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而致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它是一组慢性临床综合征,在病理上,以反复发作的、突然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癫痫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癫痫是以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组慢性临床综合征,其发作诱因与突然停药、感染、情绪、饮食、劳累等诸方面因素有关[1]。患者多以家庭治疗为主,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配合治疗,能降低癫痫发作次数。本文就癫痫患者的家庭护理作一探讨。 1 临床资料 1990年~1999年,我科收治各种癫痫患者426例,男202例,女224例;年龄13~79岁。其中各种类型发作186例,癫痫持续状态240例。忧郁自卑而发病者为64例占14.2%。由于停药不按疗程服药造成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者289例占67.8%。由各种感染而诱发癫痫发作89例,占20.9%,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占多数。院前得到适当家庭护理者41例,仅占9.6%。 2 家庭护理 2.1 避免诱发因素 患者因疲劳、饥饿、过饱、缺乏睡眠、感情冲动以及各种一过性代谢紊乱和过敏反应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应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避免诱发因素,适当安排患者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发作的一个方面。凡智力正常者,其工作学习应同正常人,适当安排其体力或脑力劳动,除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及活动,如攀高、游泳、驾驶车辆以及炉火旁或高压机旁外,一般不宜限制。这样心理上不至于有自卑感,稳定情绪,对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帮助。患者性格孤僻,情绪低落,可使生理活动失去平衡,神经功能失调,心慌、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的症状,易导致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2]。故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使其正视疾病,消除精神负担,密切配合医师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魏淑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2):232-232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突发的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我科于1987-1999年对11例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行手术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一旦患病 ,绝大部分患者为终身性病征 ,需长期服药治疗 [1 ] ,且癫痫患者多数以门诊治疗为主。因此 ,对在门诊治疗的癫痫发作患者如能及时地观察及护理 ,可减少患者发作时受伤及意外意件 ,现将我院 1992~ 1999年门诊就诊时癫痫发作的 7例患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中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9~ 6 2岁 ,其中局限性发作 5例 ,全身性发作 2例。在候诊时发作 6例 ,医生诊治时发作 1例。有癫痫发作先兆症状 4例 ,癫痫发作 3例。2 病情观察及护理2 .1 …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选取的60例癫痫患者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判定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直接相关,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疗效较好(P〈0.05),反之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也差。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明显改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癫痫合并烧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癫痫发作而引起烧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 ,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烧伤病人 12 5 8例 ,其中 ,癫痫合并烧伤病人 15例 ,约占住院病人总数的 1.2 % ,本组病人全部治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5例 ,其中男 4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者 5岁 , 相似文献
17.
18.
19.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具有反复性、刻板性、重复性等特点,往往发作时令人非常恐惧。由于这些特殊的性质,癫痫患者的护理与其他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对于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应该具体、细致、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选择癫痫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治疗加综合性护理,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治疗加常规护理。分析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结果:对癫痫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同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相关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高,最终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越好(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者研究有效措施对其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