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结构向老龄化转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攀升。及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超声成像技术对评价ACS患者缺血心肌及心功能改变情况具有突出优势,对判断病情发展与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声技术评估PCI术后心功能变化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深入 ,传统心肌酶学用于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越来越多暴露出诊断时间窗短、特异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不高等不足 ,心肌肌钙蛋白等指标弥补了这些不足而备受关注。本文就ACS相关生化标志物的组织特异性、释放动力学特征、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以为ACS进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健康对照组与ACS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AMI)组Hcy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的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56例中仅有1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8%;ACS组60例中有40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6.7%.ACS组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血清Hcy水平较UAP的更高,提示Hcy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高Hcy水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高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类冠状动脉缺血的心血管疾病,其炎症和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为贯穿其中的基本病理发展过程。新近发现的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的上游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升高,可用于ACS患者危险性的整体评价。该文对几种具有临床辅助诊断ACS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急症,目前其诊断指标常在心肌损伤阶段才发生改变。我们旨在研究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AC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测定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实验(ACB)测定80例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60例因胸痛入院但最后确诊为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胸痛发作3 h内的血清IMA水平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通过绘制ACB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最佳临界值,确定IMA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ACB明显降低,为(49.75±10.25)U/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间A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CK-MB水平分别为(1.24±0.67)ng/mL、(35.14±9.37)U/L,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cut-off值为63.6 U/mL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1.27%、86.58%、84.19%和82.57%.结论 缺血修饰清蛋白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维超声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布与冠状动脉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ACS患者二维超声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布情况,并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进行比较。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以左前降支(LAD)受累最为多见(45%);②LAD单支病变与前壁、前间隔及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有关(P<0.05)。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病变,主要为前间隔和下壁运动异常;而单纯的下壁室壁运动异常多为左旋支与右冠状动脉病变引起。3支病变造成心肌运动普遍减低,且以侧壁及前侧壁的室壁运动异常则更为显著(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病变范围有较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姜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9):3712-3712
目前,心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已被 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并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确诊标志物[1]. 为此,对急性 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cTnI的测定,以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监测及预后方面 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及对其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1例老年ACS患者以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42例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检测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结果不同病变程度ACS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对ACS诊断、预后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检测及心肌损伤标记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取急性胸痛患者129例,测定IMA及传统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cTnT)值。结果 76例ACS患者中,IMA测值水平超过临界值者68例,阳性率达89.5%,而同步测定cTnT阳性者仅42例,阳性率仅为55.3%,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A具有早期鉴别诊断ACS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Ⅰ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Ⅰ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心肌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综合征,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继而诱导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血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1],其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规范化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在外院学习过程中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免疫与炎症反应参与了ACS的斑块破裂[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158例ACS患者的ECG、CAG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58例ACS患者中,145例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病变,13例未见明显病变;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且以中、重度狭窄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I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心电图ST段改变呈多样性,以ST下移和ST无变化为主;ST无变化者,以反映多支中、重度病变为多.结论 ECG与相应冠状动脉存在关联性,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但对多支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偏低,临床上需准确判读ECG,以给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 h、6~12 h、12 h 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 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 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 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一组疾病。早期识别、诊断ACS并进行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63例拟诊ACS患者进行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DCG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78%、71.76%、90.12%、50.83%和77.13%.DCG结果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DCG的诊断阳性率逐级升高(P<0.05).结论:DCG对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可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8.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一种新的心肌缺血标志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 (cTn)、肌红蛋白 (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等广泛用于临床 ,辅助医生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诊断。但这些标志物只有在心肌坏死后血中浓度才升高 ,如何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心肌缺血标志物能在A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实践中观察到AMI早期常常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发病时血钾的测定,观察AMI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心梗和UA血钾浓度变化,探讨血钾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逐年增长,已经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相当一部分人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很多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发生后才得到治疗.即使是得到治疗的患者,由于高危斑块难于发现,再发ACS 的概率仍然相当高.近年来的临床试验中,人们发现斑块特性与冠状动脉重塑在冠心病临床表现和早期预测中有重要作用,希望可以借此推进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