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凯  李春秀 《中国病案》2011,12(7):29-30
目的确定各类肉芽肿的正确的ICD-10编码。方法学习各类肉芽肿的相关知识,按照分类原则给予正确的ICD-10编码。结果根据病因、部位选择肉芽肿的正确编码。结论编码员不仅要掌握ICD-10编码知识,也要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并仔细阅读病案,才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提高疾病分类编码质量,为临床科研、教学等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2.
佘颖  宋萍 《中国病案》2013,(10):18-19
目的 依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编码原则对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的编码进行质量分析,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 对近2011年-2012年出院的108363份病案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病案4335份,对疾病编码进行逐一核查.结果 4335份病案中有261份存在编码错误,按病案份数计算的错误率为6.0%.结论 编码人员应加强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广度与深度,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曾海芳 《甘肃医药》2016,(4):277-279
目的:根据ICD-10编码原则对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的编码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提高编码准确性的策略。方法:对2014~2015年某院出院的42345份病案进行随机编码并系统抽样,抽取病案4234份,对样本疾病编码进行逐一核查。结果:4234份病案中存在编码应用错误的181份,错误率为4.3%。结论:编码人员和相关医师都应提高对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相关知识学习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不断拓宽学习广度与深度,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以提高疾病编码应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医学基础与国际疾病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疾病分类是一种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疾病分类法,要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率,除编码员熟练掌握ICD-10的编码原则,临床医师紧密配合书写好病历外,编码人员具有扎实和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故本文结合实际病例,论述医学知识与ICD-10编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各部位止血术的手术操作分类编码。方法利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对常见止血术,从主导词的选择到手术分类编码进行分析。结果疾病性质的不同、手术目的及操作方式不同、使用器械不同,手术操作编码也应不同。结论编码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掌握ICD编码知识,还要仔细研读病案,学习相关医学知识,才能做到编码准确,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6.
卵巢肿瘤疑难编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肿瘤的ICD-10编码较难,容易产生编码错误。例如卵巢颗粒细胞瘤,若以"瘤"为主导词在ICD-10卷三中查"颗粒细胞"这一修饰词得到的是错误编码;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根本无法直接从ICD-10卷三中查到编码,需变换修饰词;卵巢皮样囊肿,由于其疾病名称中无"瘤"字,则易使编码员误按卵巢囊肿进行分类。通过对日常工作中所积累的较疑难的卵巢肿瘤编码进行分析与归类,总结出导致其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编码员医学知识匮乏,对其所分类的疾病缺乏认识。建议编码员在进行疾病分类时除熟练掌握编码原则外,还要积极补充医学知识,要做到在确保对疾病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才能提高编码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学习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相关知识,按照部位、病因分类原则给予正确的ICD-10编码。编码员不仅要掌握ICD-10编码知识,也要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并仔细阅读病案,才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为临床科研、教学等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确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分类ICD-9-CM-3的编码方法、提高编码准确度和专业水平,对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通过系统性的继续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ICD-10和ICD-9-CM-3编码规则,并不断积累相应临床医学知识,以提高自身编码水平。编码员应做到“一个基础,六个多”:以国际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编码规则为基础;多阅读病案,多与临床医师沟通,多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多翻书检索查询ICD编码,多总结编码经验,多跟踪医学及ICD编码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ICD-10疾病编码准确性的几个因素.方法 依据ICD-10编码规则,查询相关资料,将疾病逐一给予编码.结果 疾病编码的准确性与主导词的选择、编码规则的掌握情况、编码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病案质量直接相关.结论 编码人员除了应该熟练掌握编码规则外,还应该强化医学知识,提高责任心,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陶洁 《中国病案》2014,(12):25-25
硅油眼是临床常见诊断名称,却不能直接在ICD-10中直接找到相应编码。综合分析硅油眼的不同情况,按照编码原则:有明确临床表现的并发症分类与相应疾病码;不能归于其他疾病的迟发性并发症分类与H59眼和附器未特质的操作后疾患;早期机械性的并发症分类与T85.3眼内植入物机械性并发症;早期感染分类与T85.7植入物的感染;未出现并发症且入院目的为取硅油的分类于Z48.8眼科手术后的随诊治疗。编码员要仔细阅读病案内容,熟练应用编码原则,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了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调动病人维护自身健康的潜能,促进病人参与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方法对180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结果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的咨询服务,也使医护人员能够帮助患者获得相关健康知识,真正回归社会,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在心脏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和处理进行探讨。方法近两年有7例安置起搏器的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和麻醉。起搏器类型包括6例DDD和1例AAI。所患心脏疾病:6例为冠心病和病窦综合症;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维库溴胺。术中均使用单极电烙。结果7例患者均未对起搏器使用磁铁。术中虽然将电烙输出能量降低,并应用短脉冲放电,但电烙仍成为对起搏器的最大干扰。1例患者术后起搏器失灵,考虑是起搏器导线移位所致。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毕均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结论详细了解手术中起搏器易损因素和相关并发症的知识,并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对保证安置起搏器患者在心脏手术中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6年该院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57例,其中4~6岁学龄前儿童3例,占0.35%。该组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5岁,体重平均17.8公斤;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停搏,2例为室缺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律失常。3例均采用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治疗,1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术后1周、1、3、6、9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于术后8个月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继发感染,予取出起搏器,清创缝合,患者交界性逸搏心率55次/min,家属拒绝再次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自动出院;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术后随访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学龄前儿童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是可行、有效的,但有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等并发症的风险;电极经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方法:对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47例中7例有并发症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囊袋感染1例,气胸1例,肩手关节综合征1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后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可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选择18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作为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DDD起搏器,适当调短AV间期和增加心率以减少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经(344±110)年观察,在生存时间、病死率、心脏扩大的恢复、心脏功能好转和心室早搏的减少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核查我院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心外科收治的122份出院病案,回顾性分析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的编码情况.结果 疾病诊断方面:主要诊断选择错误6例,错误率为4.9%;疾病编码错误2例,错误率为1.6%;符合Z53编码18例,遗漏率为100%.手术操作方面:手术编码错误8例,错误率为6.5%;手术操作编码漏报12例,错误率为9.8%.结论 做到准确编码,一方面加强临床医师ICD编码知识的培训,医师对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正确、规范书写;一方面编码员必须学习相应专科的医学知识,要养成认真阅读病案的好习惯,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认真执行ICD编码原则,才能保证编码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我国目前心脏起搏治疗费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心脏起搏治疗进行评价,以合理利用我国卫生资源,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逐步纳入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687例患者资料,记录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起搏器种类、费用支出、医疗付款方式等相关资料,随访手术前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后续费用、并发症及其对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手术成功687例(成功率100%),并发症9例(发生率1.3%),无死亡.初次植入心脏起搏器564例,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再次住院率下降.起搏器费用为直接费用主体,直接费用中DDD组高于VVI/AAI组,ICD/CRT组明显高于DDD组,CRT-D组明显高于IC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为医疗付款方式主体,687例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0例,自费257例,公费40例.平均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AAI/VVI长于DDD,DDD长于ICD/CRT,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1)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住院率、提高劳动能力等强大优势,并且技术上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随访简便,应大力推广普及;(2)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人群,使更多人群获益于心脏起搏治疗;(3)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大资金、人力、技术投入研制开发出不同类型、功能齐全的心脏起搏器,降低治疗成本;(4)临床严格把握适应症,因病施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动态优化起搏系统延长起搏器寿命有助于心脏起搏治疗卫生经济学改观.  相似文献   

18.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非心脏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伴心动过缓的非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方法:48例外科住院的心动过缓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在心导管室顺利置入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保护下91.6%的患者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43.1%的患者度过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早期。结论:需行外科手术伴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前常规置入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不仅可大大提高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也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张强  王湛涛 《中国病案》2012,13(7):30-31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ICD-10编码质量,提高我院ICD-10编码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结合ICD-10编码规则,回顾性对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的慢性肾衰竭病例编码质量逐一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的慢性肾衰竭病例有495例,编码错误149例,误码率30.1%。错误编码原因由于出院诊断太笼统,编码人员对专科知识掌握不够,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不清楚,没有仔细查阅病案,只笼统地根据出院诊断编码,分类原则不熟练等原因。结论加强临床医师的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及诊断书写标准培训,提高编码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加强责任心,方能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李峻  胡作英  戴振林  张航 《海南医学》2010,21(10):19-2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连续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患者,包括53例年龄〉80岁高龄患者,158例年龄〈80岁非高龄患者,分析患者疾病组成以及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以及基本起搏参数。结果与非高龄的患者相比较,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7.5%:1.3%,P〈0.05),高龄患者选择单腔起搏器的比例较高(69.8%:44.4%,P〈0.05),而选择起搏器电极的位置、起搏器阈值、感知和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