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跟外侧动脉损伤与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的关系,为手术切口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收治跟骨骨折手术后皮瓣坏死11例,对于术中已经明确跟外侧动脉损伤的病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就诊时已经发生皮瓣坏死的病例再次手术修复时,术前超声多普勒血管仪探测跟外侧动脉血流:术中对跟外侧动脉及伴行神经进行显微解剖,确认其损伤情况.结果 11例中,10例跟外侧动脉完全断裂,1例跟外侧动脉闭塞,8例腓肠神经终末支损伤.结论 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术后皮瓣坏死与跟外侧动脉损伤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990年3月开始,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以腓动脉终末支为血供的踝后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和跟腱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均获得成功。并发现该皮瓣血供丰富,感觉良好,耐磨性强且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供区无明显功能丧失。1 应用解剖研究11 材料及方法 通过8具尸体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解剖及2具新鲜尸体腓动脉灌注5%明胶墨汁,然后摄片,测量其在足部皮肤的范围。12 结果 足背外侧皮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腓动脉的2条终末支即跟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支降支,少数来自于胫后动脉。①跟外侧动脉来自胫后动脉与腓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其口径为1…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早期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35例(39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结果35例39足中,35足愈合优良,2足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2足切口内血肿形成,均经换药痊愈。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早期手术并发症与切口血供特点有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悉切口解剖,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术后充分引流并抬高患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采用跟外侧动脉皮瓣应用于跟骨骨折外侧手术入路显露35例,男30例,女5例;新鲜骨折 24例,陈旧骨折11例;跟骨外侧改良 L形皮瓣入路,术前设计跟外侧动脉皮瓣并画线。结果:35 例跟外侧动脉皮瓣全部成活,32例直接闭合手术入路创面,3 例旋转移位加植皮闭合创面;跟骨骨折恢复良好。无皮瓣感染坏死、伤口裂开、神经损伤病例。我们体会:跟外侧动脉皮瓣血运好,感觉神经功能满意,有效防止跟骨手术切口并发症。 跟外侧动脉皮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苗卫东$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骨科 @王明君$河南平顶山煤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跟骨外侧皮瓣血运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6-12诊治的126例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23例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骨折类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烟、术前充分消肿、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做好切口设计避免损伤跟外侧动脉有利于降低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在探寻上臂游离皮瓣供区的研究中,对上臂外侧面血供系统的研究至今尚未如内侧面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研究表明,上臂内侧的血管系统变异较大。作者通过尸体解剖研究发现,上臂外侧的血管系统恒定。肱深动脉的终末支——后桡侧副动脉营养三角肌止点至肘之间的上臂后外侧皮肤,范围较大,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修复伴足背动脉缺损足前部创面的可行性. 方法 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分支直径、走行,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走行、吻合情况.据此设计皮瓣,12例前足创面患者,足背动脉缺损,创面范围13.0 cm×6.0 cm ~ 15.0 cm× 8.0 cm,均采用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覆盖.皮瓣范围14.0 cm×8.0 cm ~ 17.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 结果 胫前动脉在距踝间连线近心端(3.1±0.8)cm处有一恒定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1.1±0.2)mm.胫前动脉穿支、胫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一血管轴,胫前动脉穿支、胫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一血管轴.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皮瓣供区无溃疡. 结论 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伴足背动脉缺损足前部创面,皮瓣无效蒂短,血供可靠,符合整形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中晚期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特点以及探索术前DSA造影下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的方法、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共60例,采用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后在DSA造影下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分布,然后分别超选择性插管于靶血管内,将吡柔比星60 mg+紫杉醇120 mg二联化疗药物缓慢注入靶血管内,实施介入灌注化疗,最后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60例患者经DSA造影共发现112条明确的供血动脉,其中单支供血8例;多支供血52例,主要以胸外侧动脉和(或)胸廓内动脉供血为主.完全缓解率为25.0%(15/60),部分缓解率为73.3% (44/60),稳定率为1.7% (1/60),无进展病例,总有效率为98.3% (59/60).中位缓解期19个月,中位生存期40个月.结论 乳腺癌原发肿瘤的位置与供血动脉密切相关,肿瘤位于乳腺外侧主要由胸外侧动脉主导供血,肿瘤位于乳腺内侧主要由胸廓内动脉主导供血.乳腺癌术前DSA造影下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插管、靶血管区域实施灌注化疗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为临床跟腱断裂修补术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经股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物成人标本上,对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跟腱被覆区的血液供应分3区:中央区、内侧区和外侧区。跟腱外侧区由腓动脉返支或腓动脉返支分出的3-4个穿支供应,穿支直径约(0.9±0.1)mm,到达跟腱外侧面腱旁。跟腱内侧区血供来自胫后动脉,此动脉分出3-4个穿动脉,直径约(1.0±0.2)mm,到达跟腱前内侧腱旁组织。内、外侧区血液供应丰富,而跟腱中央区皮下组织血液供应较少。结论:跟腱开放性修补术应避免从跟腱正中线切口入路(中央区),而采用正中线旁侧切口入路,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跟腱修复术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月~ 2009年1月,对8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8足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40足采用改良外侧切口.对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Bohler角、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AOFAS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ohler角及AOF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外侧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跟外侧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手部多区域皮肤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跟外侧动脉双叶皮瓣移植修复5例. 结果 术后5例移植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15个月,移植皮瓣无明显臃肿,皮瓣质地、色泽良好.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踝关节跖屈、背伸及行走功能正常. 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跟外侧动脉双叶皮瓣外形美观,血供可靠,为临床修复手部多区域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肤缝合器在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内固定术中切口缝合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6-04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6例跟骨骨折,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4(12~16)个月。43例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并发症。1例术后4 d出现切口局部红肿,调整应用抗生素后好转。1例切口表皮发生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引流管均在48 h内拔除,随访期间均无钢板外露、深部感染、骨髓炎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皮肤血运损伤小,缝合时无需穿针、打结、拆线,可以单人操作,缝合速度快,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切口加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52足)跟骨骨折行改良外侧L切口加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结果随访8~39个月,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9例,一般4例,优良率90.9%,无皮瓣坏死。结论改良外侧L切口加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处理胸主动脉病变时,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腔内修复技术都可能会出现截瘫并发症.充分了解脊髓血供系统以及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将有助于减少截瘫并发症的出现. 1 脊髓的供血特点 1.1 脊髓的动脉 脊髓由脊髓前后动脉直接供血.脊髓前、后动脉起始部分均很细小,随着下行而逐渐增大,沿途有许多节间动脉发出的根动脉加入,与脊髓前、后动脉吻合,并在脊髓表面形成动脉网,围绕脊髓周围形成动脉冠.根动脉在颈部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及颈升动脉;在胸腰部来自肋间动脉和腰动脉;在骶部,骶外侧动脉、第5腰动脉、骶髂腰动脉及骶中动脉均参与供应.根动脉是成人脊髓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前根动脉主要供应脊髓下颈节以下至上腰节脊髓的腹侧2/3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同位置与血液供应及其与术前介入化学药物治疗(下称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5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造影,并经乳腺癌癌灶供血动脉采用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PAMF)进行灌注化疗。结果 乳腺癌的肿瘤供血与部位有关:外侧病灶11例主要由胸外侧动脉供血,内侧病灶4例主要由胸廓内动脉供血。乳腺癌采用PAMF进行介入化疗后,肿瘤及腋窝淋巴结明显缩小,根治术后  相似文献   

16.
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跟骨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对81例89足(8例双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改良组平均(84.37±12.22)分,优良率为83.2%;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组平均(81.72±13.91)分,优良率为81.3%.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值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05;X~2=0.009,P>0.05).两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及腓肠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入路不仅具有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的各种优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跟外侧动脉及相伴行的腓肠皮神经,有效预防了术后皮瓣坏死、感染、切口不愈合及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改良外侧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宏  成金磊 《骨科》2011,2(3):117-119
目的 观察和分析改良外侧切口微创手术中撬拨复位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6月对2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改良外侧切口进行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Creighton-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划定国人跟骨内、外侧外固定针进针位置解剖学相对安全区.方法 解剖14具正常成年人足踝部标本.于跟骨内侧取跟骨最内下后点为A点,内踝最下点为B点,足舟骨结节为C点.解剖出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最后分支、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胫后动脉、足底外侧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根据各结构行经AB、AC线的位置,确定跟骨内侧的相对安全区;于跟骨外侧取跟骨最外下后点为D点,外踝最下点为E点,解剖出跟骨外侧神经、腓肠神经、小隐静脉主干,同理确定跟骨外侧的相对安全区.结果 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最后分支、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胫后动脉分别行经AB线后下22%、50%、56%、64%及58%处,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最后分支、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别行经AC线后下14%、39%、49%、63%、41%及57%处.跟骨外侧神经、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分别行经DE线后下 19%、65%及61%处.结论 在跟骨内侧,AB线后1/2、AC线后1/3所在圆形区域为经皮置针相对安全区.在跟骨外侧,经DE线中点垂线后方的跟骨为经皮穿针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及切口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早期手术切口的并发症。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入路对50例5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按Essex-Lopresti进行骨折分类,舌型骨折30足,关节压缩型骨折27足。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5~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1足,良20足,可6足,优良率89.5%。术后早期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共10例,占总病例数17.5%。结论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20.
跟骨外侧直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势.[方法]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切口位于足背与足底皮肤移行部上方1 cm处,向前达跟骨前部近跟骰关节,向后达跟骨结节前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被保护于近端皮瓣中并牵开,沿骨膜向上锐性剥离显露距下关节外侧,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解剖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臂X线机下观察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跟骨距下关节后外侧骨折块与跟骨载距突、跟骨粗隆部及跟骨前部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