方法给予评价。以上各种联合治疗方法各有特色,但所有的实验结果主要以啮齿类动物-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为基础而获得的,选择的模型包括脊髓完  相似文献   

17.
图像分析系统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分类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推片瑞氏-姬姆萨染色FCDS-2010图像分析系统和传统的未染色标本直接分类法对浆膜腔积液的有核细胞进行分类。结果 推片瑞氏-姬姆萨染色FCDS-2010图像分析系统分类的淋巴细胞和直接分类的单个核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和多叶核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推片瑞氏-姬姆萨染色FCDS-2010图像分析系统可提高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中有核细胞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骨质疏松症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确实有效的实验模型。最近的一些研究抻出了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model;biology;review,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MCC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模型,生物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症,模型”。资料选择:选择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的相关文献150篇,中文80篇,英文70篇。资料提炼:按骨质疏松症模型制作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文献进行提炼。纳入标准: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相关文献,不排除未随机试验以及盲法对照的文献。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骨质疏松症的制作方式增多,特别是细胞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的研究使得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分泌/旁分泌激素间的偶联(如护骨素/核因子受体κB活化因子/RA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于全  赵霞 《华西医学》1996,11(4):436-438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应用魏于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赵霞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来发现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提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为此就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SCs,SCI”,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基质细胞,脊髓损伤”,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定向分化、鉴定以及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或作用机制等内容。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8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3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3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1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鉴定,3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6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资料综合: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用于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有许多优势,被视为多种组织细胞移植的替代来源和基因治疗的有效运载工具。骨髓基质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研究提示,取材方便、易于扩增、易于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脊髓损伤细胞治疗的一个备选来源,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 结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细胞,随着转基因治疗和联合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将为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